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6)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6)
1. 辨不可下病形證治第十七
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止者生。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豬膽汁皆可以導。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為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證。
下利,其脈浮大,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臉色潮紅,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硬要瀉下,一定會發燒;如果臉色發黃,則是小便不通暢的表現。
陽明病,應該是胸口下方感覺堅硬脹滿,如果這時硬要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會導致腹瀉不止而死亡,能止住腹瀉的就能活下來。
陽明病,如果病人自己流汗,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導致小便順暢,這表示體內津液已經耗竭,即使肚子脹滿也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應該等到病人自己想大便時,用蜂蜜煎煮後製成的栓劑來幫助排便,也可以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來導瀉。
傷寒或中風的病人,醫生反而用了瀉下的方法治療,病人會腹瀉一天幾十次,排出的糞便都是未消化的食物,肚子裡腸鳴作響,胸口下方感覺痞塞、堅硬而脹滿,想吐又煩躁,無法安寧。醫生看到胸口下方痞塞,以為病還沒好,又再次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痞塞的情況更加嚴重,這並不是熱邪積聚,而是因為胃氣虛弱,導致邪氣向上逆行,所以才導致胸口下方感覺堅硬,這種情況屬於甘草瀉心湯證。
腹瀉的病人,如果脈象是浮大,這是虛弱的表現,是強行用瀉下方法治療所導致的。如果脈象浮而且像皮革一樣繃緊,又伴隨腸鳴,則屬於當歸四逆湯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