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三 (6)

回本書目錄

《金匱玉函經》卷第三 (6)

1. 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即愈,宜大承氣湯。(220)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即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下之,即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鼓湯主之。(221)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222)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224)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225)

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飲水即噦。(226)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即衄。(227)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228)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229)

陽明病,脅下堅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231),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喘者,不治。(232)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豬膽汁皆可為導。(233)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為末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234)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即愈,宜麻黃湯主之。(235)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湯主之。(236)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主之。(237)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238)

病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躁煩,發作有時,此為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病人煩熱,汗出即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當下之,脈浮虛者,當發汗,下之宜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240)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大承氣湯主之。(241)

白話文:

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兩個陽明經的病一起發作,太陽經的症狀已經消失,只剩下發潮熱,手腳微微出汗,大便困難而且說胡話,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好,適合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脈象浮而且繃緊,咽喉乾燥,口中發苦,腹部脹滿而且呼吸急促,發熱,出汗,不覺得冷,反而覺得熱,身體沉重,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煩躁,心神昏亂而且說胡話,如果用溫針灸就會感到害怕、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後,胃中會變空虛,外邪會擾動橫膈膜,心中感到懊惱不舒服,舌苔變厚的,適合用梔子豉湯。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的,適合用白虎湯。如果脈象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的,適合用豬苓湯。

陽明病,出汗多而且口渴的,不能用豬苓湯,因為出汗多胃中乾燥,豬苓湯又會使小便更加排出。

脈象浮而且遲緩,體表發熱但體內寒冷,腹瀉而且拉出未消化的食物的,適合用四逆湯。

如果胃中虛寒,病人不能吃東西,喝水就會嘔吐。

脈象浮,發熱,口鼻乾燥,能吃東西就會流鼻血。

陽明病,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後,體表發熱,手腳溫熱,不是結胸的狀況,心中感到懊惱不舒服,肚子餓卻吃不下,只有頭部出汗的,適合用梔子豉湯。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稀溏,小便正常,但是胸脅部脹滿不舒服的,適合用小柴胡湯。

陽明病,脅肋下硬滿,沒有大便而且想吐,舌苔白膩的,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上焦得到疏通,體內津液得以正常下行,胃氣因而調和,全身自然會出汗而痊癒。

陽明經中風,脈象弦浮而且大,呼吸短促,整個腹部脹滿,脅肋下以及心口疼痛,按壓很久氣都無法暢通,鼻子乾燥,無法出汗,病人喜歡躺著,全身以及臉部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時想吐,耳朵前後腫脹,針刺後稍微好轉,但體外症狀沒有解除,病程超過十天,脈象仍然浮的,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只有脈象浮沒有其他症狀的,可以使用麻黃湯。如果小便不出來腹部脹滿,加上呼吸急促的,就無法醫治。

陽明病,自己會出汗,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小便又通暢,這是因為體內津液耗竭,即使大便硬結也不能攻下,應當等待病人自己想大便的時候,用蜂蜜煎劑來潤滑腸道使其通暢,也可以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來潤滑。

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多而且稍微怕冷,這是體表尚未完全解除病邪,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陽明病,脈象浮,沒有汗,病人一定會喘,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適合用麻黃湯。

陽明病,發熱而且出汗,這是因為熱邪從體表散出,不會形成黃疸,但是只有頭部出汗,身體沒有汗,汗只到脖子就停止,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瘀熱積聚在體內,身體一定會發黃,適合用茵陳湯。

陽明病,病人容易忘記事情的,一定有瘀血,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本來就有長期的瘀血,所以導致健忘,雖然大便硬結,但排便反而容易,大便顏色一定是黑色的,適合用抵當湯。

陽明病,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後,心中懊惱不舒服而且煩躁,胃中有乾燥的糞便的,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病人腹部微微脹滿,大便前端硬結後端稀溏的,就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有乾燥的糞便,適合用大承氣湯。

病人五六天沒有大便,肚臍周圍疼痛,煩躁不安,發作有一定時間,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所以導致無法排便。

病人感到煩熱,出汗後會好轉,但又像瘧疾一樣,在下午的時候發熱的,屬於陽明病。脈象強實的,應當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脈象浮虛的,應當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瀉下適合用大承氣湯,發汗適合用桂枝湯。

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後,六七天沒有大便,煩躁不安沒有解除,腹部脹滿疼痛的,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本來就有未消化的食物,適合用大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