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脈證式》~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八

(厥陰也者,陰之終,而亦以胃之下柢為其位也。乃三陽三陰之所歸,而亦治法之所極也。死活之機,必劃於此位焉。是故以津液漏脫、精氣耗虛為其候也。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之所論,即是也。按本篇之證方,蓋止於此而已。其他所載,如烏梅圓、白虎湯、當歸四逆湯、茯苓甘草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白頭翁湯、梔子豉湯、吳茱萸湯、小柴胡湯者,皆非本篇之證方,但假本篇以論其機活者也。不可不精究矣。)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之為證也,篤危之極矣。病至斯而無所復之矣。死活之機,無不必現之於津液耗損、精氣衰弱之多寡矣。須慎而致思焉。消渴,出於津液枯竭也。五苓散亦曰消渴,此雖一其所言,而大異其由者也。彼則水液為表熱被誘肌肉間,而一時使胃中枯竭之所為也。此則津液耗損,而闕其守無敢制水之機活之所令也。消渴之亙於彼此,推之內,則有其別也如此矣。不可不審辨也。氣上撞心者,出於精氣偏湊於心也。夫精氣之在軀殼也,克使少活動,心亦使精氣順流者也。是故,心之將謝、精之將盡,尚且必相親,於是乎,氣上撞心也。撞者,如撞鐘之撞,言築動之甚也。心中疼熱,本於心氣衰弱也。蓋心氣之衰弱乎,其機用不能分配於體中,才殘其舍,而欲復並衰精而振焉,於是乎,心中疼熱者。疼者,痛之深也,屬心中而言之者,可玩味焉。飢,以食少言之,非言病者之意矣。不欲食者,由於心精既虛,而不能運化於飲食也。食則以下二句,蓋後人謾述之機變者也,不可從矣。又按此條主論心精虛脫之候,而不及處之治方者何哉?曰:四逆通脈之有及於茲者,固不俟論焉。若夫於真武、附子之證,亦心精虛脫,既至於茲,則不得不直為之厥陰病,豈俟下利、厥逆之比,而更認之厥陰已乎哉?然則此條所論,彰明哉,亦與真武湯、附子湯也。是乃所以不處方之意也。不可不熟慮矣。)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太陰篇所謂與太陰中風條,語氣相均矣。)

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上。

(說既見於前。)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此蓋後人誤解厥陰之消渴者也。消渴之出於液奪,豈有與水愈之理哉?可謂妄矣。)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四逆厥者,即四肢厥逆,而為之厥陰定候也。雖熱之變亦有見厥者,而及於四肢厥逆者恐無之乎矣。而今例不可下者,豈敢有詮哉?虛家,言精脫之人也。下攻之不與於此也固矣,奚足以論焉哉?)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複利。

(此後人論寒之化熱者,與熱之歸寒者,而牽強之於利止與不止者也。厥者,以寒候言之乎矣。)

白話文: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八

厥陰病,指的是陰氣走到盡頭,也是胃部下方的位置,是三陽三陰經脈匯聚之處,也是治療方法中最深奧的地方。疾病的生死轉機,都取決於這裡。因此,判斷厥陰病的依據是津液流失、精氣耗竭。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來治療,就是這個道理。本篇主要討論的證候和方劑,也僅限於此。其他所記載的,像是烏梅丸、白虎湯、當歸四逆湯、茯苓甘草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白頭翁湯、梔子豉湯、吳茱萸湯、小柴胡湯等,都不是本篇所要討論的證候方劑,只是借用本篇來論述治療的靈活運用,必須仔細研究。

厥陰病的病狀,會出現消渴(口渴)、氣往上衝到心口、心中感覺疼痛且發熱、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吃了又會吐出蛔蟲,以及腹瀉不止。

厥陰病是很危急的重症,病到了這個階段就難以恢復。生死的關鍵,都表現在津液耗損、精氣衰弱的程度。必須謹慎思考。消渴,是因為津液枯竭所導致。五苓散也有治療消渴的功效,雖然都說的是消渴,但成因卻大不相同。五苓散治療的消渴,是因為水液被表熱所引導,停留在肌肉間,導致胃中一時乾燥。而厥陰病的消渴,則是津液耗損,失去管理和控制水分的機制。因此,消渴雖然症狀相同,但原因卻大不相同,必須仔細辨別。氣上衝心,是因為精氣偏向集中在心臟。精氣在身體裡,原本能使身體活動,心臟也能使精氣順暢流動。當心臟衰竭、精氣將盡時,它們反而會更加緊密相連,於是就會出現氣上衝心的現象。衝,就像撞鐘一樣,形容氣衝擊的劇烈程度。心中疼熱,是因為心氣衰弱。心氣衰弱,無法將能量分配到全身,反而會集中在心臟,想要藉此振奮衰弱的精氣,於是就出現心中疼熱的現象。疼,指的是深層的疼痛。這個疼痛是發生在心臟裡面,值得仔細玩味。說「飢」,是從吃得少來說的,並不是說病人有飢餓感。不想吃東西,是因為心精虧虛,無法將食物轉化吸收。

至於說「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後人任意推測的變化,不可採信。這條主要討論的是心精虛脫的症狀,沒有提到治療方法,是因為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都適用於這種情況,不需要再多加論述。如果像真武湯、附子湯證,也是心精虛脫,但已經很嚴重了,就應該直接判斷為厥陰病,而不需要等到出現腹瀉、手腳冰冷等症狀再判斷。因此,這條文所論述的,已經很清楚地表明,與真武湯、附子湯適用,這也是為什麼不開立處方的原因,必須仔細思考。

厥陰中風,脈象如果稍微浮起,代表病情正在好轉;如果脈象沒有浮起,代表病情尚未好轉。

(這段話跟太陰篇中關於太陰中風的描述語氣相似。)

厥陰病想要好轉,通常是在丑時到卯時之間(凌晨一點到早上七點)。

(這個說法前面已經提過。)

厥陰病如果口渴想喝水,可以給予少量飲用,病情會好轉。

(這是後人誤解了厥陰病的消渴。消渴是因為津液耗損,怎麼可能喝水就能好轉呢?這種說法很荒謬。)

所有四肢冰冷、厥逆的症狀,都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虛弱的人也是如此。

(四肢厥逆,是厥陰病的典型症狀。即使有熱症,也可能會出現厥逆,但如果發展到四肢冰冷,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因此,遇到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虛弱的人,指的是精氣衰竭的人,更不能用瀉下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不需要多做討論。)

傷寒,先出現手腳冰冷,後發熱並腹瀉,這種情況通常會自然停止;如果出現手腳冰冷後又腹瀉,病情就會惡化。

(這是後人討論寒邪化熱,以及熱邪轉寒的情況,並把這種變化跟腹瀉的停止與否牽強附會在一起。厥,指的是寒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