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1)
卷第二 (1)
1. 風證
艾煎丸
治因傷風,瘀熱不解,發為風疸,舉身黃,小便或黃或白,寒熱,好臥不欲動,其脈陽浮陰弱。
生艾(二月採,一束,搗爛,銅器煎如膏),大黃(蒸),黃連(炒),栝蔞根,凝水石(煅),苦參,葶藶(紙隔炒。各等分)
上為末,以艾膏和得所,丸如梧子大。初服六七丸,漸加至二十丸。有熱,加苦參。渴,加栝瓜蔞根。小便澀,加葶藶。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黃連。大便難,加大黃。並倍加。
麻黃酒
治傷寒不解,發為黃疸,其脈緊,以汗解之。
麻黃(三兩)
上用水酒五升,煎至二升,每服一盞,溫服汗愈。(春夏秋水。)
白話文:
艾煎丸
這個藥方治療因為傷風,導致體內瘀積的熱氣沒有散去,進而引發風疸,症狀是全身皮膚發黃,小便顏色可能黃也可能白,會感到忽冷忽熱,喜歡躺著不動,脈象則是陽脈浮盛而陰脈虛弱。
藥方組成:新鮮艾葉(二月採摘,取一束,搗爛,用銅器煎煮成膏狀),蒸過的大黃,炒過的黃連,栝樓根,煅燒過的凝水石,苦參,以及用紙隔著炒過的葶藶子(每種藥材的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艾葉膏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剛開始服用六七顆,然後逐漸增加到二十顆。如果發熱,就增加苦參的用量;如果口渴,就增加栝樓根的用量;如果小便不順暢,就增加葶藶子的用量;如果小便次數多,就增加凝水石的用量;如果小便顏色是白的,就增加黃連的用量;如果大便困難,就加大黃的用量。以上這些藥材都可以加倍使用。
麻黃酒
這個藥方治療傷寒沒有治好,導致引發黃疸,脈象是緊的,要通過發汗來解除。
藥方組成:麻黃(三兩)
將上述麻黃用水和酒共五升煎煮至剩二升,每次服用一小杯,溫熱服用,發汗後病就會好。(春夏秋季用水煎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