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四 (2)
《金匱玉函經》卷第四 (2)
1. 辨少陰病形證治第八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312)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313)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314)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315)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316)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而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317)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319)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0)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1)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2)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323)
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324)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脈經云:灸厥陰五十壯。)(325)
白話文:
少陰病,如果喉嚨受傷、長瘡,導致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來,就用苦酒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喉嚨疼痛,就用半夏散或半夏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腹瀉,就用白通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腹瀉,脈搏微弱,服用白通湯後腹瀉不止,出現手腳冰冷、脈搏消失、噁心想吐等症狀,就用白通加豬膽汁湯來治療。如果服藥後脈搏突然變強就表示病情危重,如果脈搏稍稍恢復表示病情可能好轉。
少陰病,如果病了兩三天沒有好轉,到了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順暢、四肢沉重、疼痛且腹瀉,這表示體內有水氣。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小便自解、腹瀉、或嘔吐的症狀,這時候用真武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腹瀉拉出未消化食物,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快要消失,但身體反而不覺得怕冷,臉色發紅,可能會有腹痛、噁心想吐、喉嚨痛、或是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的情況,這時候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手腳冰冷,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腹痛、或是腹瀉、有便意但解不出來的情況,這時候用四逆散來治療。
少陰病,腹瀉六七天,並且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無法入睡,這時候用豬苓湯來治療。
少陰病,如果發病兩三天,出現口乾舌燥、喉嚨乾渴,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如果腹瀉拉出清澈的青色水便,而且心下一定會疼痛,口乾舌燥,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如果生病六七天,腹脹卻沒有大便,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如果脈搏沉在裡層,要趕快用溫熱藥物來治療,適合用四逆湯。
少陰病,如果食物吃進去就吐出來,心下感覺想吐但又吐不出來,剛發病時手腳冰冷,脈搏呈現弦脈且遲緩,這是胸中堵塞,不適合用瀉下方法治療,應該用催吐方法。如果胸膈有寒飲,噁心想吐,不能用催吐方法,要趕快用溫熱藥物來治療,適合用四逆湯。
少陰病,腹瀉,脈搏微弱且澀滯,嘔吐又流汗,一定會頻繁更換衣物,但反而次數減少,應該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上半身,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治療。(《脈經》說:艾灸厥陰穴五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