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二 (4)
《金匱玉函經》卷第二 (4)
1. 辨太陽病形證治第三
夫病有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不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7)
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寒。(1)
太陽病,其脈浮。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風,其脈緩,為中風。(2)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其脈陰陽俱緊,為傷寒。(3)
傷寒一日,太陽脈弱,至四日,太陰脈大。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躁煩脈數急者,乃為傳。(4)
傷寒,其二陽證不見,此為不傳。(5)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者,為欲傳。(186)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為欲已。(271)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為溫病,若發汗已,身體灼熱者,為風溫,風溫之為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多眠,鼻息必鼾,語聲難出。若下之,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微發黃,劇則如驚癇,時掣縱發作,復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太陽病,三四日不吐下,見芤乃汗之。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有當愈者,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8)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盡未。(9)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夫病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熱在皮膚,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熱在骨髓,寒在皮膚也。(11)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陽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12)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解邪風,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13)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而反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14)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不沖者,不可與之。(15)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而不解,此為壞病,桂枝不復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16)
桂枝湯,本為解肌,其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6)
酒客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18)
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19)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主之。(21),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22)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清便自調,日二三發,脈微緩者為欲愈。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反有熱色者,為末欲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23)
白話文:
疾病有發燒又怕冷的,是陽氣發病的現象;不發燒卻怕冷的,是陰氣發病的現象。陽氣發病的病,大約七天會好;陰氣發病的病,大約六天會好,這是因為陽數為七,陰數為六的緣故。(7)
太陽病的主要症狀是頭部、脖子僵硬疼痛,而且怕冷。(1)
太陽病的脈象是浮脈。
太陽病,會發燒、出汗又怕風,脈象是緩脈,這是中風的表現。(2)
太陽中風,會發燒而且怕冷。
太陽病,可能已經發燒,也可能還沒發燒,但一定會怕冷、身體疼痛、想吐,脈象是陰脈和陽脈都緊,這是傷寒的表現。(3)
傷寒第一天,太陽脈會虛弱;到第四天,太陰脈會變大。
傷寒第一天,太陽經受到病邪侵襲,脈象如果平靜,表示病邪沒有傳變;如果病人想吐、煩躁、脈象又快又急,就表示病邪將要傳變。(4)
傷寒,如果沒有出現第二陽經的症狀,就表示病邪沒有傳變。(5)
傷寒三天,如果陽明脈變大,表示病邪將要傳到陽明經。(186)
傷寒三天,如果少陽脈變小,表示病邪將要痊癒。(271)
太陽病,發燒而且口渴,但不怕冷,這是溫病的表現。如果已經發過汗,身體反而變得灼熱,這是風溫的表現。風溫的症狀是脈象陰陽兩脈都浮,會出汗、身體沉重、嗜睡、打鼾,說話聲音也會變得困難。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會導致小便不順暢、眼睛直視、大小便失禁。如果用火烤,身體會稍微發黃,嚴重時會像癲癇一樣,不時抽搐發作,若又用火燻,第一次會拖延病情,第二次就會危及生命。(6)
太陽病,三四天沒有出現嘔吐或瀉下的情況,如果脈象出現空虛的芤脈,就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太陽病頭痛,到第七天如果應該痊癒,是因為太陽經的病邪已經結束。如果想要再次發病,應該針刺足陽明經,使病邪不再傳變,就能痊癒。(8)
太陽病想要痊癒的時間,大約是巳時結束到未時之間。(9)
風邪引起的表證,如果痊癒得不徹底,大約十二天會痊癒。(10)
如果病人身體發熱,反而想穿衣服,表示寒邪在骨髓,熱邪在皮膚;如果病人身體很冷,反而不想穿衣服,表示熱邪在骨髓,寒邪在皮膚。(11)
太陽中風,陽脈浮盛而陰脈濡弱,陽脈浮盛會發熱,陰脈濡弱會出汗,微微怕冷、微微怕風、時冷時熱、鼻塞乾嘔,可以用桂枝湯治療。(12)
太陽病,發燒出汗,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會出汗,想要解除外來的風邪,可以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頭痛發燒、出汗怕風,可以用桂枝湯治療。(13)
太陽病,脖子和背部僵硬,反而出汗怕風,可以用桂枝湯治療。《論》中說,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14)
太陽病,如果用瀉下法治療,導致氣往上衝,可以用桂枝湯;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情況,就不可以用。(15)
太陽病三天,如果已經用發汗、催吐、瀉下或溫針等方法治療,但都沒有好轉,就表示病情已經惡化,不適合再用桂枝湯。應該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了解犯了什麼錯誤,然後根據症狀來治療。(16)
桂枝湯本來是用來解肌的,如果病人的脈象浮緊、發燒卻不出汗,就不適合使用桂枝湯。一定要記住這點,不要用錯了。(16)
喝酒的人不適合用桂枝湯,用了會想吐,因為喝酒的人不喜歡甜味。(17)
如果是有氣喘的人,用桂枝湯可以加入厚朴和杏仁,效果會更好。(18)
服用桂枝湯後嘔吐的人,之後可能會吐出膿血。(19)
太陽病,如果發汗後汗液一直流個不停,病人會怕風、小便困難、四肢微微感到緊繃,難以彎曲伸直,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20)
太陽病,如果用瀉下法治療,導致脈象加快、胸悶,可以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21)如果稍微怕冷,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治療。(22)
太陽病,如果過了八九天,症狀像瘧疾一樣,發燒而且怕冷,發燒的時間比怕冷的時間多,病人不嘔吐、大便正常、一天發作兩三次,脈象微微遲緩,表示病邪將要痊癒。如果脈象虛弱又怕冷,表示陰陽兩虛,不可以再用催吐、瀉下或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臉色反而發紅,表示快要痊癒,因為病人無法微微出汗,身體一定會感到癢,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