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7)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7)
1. 辨可下病形證治第十八
凡服下藥,用湯勝丸,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大法,秋宜下。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下利,三部脈皆平。(一云:浮。)按其心下堅者,可下之,宜承氣湯。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承氣湯。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不負者為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為負。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承氣湯。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承氣湯。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此為病不盡故也,復當下之,宜承氣湯。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承氣湯。
病腹中滿痛者為實,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傷寒後,脈沉實,沉實者下之解,宜大柴胡湯。
傷寒六七日,目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為實,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之而解,陰脈微者,先下之而解,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脈雙弦而遲,心下堅,脈大而堅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承氣湯。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即和,宜陷胸丸。
病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屬抵當湯證。
太陽病身黃,其脈沉結,小腹堅,小便不利,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屬抵當湯。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屬茵陳蒿湯證。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證。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譫語而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病者煩熱,得汗出即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
白話文:
凡是使用瀉下藥,用湯劑比丸劑效果更好,如果病症得到緩解就應該立即停止用藥,不必將整劑藥都服完。
一般來說,秋天適合使用瀉下藥。
陽明病,如果出現發燒、大量出汗的症狀,應立即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一說:也可用大柴胡湯。)
少陰病,如果發病兩三天,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的症狀,應立即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少陰病,如果發病六七天,出現腹部脹滿、大便不通暢的症狀,應立即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少陰病,如果出現腹瀉,拉出清稀如水的便,顏色發青,且心下部位一定會疼痛,口舌乾燥,可以考慮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如果腹瀉,三個部位的脈象都平穩。(一說:是浮脈。)按壓心下部位感到堅硬,可以考慮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腹瀉,脈象遲緩但卻滑利,代表體內有實邪,腹瀉還不會停止,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陽明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且出現腹瀉,如果身體狀況沒有惡化,就屬於順利的情況,如果身體狀況惡化,就是病症惡化的徵兆,這是因為兩種病邪互相侵犯的緣故。
如果脈象滑利且快速,表示體內有積存的食物,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有人問:人體內有積存的食物,要如何分辨呢?醫生回答說:寸口的脈象浮大,按壓下去反而感到澀滯,尺中的脈象也微弱而澀,這樣就知道體內有積存的食物,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腹瀉,但不想吃東西,表示體內有積存的食物,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腹瀉已經痊癒,到了特定的年、月、日、時又再次復發,這表示病症沒有完全清除,應當再次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腹瀉,但脈象反而滑利,表示體內有應該清除的東西,使用瀉下藥才能痊癒,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病人腹部脹滿疼痛,代表體內有實邪,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
如果腹部脹滿的感覺沒有減輕,或減輕的幅度很小,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傷寒病後,如果脈象沉實有力,這種沉實有力的脈象代表可以用瀉下藥來緩解病症,適合用大柴胡湯。
傷寒病發病六七天,如果出現眼睛視物模糊不清、眼神不協調,且沒有表證或裡證,但有大便困難、輕微發燒的症狀,這表示體內有實邪,應立即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太陽病還沒痊癒,如果脈象陰陽都平穩停滯,病人一定會先感到發冷顫抖,出汗後就能痊癒。如果陽脈微弱,先用發汗的方法就能痊癒,如果陰脈微弱,先用瀉下的方法就能痊癒,適合用承氣湯。(一說:也可用大柴胡湯。)
如果脈象呈現雙弦且遲緩,心下部位感到堅硬,脈象粗大而堅實,這表示陰中有陽的病症,可以考慮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承氣湯。
如果出現結胸的症狀,脖子也會僵硬,像柔痙一樣。使用瀉下藥後就會恢復正常,適合用陷胸丸。
如果病人沒有表證或裡證,發燒七八天,脈象雖然是浮數的,也可以考慮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
太陽病發病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卻微弱而沉,反而沒有結胸的症狀,病人卻出現發狂的現象,這是因為熱邪積聚在下焦,小腹部位應該堅硬而脹滿,小便卻正常,這時應該使用瀉下藥排出瘀血才能痊癒。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病沿著經脈傳導,瘀熱積聚在體內,屬於抵當湯的適應症。
太陽病出現黃疸,脈象沉而結,小腹堅硬,小便不通暢,這是沒有瘀血的表現;如果小便通暢,病人卻像發狂一樣,這就是有瘀血的確切證據,屬於抵當湯的適應症。
傷寒病發熱,且小腹脹滿,應該出現小便不通暢,現在反而正常,這表示體內有瘀血,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抵當丸。
陽明病,發燒而且出汗,這表示熱邪外洩,不會出現黃疸;但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汗,汗水只到脖子就停止,小便不通暢,又口渴想喝水,這表示瘀熱積聚在體內,身體一定會出現黃疸,屬於茵陳蒿湯的適應症。
陽明病,如果病人經常忘事,一定是有瘀血積聚,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原本就有長期的瘀血,才會導致健忘。即使大便看起來堅硬,大便顏色一定是黑色的,屬於抵當湯的適應症。
出汗而且說胡話,表示胃腸中有乾燥的大便積存,這是因為受到風邪的影響,等過一段時間後才能使用瀉下藥,如果太早使用,反而會因為表虛裡實而導致說胡話更嚴重,等使用瀉下藥後才會痊癒,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病人發熱煩躁,如果出汗後就能緩解,但又像瘧疾一樣,在下午發熱,這屬於陽明病,脈象實證的,應當使用瀉下藥,適合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
陽明病,病人說胡話,而且有潮熱,卻吃不下東西,一定是有五六塊乾燥的大便,如果能吃東西,只是大便比較堅硬而已,適合用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