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3)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3)
1. 辨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四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屬葛根湯證,不利但嘔者,屬葛根加半夏湯證。
太陽病,桂枝證,而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也,屬麻黃湯證。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頭痛,屬大青龍湯證,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之,服之則厥,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太陽病,十日已去,其脈浮細,嗜臥,此為外解,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浮,麻黃湯。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青龍湯發之。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為寒去,為欲解,屬小青湯證。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可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白話文:
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並且出現腹瀉,屬於葛根湯的適應症;如果沒有腹瀉,但有嘔吐,就屬於葛根加半夏湯的適應症。
太陽病,本來是桂枝湯證,卻反而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導致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表證還沒解除,出現喘氣和出汗,屬於葛根黃芩黃連湯的適應症。
太陽病,出現頭痛發熱,全身痠痛,腰痛,關節疼痛,怕風,沒有汗卻喘氣,屬於麻黃湯的適應症。
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出現喘氣和胸悶,不能用瀉下藥,屬於麻黃湯的適應症。
太陽中風,脈象浮緊,發熱怕冷,全身痠痛,不出汗且煩躁,頭痛,屬於大青龍湯的適應症;如果脈象微弱,出汗怕風,就不能服用此藥,服用會導致昏厥,肌肉抽搐,這就是錯誤的治療。
陽明中風,脈象弦浮而大,且短氣,腹部脹滿,脅肋和心口疼痛,按壓很久氣機不通,鼻子乾燥沒有汗,病人喜歡躺著,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常打呃,耳朵前後腫脹,針刺可以稍微緩解,但外邪沒有解除,病程超過十天,脈象持續浮動,可以服用柴胡湯;如果脈象只是浮動,沒有其他症狀,就用麻黃湯。如果不能小便,腹脹又加劇打呃,就屬於無法醫治的狀況。
太陽病,病程已經超過十天,脈象變得浮細,病人喜歡躺著,這表示外邪已經解除;如果出現胸悶脅痛,就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仍然浮動,就用麻黃湯。
傷寒,脈象浮緩,身體不疼痛,只是感覺沉重,有時候感覺稍微輕鬆,且沒有少陰病的症狀,可以用大青龍湯發汗治療。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嗽且稍微喘氣,發熱但不口渴,服用藥湯後反而口渴,這表示寒邪已經去除,病症快要好了,屬於小青龍湯的適應症。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可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稍微發汗;如果脈象浮動,小便不利,稍微發熱,有消渴的症狀,可以用五苓散,利小便以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