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5)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5)
1. 辨不可下病形證治第十七
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血氣不能復,正氣卻結於藏,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脈浮大,宜發汗,醫反下之,此為大逆。
脈浮而大,心下反堅,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堅,汗多即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尚未可攻。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欲自汗,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為逆。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下之即死。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頭項強而眩,勿下之。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病欲吐者,不可下之。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為逆。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
夫病陽多者熱,下之則堅。
本虛攻其熱,必噦。
無陽陰強而堅,下之必清穀而腹滿。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痞堅。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痛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
少陰病,其人飲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之。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傷寒發熱,但頭痛,微汗出,發其汗則不識人,熏之則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短氣而腹脹,小便難,頭痛背強,加溫針則必衄。
傷寒,其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熱多者,目赤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清穀,熱多便膿血,熏之則發黃,熨之則咽燥。小便利者可救,難者危殆。
傷寒發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下之目閉。貪水者,下之其脈必厥,其聲嚶,咽喉塞,發其汗則戰慄,陰陽俱虛。惡水者,下之裡冷,不嗜食,大便完穀出,發其汗,口中傷,舌上胎滑,煩躁,脈數實,不大便,六七日後必便血,發其汗,小便即自利。
得病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必其成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為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為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飲水者,必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之。
白話文:
脈搏跳動很快,而且持續很久不停,如果停止跳快,就表示邪氣已經結聚,導致血氣無法恢復正常運行。正氣反而結在臟腑裡面,所以邪氣反而浮出體表,和皮膚毛孔相結合。這種脈搏跳動很快的情況,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如果用了,病人會感到煩躁,而且腹瀉會不止。
少陰病,脈搏微弱,不可以發汗,因為體內陽氣不足。如果陽氣已經虛弱,加上脈象在尺部(手腕內側)呈現微弱且不流暢的狀態,更加不能使用瀉下藥。
脈象浮而大,應該發汗,如果醫生反而使用瀉下藥,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脈象浮而大,但心下反而感到堅硬,並且有熱象,如果是臟腑的問題就應該使用攻下藥,不要使用發汗藥。如果是六腑的問題,就不要讓小便次數過多,小便次數過多會導致大便乾硬。如果發汗過多會導致熱邪更嚴重,如果發汗太少則會導致大便困難。脈搏遲緩的時候,還不可以攻下。
兩條陽經同時生病,太陽經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就應該發汗,如果汗發不出來或者沒有發透,病邪就會轉移到陽明經。病人會想自發汗,但不怕冷,如果太陽經的症狀還沒解除,就不能用瀉下藥,用了就會產生不良的反應。
結胸的症狀,脈象浮而大,不能使用瀉下藥,用了會導致死亡。
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病人會喘而且胸悶,不能使用瀉下藥,用了就會導致死亡。
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心下會有痞塞感,頭和脖子會僵硬而且眩暈,不能使用瀉下藥。
所有四肢逆冷厥逆的狀況,都不能使用瀉下藥,身體虛弱的人也是這樣。
病人想嘔吐的時候,不能使用瀉下藥。
太陽經的病,如果有體表症狀還沒解除,不能使用瀉下藥,用了就會產生不良的反應。
疾病發生在陽經,反而使用瀉下藥,熱邪就會侵入體內導致結胸。疾病發生在陰經,反而使用瀉下藥,就會導致痞塞感。
脈象浮而且緊,如果使用瀉下藥,緊的脈象反而會跑到身體內部,導致痞塞感。
如果體內陽氣過多,就會發熱,如果使用瀉下藥,身體反而會更加堅硬。
本身身體虛弱,卻又去攻擊體內的熱,一定會打嗝。
沒有陽氣,陰氣過盛而且堅硬,如果使用瀉下藥,一定會拉出未消化的食物,而且肚子會脹滿。
太陰經的病症,會腹脹而且嘔吐,吃不下東西,如果使用瀉下藥會更嚴重,而且肚子會時常自己疼痛,胸部下方會有痞塞感。
厥陰經的病症,會口渴,氣體會上衝到心臟,心中會疼痛發熱,肚子餓但是不想吃東西,嚴重的會想吐,如果使用瀉下藥,腹瀉不會停止。
少陰病的病人,吃東西就會吐,心中會覺得想吐又吐不出來,剛開始時手腳冰冷,脈搏遲緩,這是胸中實邪的現象,不能使用瀉下藥。
傷寒五六天,沒有結胸,肚子柔軟,脈搏虛弱,而且出現手腳冰冷,不能使用瀉下藥,用了會導致失血過多而死亡。
傷寒發熱,只是頭痛,稍微有汗出,如果發汗就會不認得人,用熱氣熏的話會喘,小便會排不出來,心腹脹滿,如果使用瀉下藥會導致呼吸短促而且肚子脹,小便困難,頭痛背部僵硬,如果使用溫針治療會導致流鼻血。
傷寒病,脈象呈現陰陽俱緊的狀態,怕冷發熱,脈象會呈現快要厥逆的狀態,厥逆的脈象一開始來的時候很大,慢慢變小,然後又變大,這是厥逆的脈象。如果非常怕冷,會微微出汗,喉嚨會痛。如果發熱很嚴重,眼睛會紅而且不清明,如果醫生又發汗,喉嚨就會受傷,如果又用瀉下藥,兩眼就會閉上。如果寒氣多會拉出未消化的食物,如果熱氣多會拉出膿血,用熱氣熏的話會發黃,用溫熱的東西敷的話喉嚨會乾燥。如果小便順暢還可救治,小便困難就非常危險。
傷寒發熱,口中會不停呼出熱氣,頭痛而且眼睛發黃,流鼻血不止,如果喜歡喝水就會嘔吐,如果不喜歡喝水就會厥逆,如果使用瀉下藥,喉嚨會長瘡。如果手腳是溫熱的,使用瀉下藥會導致大便有膿血,如果頭痛眼睛發黃,使用瀉下藥眼睛會閉上。如果喜歡喝水,使用瀉下藥脈象一定會厥逆,聲音微弱,喉嚨會堵住,如果發汗會顫抖,這是陰陽俱虛的狀況。如果不喜歡喝水,使用瀉下藥會導致體內寒冷,不喜歡吃東西,大便會拉出未消化的食物,如果發汗會導致嘴巴受傷,舌苔滑膩,煩躁不安,脈象快而有力,而且不大便,六七天後一定會拉血便,如果發汗,小便就會自動通暢。
生病六七天,小便很少的,即使沒有大便,但出現頭部堅硬,肛門鬆軟的情況,未必是便秘,如果用攻下藥,一定會拉肚子,應該等到小便順暢,確定大便堅硬的時候才可以攻下。
臟腑結滯,沒有陽證,不會出現忽冷忽熱,病人反而會安靜,舌苔滑膩,不能用攻下藥。
傷寒嘔吐很多,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使用攻下藥。
陽明經的病,潮熱而且稍微有大便硬結的狀況,可以使用承氣湯,如果沒有大便硬結就不要使用。如果不大便,六七天,擔心會有燥屎,想要知道有沒有燥屎的方法,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如果肚子裡有排氣,就表示有燥屎,這時候才能用攻下藥。如果沒有排氣,就表示這是頭硬肛門鬆軟的狀況,不能使用攻下藥,用了肚子會脹滿而且吃不下東西,如果想喝水,一定會打嗝,之後發熱的話,一定又會出現大便硬結,這時候可以用小承氣湯調和。如果沒有排氣,千萬不能使用攻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