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直指》~ 《傷寒直指》卷十 (16)
《傷寒直指》卷十 (16)
1. 陽明經
予曾以解肌合白虎托化,斑發便通而解者有之。或用調胃承氣下之而愈者有之。未可偏信大補氣血,以助邪釀禍,悔之晚矣。夫陽明主乎四末,陽明熱極,則指節煩冤,有難忍難言之勢,病人自視其指異常,心中疑惑。故頻頻摩擬撮捻,而循衣摸床之證現矣。理當瀉陽明之熱,則津液回而筋脈得潤,其惡狀自息也。
若兼搖頭直視昏亂,則不治者多。
渴
渴必問其所飲,欲冷欲熱,欲多欲少。欲多而飲冷者,陽渴也;飲少而喜溫者,陰渴也。邪在表則不渴,邪傳裡則渴。三陽雖或有渴,不如三陰之渴甚也。故太陰腹滿咽乾,少陰口舌燥渴,厥陰消渴。蓋邪初傳,熱微而渴微,傳深,則熱甚而渴甚。陽明不甚渴者,胃有津液,邪猶在經也。
太陰乃大渴者,自利,津液己去,無以潤養也。渴欲飲水者,亦須少少與之。若不與,無以解其枯燥,何由作汗?若過多,恐成悸動、水結胸、咳、嘔、噦、腹滿、下利等證,不可不慎也。
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小青龍去半夏,加栝蔞根。)若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太陽大汗出後,煩躁不眠,欲飲,少少與水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五苓散。)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水逆。
(上方。)與瀉心湯,痞不解,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上方。)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脈洪大。(白虎加人參湯。)吐下後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煩渴,欲飲水數升。(上方。)太陽重發汗,復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小潮熱,心下至少腹硬滿痛。
(大陷胸湯。)發熱惡寒,大渴腹滿,自汗,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名曰橫。(刺期門。)
陽明脈長微洪,無汗而渴。(葛根解肌湯。)中風誤下後,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白虎加人參湯。)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湯。)惡寒自汗,面赤譫渴,脈洪數。(人參白虎湯,加黃連、花粉。)譫黃狂渴,脈沉數。(大承氣湯。)太陽寸緩關浮尺弱,發熱汗出,不惡寒而渴,屬陽明也。
小便數,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渴不止。(五苓散。)陽明汗出多而渴,不可與豬苓湯,以胃中燥,複利其小便也。(白虎加人參湯,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蔞、竹葉。)陽明但頭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裡,必發黃。(茵陳蒿湯。
)
往來寒熱,胸脅滿,心煩喜嘔或渴。(小柴胡加人參、花粉,去半夏。李加葛根、花粉。)傷寒身熱惡風,脅下滿,手足溫而渴。(上方。)已汗復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寒熱心煩。(柴胡桂枝幹薑湯。)
白話文:
我曾經用解肌的方法搭配白虎湯來幫助身體代謝,有些人發疹子後大便順暢就痊癒了。也有些人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就能治好。絕對不能偏信大補氣血,這樣反而會助長邪氣,釀成大禍,到時候後悔就晚了。陽明經主要負責四肢末梢,當陽明熱到極點時,手指關節會煩躁不安,讓人難以忍受。病人會覺得自己的手指異常,心裡疑惑,所以會頻繁地摩擦、捏弄手指,進而出現摸衣角、摸床的症狀。這時應該瀉掉陽明經的熱,使津液回流,筋脈得到滋潤,這些不好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如果同時出現搖頭、眼睛直視、昏亂等情況,大多是無法治癒的。
口渴
口渴時,一定要問清楚病人想喝什麼,是冷飲還是熱飲?想喝多還是喝少?想喝很多冷飲,這是陽渴;喝得少但喜歡溫熱的,這是陰渴。邪氣在表時不會口渴,邪氣傳到裡面才會口渴。三陽經雖然也可能口渴,但沒有三陰經的口渴那麼嚴重。所以,太陰經會有腹脹、咽喉乾燥;少陰經會有口乾舌燥;厥陰經會有消渴的症狀。一般來說,邪氣剛開始傳入時,熱較輕微,口渴也較輕微;傳入越深,熱越嚴重,口渴也越嚴重。陽明經如果沒有很渴,代表胃裡還有津液,邪氣還停留在經絡中。
太陰經是口渴最嚴重的,因為它會腹瀉,津液已經流失,無法滋養身體。如果病人想喝水,也要慢慢地少量給予。如果不給水,無法解除身體的乾燥,又怎麼能發汗呢?如果給太多水,又可能造成心悸、水結胸、咳嗽、嘔吐、呃逆、腹脹、腹瀉等症狀,不得不小心。
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氣,會出現乾嘔、發熱、咳嗽,或口渴(可以用小青龍湯去半夏,加栝樓根來治療)。如果咳嗽但輕微喘息,發熱但不口渴,喝了藥湯後反而口渴,代表寒邪退去,快要痊癒了(用小青龍湯)。太陽病大汗之後,出現煩躁、失眠、想喝水,慢慢給一點水就可以好轉。如果脈象浮,小便不順暢,輕微發熱又口渴(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病了六七天都沒好,出現煩躁,有表證也有裡證,口渴想喝水,但喝了就吐,這叫水逆(用上面提到的方子治療)。如果用了瀉心湯,痞滿沒有解除,反而口渴、口乾舌燥、煩躁,小便不順暢(用上面提到的方子治療)。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大汗淋漓,非常口渴,脈象洪大(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如果吐、瀉後沒有好轉,熱結在體內,表裡都有熱,時常怕風,非常口渴,想喝好幾升的水(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子治療)。太陽病又再次發汗,又用了瀉下藥,五六天都沒大便,舌頭乾燥口渴,有輕微的潮熱,心下到小腹都硬滿疼痛(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發熱怕冷,非常口渴、腹脹、自汗、小便正常,代表病快好了,這是肝氣侵犯肺氣,稱為橫(可以針刺期門穴)。
陽明脈象長而略洪,沒有汗又口渴(可以用葛根解肌湯來治療)。中風誤用了瀉下藥後,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如果脈象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怕冷、自汗、臉色潮紅、胡言亂語、口渴、脈象洪大而快(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黃連、花粉來治療)。胡言亂語、發黃、狂躁、口渴、脈象沉而快(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太陽病脈象寸部緩,關部浮,尺部弱,發熱出汗,不怕冷卻口渴,這屬於陽明病。
小便頻繁,大便一定會硬,如果十天不排便也沒有不舒服。如果口渴想喝水,慢慢給一點,但口渴還是不止(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陽明病出汗多又口渴,不可以用豬苓湯,因為這樣會讓胃更乾燥,又讓小便更加頻繁(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蔞、竹葉來治療)。陽明病只有頭部出汗,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這是體內有瘀熱,一定會發黃(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治療)。
時冷時熱,胸脅脹滿,心煩想吐或口渴(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人參、花粉,去半夏,李氏方子加葛根、花粉來治療)。傷寒發熱怕風,脅下脹滿,手腳溫熱又口渴(用上面的方子治療)。已經發汗又用了瀉下藥,胸脅脹滿微結,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時冷時熱,心煩(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