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4)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4)
1. 論熱病陰陽交併生死證二十九
問曰:溫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之間,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汗出而熱留者,壽可立而傾也。
夫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能勝其病也,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此有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熱病脈尚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躁盛得汗者生。
白話文:
問
溫病患者出汗後,馬上又發熱,脈搏跳動得很快,但汗液並未減少,還出現胡言亂語、食慾不振的情況,請問這是什麼病?
答
這種病叫做「陰陽交」,交者死。人之所以會出汗,是因為體內有精氣,精氣源自於飲食,飲食又源於谷物。現在邪氣與精氣在骨肉之間互相爭鬥,能出汗就代表邪氣被驅散,精氣戰勝了。精氣戰勝,患者應該能恢復食慾,而且不再發熱,因為發熱是邪氣作祟,出汗則是精氣散發。但現在患者出汗後馬上又發熱,說明邪氣佔據上風;不能進食,說明精氣衰弱。出汗後體溫仍然很高,生命危在旦夕。
再者,
出汗後脈搏仍然跳動得很快,這是死亡的徵兆。現在脈搏與汗液不相應,說明體內精氣無法戰勝病邪。胡言亂語是失去理智的表現,失去理智也會導致死亡。這三種情況都預示着死亡,絕無生機,即使病好了也會不久於人世。
另外,
熱病患者已經出汗,但脈搏仍然跳動得很快,這是陰脈衰竭的表現,會導致死亡。出汗後脈搏平緩才是生機。
同樣,
熱病患者脈搏跳動得很快,卻沒有出汗,這是陽脈衰竭的表現,也會導致死亡。脈搏跳動得很快但能出汗,才是生機。
簡而言之,
出汗後馬上發熱、脈搏與汗液不相應、胡言亂語等症狀,都是危及生命的徵兆。只有出汗後脈搏平緩才代表精氣戰勝了邪氣,有生存的希望。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膚刺,喘甚者死。熱病陰陽交者死。
熱病陽進陰退,頭獨汗出死,陰進陽退,腰以下至足汗出,亦死。陽陰俱進,汗出已,熱如故,亦死。陰陽俱退,汗出已,寒慄不止,鼻口氣冷,亦死。
熱病,所謂並陰者,熱病已得汗,因得泄,是謂並陰,故治。(一作,「活」。)
熱病,所謂並陽者,熱病已得汗,脈尚躁盛,大熱汗出,雖不汗出,若衄,是謂並陽,故治。
白話文:
如果得了熱病已經出汗,但是脈搏仍然急速且有喘息,並且體溫再次升高,這時不要進行放血療法,如果喘息非常嚴重,可能會致命。熱病中陰陽失衡交爭的情況下會導致死亡。
當熱病發展過程中出現陽氣旺盛而陰氣衰退,只有頭部出汗的情形會致命;相反地,若陰氣增強而陽氣衰退,從腰部到腳部出汗也會導致死亡。倘若陰陽兩氣同時亢進,雖然已經出汗,但體熱依然如故,也是危險的徵兆。反之,如果陰陽兩氣同時衰退,出汗之後持續發冷、顫抖不止,鼻和口呼出的氣體冰冷,同樣預示著危重狀況。
所謂的“熱病並陰”,是指患熱病後已經出汗,接著又出現了腹瀉,這被稱為陰陽失調中的“並陰”狀態,需要及時治療。(另一種說法為“活”,意味著通過治療可以康復。)
至於“熱病並陽”,是指患熱病後雖已出汗,但脈象仍然急速且強烈,高燒伴隨著大量出汗,即便沒有出汗,也可能出現鼻出血等症狀,這被稱為陰陽失衡中的“並陽”狀態,同樣需要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