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正淑

《傷寒脈證式》~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七

(少陰也者。陰之中。而亦以胃之中央。為其位也。而比之太陰。則既已深矣。太陰尚且以虛寒為之態。況於少陰乎。蓋少陰之於候。既見虛寒之機。於脈與形狀者也。是乃所以提頭曰脈微細但欲寐也。此為之少陰之標也。自利而渴。腹滿腹痛。身體疼重。手足寒者。即為之少陰之正證也。

如反發熱脈沉。及口中和。其背惡寒者。少陰之始也。如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少陰之終也。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之出於一時之權法乎。四逆散。豬苓湯。大承氣湯之象於本位乎。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之論之歸趣乎。錯綜具列。而差其轉機者也。豈其可不推弘乎哉。

白話文:

少陰(腎臟),為陰中之陰。以胃的中央為其位置。與太陰(脾臟)相比,少陰更深層。太陰的寒性特質已經很明顯,何況是少陰呢?

少陰的症狀表現為:脈搏細微、嗜睡。這是少陰的典型特徵。拉肚子、口渴、腹部脹滿、疼痛、身體沉重、手腳冰冷,這些都是少陰的典型證狀。

如果反過來出現發燒、脈搏沉細、口不渴、背部怕冷,則是少陰病的開始。如果腹瀉不止、出現厥逆(嘔吐後仰頭)、脈搏消失、乾嘔煩躁,則是少陰病的終末期。

[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等方劑是當時權宜之計。[四逆散]、[豬苓湯]、[大承氣湯]等方劑則是針對本病的根本。[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方劑則是治療本病的歸宿。這些方劑錯綜複雜,但都能針對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豈能不廣為推廣呢?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蓋少陰之為候也。以邪氣之故。專致精氣衰敗也。是故。先舉於精氣衰敗之脈與形狀。於提頭於此。而以標式於少陰之通篇者也。凡脈之於微細。精液虛耗之由矣。夫既三陽以浮為經脈。則自知三陰亦以沉為經脈也。然則此於是微細也。為沉微細。自可准知焉。而今略沉而唯標微細者。

此欲使人知於未沉之場。亦將有少陰之機也。但欲寐。是即活氣不充之狀也。凡人之機密。得其常者無他。以活氣充滿也。而今精液虛耗。則活氣隨而衰敗。雖欲無寐得乎。已如此則精液活氣之於衰敗。如洞視然矣。是豈非論少陰之標式乎。且夫少陰之於定證也。固夥矣。而今約之脈微細但欲寐者。

白話文:

小腸病的主要症狀是:脈搏微弱、細小;只想睡覺。這是因為小腸受到邪氣影響,導致身體精氣衰退。因此,在這部分首先提到的是精氣衰退的脈象和外觀特徵,並以此作為小腸全篇的標準格式。脈搏微弱、細小表示精液消耗過多。既然在太陽經脈上浮動的脈搏代表正常狀態,那麼也可以推測出在其他陰經上的脈搏應該也是下沈的。然而這裡所說的微弱、細小是指下沈後再減弱的情況。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人們知道即使沒有完全下沈,也可能存在著小腸問題的可能性。只想睡覺就是活力不足的表現。人的機制如果保持正常運作,主要是靠充足的活力來維持。現在由於精液消耗過大,活力也會跟著下降,想要清醒都難。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就可以清楚看到精液和活力的衰退情況了。這不是討論小腸病症的典型例子嗎?而且對於確定小腸疾病的診斷來說,有很多種可能性,但是目前主要從脈搏微弱、細小以及只想睡覺這些方面進行簡要描述。

猶陽明之於提頭。但標胃家實。而略之諸證矣乎。概但異虛實內外主客之分耳。蓋陽位之於候。自專於外。故若臨外候之不輕。則未及陽明者。亦或眩惑者。當有之矣。以是乎。唯標胃家實之裡。而略凡之外候。以要不遽斷之於外候。而必應徵胃家實於裡。而後以斷之於陽明也。

蓋陰位之於候。自專於裡。故若臨里證之不輕。則未及少陰者。亦或眩惑者。亦當有之矣。以是乎。唯標脈微細。但欲寐之外候。而略凡之裡證。以要不遽斷之於里證。而必應徵其脈與形狀之出於精氣衰敗於外。而後以斷之於少陰也。此為之論之活意也。學士其察諸。)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白話文:

猶如陽明熱邪之於太陽頭項。但標誌著胃家實熱,而略去了諸多證候嗎?大概只是虛實、內外、主客之分的不同罷了。蓋陽位(陽明)對於證候,本身專主於外,所以如果診斷外證不精準,則未至於陽明證的,也有可能會被迷惑而誤診。因此,只有標誌胃家實熱的裡證,而略去一切的外候,目的在於不要輕易地根據外候斷定,而必須證應胃家實熱於裡,然後才能根據陽明證斷定。

蓋陰位(少陰)對於證候,本身專主於裡,所以如果診斷裡證不精準,則未至於少陰證的,也有可能會被迷惑而誤診。因此,只有標誌脈象微細,但欲寐的外候,而略去一切的裡證,目的在於不要輕易地根據裡證斷定,而必須證應脈象微細以及形體表現出精氣衰敗於外,然後才能根據少陰證斷定。這便是論證的靈活精髓。各位學者當審察清楚。

少陰病

欲嘔吐又吐不出來,心煩躁熱但只想要睡覺,經過五六天後,腹瀉且口渴的,屬於少陰病。因為虛弱所以引水自救。如果小便呈白色,少陰病的證狀就全部出現了。小便呈白色是表示下焦虛寒,不能制約水液,所以小便的顏色就會是白色。

此條。論少陰之初中終三等者也。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者。此陰邪未縱橫之動勢為之者也。乾薑附子湯。及茯苓四逆湯之所任也。而為之少陰之初也。過之以往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已接彼厥陰之自利消渴者也。故曰屬少陰。以對厥陰者也。是乃真武湯。白通湯之所主也。

而為之少陰之終也。夫既初於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而終於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則其五六日之間。不可必徒然而過矣。當有附子湯等之證候。可亦以准知焉。而為之少陰之中也。可見少陰初中終之三等。備得而盡焉。虛故已下七句。蓋後人之腳註耳。)

白話文:

這條方劑,論述了少陰病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三種證狀。少陰病初期,患者想吐又吐不出來,心煩意亂,只想睡覺。這是因為陰邪在體內未曾劇烈活動所致,可以用乾薑附子湯或者茯苓四逆湯治療。

少陰病中期,患者已經過了五、六天,出現腹瀉和口渴的症狀。這是因為少陰病轉變為厥陰病,厥陰病自帶腹瀉消渴的證狀。因此,這個階段被稱為「屬於少陰,對應厥陰」。可以服用真武湯或者白通湯治療。

少陰病末期,患者既經歷了初期想吐不吐、心煩、只想睡覺的證狀,又經歷了中期腹瀉消渴的證狀。那麼,在五、六天的過程中,患者不可能完全沒有其他證狀,這時就會出現附子湯等方劑的證狀。這是少陰病的中期證狀。

由此可見,少陰病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三種證狀,都得到了充分的論述。後面的七句話是後人添加的註腳。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按陰陽不以通義言之。觀之於曰此屬少陰。則所謂營衛浮沉之意耳。且也以咽痛。歸於少陰者。亦失通義矣。)

少陰病。咳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此蓋後人據真武湯。或豬苓湯。而發之臆斷者也。)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此蓋後人據後條脈微不可發汗。而附其所窺也。未知少陰之皆儘裡。而發汗之之有故者也。豈其足論乎哉。)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白話文:

病人脈象顯示陰與陽都緊張,卻出現出汗的情況,這表示是陽氣流失。這種情況屬於少陰病,通常會有咽喉疼痛並且伴有嘔吐和腹瀉。

(按照陰陽的理論,這裡並不是普遍的解釋方式。從「屬少陰」這個表述來看,這是關於營和衛的浮動與沈降的意義。而且,把咽喉疼痛歸結為少陰病,這種理解方式也有誤差。)

少陰病,咳嗽並伴有腹瀉,神志混亂,這是因為過度使用熱性藥物導致的。小便必定困難,這是因為強迫使用了少陰的汗液。

(這可能是後人根據真武湯或豬苓湯推測得出的假設。)

少陰病,脈搏細、沈、數,病情在內部,不可以發汗。

(這可能是後人根據後面條文的脈搏微弱不能發汗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理解所做出的推測。但實際上,少陰病不一定都在內部,使用發汗的方法也可能有其原因,這些都值得深入討論。)

少陰病,脈搏微弱,不可以發汗,這是因為已經失去陽氣。如果陽氣已經虛弱,尺脈呈現弱澀,那麼就不可以再進行下藥治療。

(此條。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及甘草湯。發之例者也。不可發汗者。言不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也。夫少陰之於微發汗也。應於脈未微之場也。若脈已微。則為之專精液衰耗也。即真武附子之所與也。豈得導之於表於汗乎哉。亡陽已下四句。亦後之附說耳。)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白話文:

少陰病症,脈象緊而有力,持續七到八天,接著出現腹瀉,脈搏變得微弱,手腳卻反常地溫熱,原本緊實的脈搏變得鬆散,這是要解脫病症的徵兆。即使感到煩躁,腹瀉也會自行痊癒。

(下利脈暴微。豈其緩證乎。而期其自欲解。聊以手足溫與脈緊反去者。可謂殊不知機活者也。)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按皆是極陰轉陽之口氣。大背本論之旨者也。)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措證候。而拘泥脈法者。蓋似叔和之家說矣。)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說已見於前篇。)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此亦極陰轉陽之言耳。脈不至。所謂陰氣有餘之意也。)

白話文:

(「下痢脈象突然減弱,難道是病情緩解的徵兆嗎?但期待著病情自行好轉,只憑手腳暖和和脈搏緊張逐漸消失的情況,這可以說是對病情變化完全沒有理解的表現。」

「少陰病時出現下痢,如果下痢自行停止,感到畏寒蜷縮在牀上,手腳暖和時,可以進行治療。」

「少陰病時感到畏寒蜷縮,時常煩躁,想要脫掉被子時,可以進行治療。」

「這些都是極度陰性轉化為陽性的表現,完全背離了原本論述的主旨。」

「少陰病遇到風邪,脈象陽氣微弱、陰氣浮現,預示病情可能開始改善。」

「在定義症狀時,過於拘泥脈象分析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叔和理論的影響。」

「少陰病欲解的時間,從子時到寅時上。」

「這個已經在前篇中提到了。」

「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手腳沒有反常冰冷,反而發熱時,不會死亡。脈搏不正常時,使用艾灸治療少陰穴七次。」

「這也是極度陰性轉化為陽性的描述。脈搏不正常,可以理解為陰氣過剩的意思。」)

以上是將原始中醫古文轉譯為現代中文的結果,用以提供更易理解的資訊。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按此為桃核承氣湯。抵當湯等論之者乎。而今標之此篇。冒少陰病者。尤為無謂也。是當有所誤矣。)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按口鼻目中出血者。病道壞亂之變。或為之乎。是乃由於元精虛竭。則曰名下厥上竭為難治者。蓋有以乎哉。雖然。辭氣非正文。豈其足究論焉乎。)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白話文:

少陰病,病程八九天,全身手腳都發熱,表示熱氣在膀胱,一定會便血。

少陰病,只是昏厥沒有汗,卻強行發汗,必然會傷到血液,不知道會從哪裡流出,可能會從口鼻,也可能會從眼睛流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下厥上竭,難以治療。

少陰病,怕冷,身體蜷縮,卻腹瀉,手腳冰冷,這就沒救了。

(此對所謂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而論其不治者也。蓋亦陰有餘之辭氣耳。)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按雖吐利渴之在於少陰。而如躁煩四逆。則已為之厥陰極地也。然則此於其吐利。亦非其舊。已歸吐利消渴之場必矣。而今標之此篇。曰少陰病者。欲使人知少陰之轉機如是迅速也。此於是煩躁也。與乾薑附子湯。及茯苓四逆湯之煩躁。自異矣。彼則出於陰邪欲駸於重地之動勢也。

故必先於諸證焉。此則精神將謝之動勢之所為也。故必後於諸證焉。是故先諸證者。證備則反自止。後諸證者。直接死地。故曰躁煩四逆者死也。以是乎知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之不論及躁煩者。宜也乎矣。)

白話文:

少陰病症,若出現吐瀉、躁動煩悶、四肢厥逆,就會致命。雖然吐瀉口渴是少陰症的典型表現,但躁動煩悶、四肢厥逆已經是厥陰極度虛寒的徵兆,這時吐瀉也已經不是原本的少陰病症,而是轉變成了吐瀉消渴的範疇。將它列在少陰病篇中,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少陰病症的轉變速度之快。

這裡提到的躁動煩悶,與乾薑附子湯、茯苓四逆湯所治療的躁動煩悶有所不同。前者是陰邪欲侵犯更深層的病灶而產生的動盪,因此會先於其他症狀出現。而這裡提到的躁動煩悶,是精神將要衰竭的表現,因此會在其他症狀出現之後。

所以,前者症狀齊備之後就會自行停止,而後者則直接走向死亡。因此說,出現躁動煩悶、四肢厥逆就會致命。也因此,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藥方,不會治療躁動煩悶,也就不足為奇了。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二條。皆後人效上條。而發臆見者也乎。豈其足據而論乎哉。)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陰之於六七日也。精虛之場矣。是故氣息細少者。固其處矣。而今氣息高大者何哉。蓋津液之於虛極也。元氣失所御。必湊其源。終使氣息高大也。是乃所以發一大息於終焉之階也。故曰死也。)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寐。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按此條之所論。已備於吐利躁煩四逆者死條。則亦胡贅之乎。後人之辭氣明矣乎。)

白話文:

少陰病患者,如果拉肚子止住,卻頭昏眼花,且經常冒汗,就會死亡。

少陰病患者,四肢厥逆怕冷,身體蜷縮,脈搏微弱摸不到,不發燒卻煩躁不安,也會死亡。

(這兩條內容,都是後人模仿前一條而發揮臆測出來的,難道真的可以作為依據來論證嗎?)

少陰病患者,如果病程六七天,呼吸急促,就會死亡。

(少陰病到了六七天,精氣已經虛弱到了極點,因此氣息微弱是正常的。但現在卻呼吸急促,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已經耗盡,元氣失去控制,被迫往源頭聚集,導致呼吸急促。這是臨死前發出的最後一聲嘆息,所以說會死亡。)

少陰病患者,脈搏微弱細小且沉伏,只想睡覺,出汗不發燒,自己想吐,到了五六天,開始拉肚子,又煩躁不安,無法入睡,也會死亡。

(這條內容已經在「吐瀉煩躁四肢厥逆者死」這一條中講過了,為什麼要重複呢?後人的論述顯然是言過其實了。)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凡發少陰病證者。以歷三陽一陰之轉機為常矣。此條所論。特不然矣。以直始少陰者論之也。故曰始得之也。夫既病始萌於茲也。雖其精氣固虛。而較之彼歷三陽一陰來者。則其虛尚未甚者也。故今聊有精邪相競於裡之變也。蓋精氣之滿軀殼乎。表裡固一於其機。是故里氣搖動。

則表氣亦隨播動。是乃所以出發熱之由也。以是乎。標脈沉。示邪氣已位於少陰。以異之發熱之出於邪氣揚達者也。然則與所謂外熱者。有大同小異之差也。彼則精氣耗散之勢所令然也。此則但表氣搖動之所出也。不可不辨別矣。夫蓋雖邪氣位於少陰。而以精氣搖動之變。現若發熱。

白話文:

少陰病,一開始得病就發熱,脈象沉的,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凡是發少陰病的人,通常都是經歷過三陽一陰的轉變。這條所論述的,卻不是這樣。這裡是直接以一開始就發少陰病的人來討論,所以說「始得之」。

人剛開始生病時,病氣才剛萌芽。雖然精氣已經虛弱,但跟經歷過三陽一陰再轉成少陰病的人相比,他們的虛弱程度還沒有那麼嚴重。

所以現在可能會有邪氣與精氣在裡頭相互爭鬥的變化。因為精氣充盈於軀殼,表裡之間的機制原本是連貫的,所以裡面的氣一搖動,表面的氣也會跟著波動。這就是導致發熱的原因。

因此,脈象沉,表明邪氣已經到達少陰經。這跟邪氣上達而導致發熱不同。然而,跟所謂的外熱相比,也有相同和不同的差別。外熱是因為精氣耗散導致的,而這裡只是表氣搖動所引起的。不可不加以區別。

雖然邪氣位於少陰經,但由於精氣搖動的變化,表現出來卻像是發熱。

則足察裡氣之透表也。於是乎。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導里邪於表於微發汗者也。是即導之於其有路之一活法也。今不曰微發汗者。蓋讓之後條。而略於此也。反也者。對少陰本位。又顧脈沉言之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麻黃(二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

(此乃前條一步之變。而證與治法。皆效前條之式者也。是故。為讓其脈證於彼。而略於此也。夫既觀於略其脈證。而但標得之二三日。則彼所謂反發熱脈沉之狀態。不嚴然而全備。自可知矣。雖然。今復以此湯。微發汗。則知尚在於反發熱脈沉之郭內也。始得之之全備發熱脈沉。

白話文:

那麼就說明裡氣透發於表了。這時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將裡邪導引到表,微微發汗。這是導引於其有路的一種積極方法。現在不說微微發汗,是因為讓給後面的條,而略述於此。反,是相對少陰本位來說,又顧慮到脈沉而言。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麻黃(二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以上三味。用水一斗,先煮麻黃,減去二升,去掉浮沫,放入藥,煮取三升,去掉渣滓,溫熱服用一升,每日三次。

少陰病,得病二三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微發汗。因為二三日沒有裡證,所以微微發汗。

(這個是前條的一個變化,證和治法都效仿前條的方式。所以,讓其脈證在彼,而略述於此。既已看出其略述脈證,而只標明得病二三日,那麼前面所謂反發熱脈沉的狀態,不嚴格全備,自然可以知道。雖然如此,現在又用這個湯,微微發汗,那麼就知道仍然在反發熱脈沉的範圍內。剛開始得病時全面發熱脈沉。)

與得之二三日之不全備發熱脈沉。亦是自然之勢也。不可不察矣。又按。上條但舉脈證。而讓微發汗於此條。此條但舉微發汗。而讓脈證於上條。互略而全其意。為之互文之活法也。以二三日以下十一字。後人未辨於少陰為微發汗之義。謾屬註文者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麻黃(二兩),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此於其二三日也。既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而挽回陰邪於此者也。以上猶以後也。夫雖既邪氣翻於心胸。而精虛何為得卒復乎。於是乎。邪勢必通徹於心里。此所以出心中煩也。心中煩之據精虛乎。徐側身而堪之。所以曰不得臥也。然則於是證方也。陰陽互不偏者。

白話文:

得了病兩三天,身體還沒完全恢復,發燒脈沉,這是自然現象,不可不察。上文只提到了脈象,而將微微出汗的方法放在了這段文字中。這段文字只提到了微微出汗的方法,而將脈象放在了上文中。互相省略,卻完整地表達了意思,這就是互文的手法,讓文字更生動活潑。後人沒有弄懂「二三日以下」這幾個字,誤以為少陰病就是微微出汗的治療方法,隨意添加註解,實在是錯誤。

麻黃附子甘草湯的配方:麻黃(二兩),甘草(二兩),附子(一枚)。將這三味藥材用七升水先煮麻黃一兩,煮沸後去除表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到剩下三升,去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三次。

少陰病,得病兩三天以上,心裡煩躁,睡不著。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

這是在得了病兩三天時,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一起使用的方劑,用來緩解陰邪的入侵。這時候還屬於病情的後期。雖然邪氣已經侵襲到心胸,但精氣虛弱,怎麼可能馬上恢復?因此,邪氣一定會深入到心臟,所以會出現心裡煩躁的症狀。心裡煩躁是因為精氣虛弱,身體虛弱只能側身躺著,所以說睡不著。這種情況下,陰陽之間沒有偏向,用黃連阿膠湯可以治療。

而於虛實間者也。小柴胡湯之心煩。及胸中煩之偏在於實地者。與小建中湯之心中悸而煩之偏在於虛地者。豈可混同乎。不可不參考以知其異別矣。按臥下。恐脫者字。)

黃連阿膠湯方,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處於虛實之間的煩躁,如小柴胡湯所治的心煩,以及偏於實證的胸中煩悶,與偏於虛證的小建中湯所治的心悸而煩躁,不可混淆。不可不參考以明辨其異。按:臥下恐脫者字。

黃連阿膠湯方,由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組成。以水五升,先煮黃連、黃芩、芍藥,取二升,去渣,加入阿膠烊化,微涼後加入雞子黃,攪拌均勻,溫服七合,每日三次。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按此條對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而欲異之初。故曰得之一二日也。夫附子湯之於證也。本於津液凝滯也。蓋津液之於凝滯。有虛實之分矣。實熱為之證者。於白虎湯乎見之。虛寒為之證者。於此湯乎見之。今也所論。最在於附子湯之初位。而未悉備其面目者也。

是故。易大疑似於實熱為之證者。於是乎。先標口中和。以示無燥實之候也。和也者。調和之謂也。其背惡寒者。以邪未縱橫於少陰地位之故。其勢自聳於肩背之所為也。以是乎。可益知是湯之殊在其初位。而未悉備其面目也。然則比之後條之津液凝滯於內外者。則尚未專於內者乎矣。

白話文:

少陰病,得病一兩天,口中和緩,背部發冷,應灸治,附子湯主治。

(按:這一條針對麻黃附子細辛湯以及麻黃附子甘草湯,想要區別開來,所以才說得病一兩天。附子湯針對的病症,本源在於津液凝滯。津液凝滯分為虛實兩種,實熱證見於白虎湯,虛寒證見於此湯。現在所論述的,主要是附子湯的初始階段,還沒有完全展現其全貌。

因此,容易與實熱證混淆,所以先指出口中和緩,以表明沒有燥熱之象。和緩指的是調和的意思。背部發冷是因為邪氣尚未在少陰經位上蔓延縱橫,所以力量上聳於肩背所致。由此可知,此湯的特點在於其初始階段,還沒有完全展現其全貌。相比於後面的條文所述的津液凝滯於內外,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偏向內部。)

當灸之三字。蓋後人備試用者。誤混正文者也。)

附子湯方,附子(二枚),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此承前條。而復論附子湯之在正中者也。夫附子湯之於正中也。表裡之津液。為邪凝滯者也。是故。舉身體痛手足寒。以證表之凝滯。舉骨節痛脈沉。以證里之凝滯者也。夫蓋身體痛。骨節痛之為證也。有陰陽虛實之分而存矣。不可不辨也。其於陽實乎。必有熱候及脈浮之隨焉。

白話文:

附子湯的配方是:附子兩枚、茯苓三兩、人參兩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這五味藥材用八升水煮成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一天喝三次。

少陰病患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疼痛、脈象沉的,可以用附子湯治療。

附子湯的功效是針對表裡津液被邪氣凝滯的情况。身體疼痛、手腳冰冷是表面的凝滯,骨節疼痛、脈象沉則是裏面的凝滯。身体疼痛、骨节疼痛,可能由阴阳虚实不同而引起,不可不辨。如果屬於陽實,必然有發熱和脈浮等症狀。

其於陰虛乎。必有寒候及脈沉之隨焉。以是乎。今屬身體痛。以手足寒。屬骨節痛。以脈沉。此乃欲別之於彼身體痛。骨節痛之於頭痛發熱脈浮無汗之比者也。手足寒。病者自覺其寒冷而已。與厥冷厥逆之以外候謂之者自異矣。又按。附子湯之於證方也。對應於真武湯。而但異岐流耳。

然則為以正變輕重論之乎。曰否。此是二湯相與少陰之正脈證。而唯有邪氣之緩急。與精氣之剛柔之異耳。是故於真武湯。則邪氣雖不急。而精氣已柔弱矣。於附子湯。則邪氣雖不緩。而精氣尚剛強矣。緩之於柔。與急之於剛。參考以揆度於所其對應。則惟是異岐流耳。豈容正變輕重之論耶。

白話文:

在討論陰虛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寒症和脈搏沈靜的現象。由此可知,當一個人出現身體疼痛、手腳寒冷、骨節疼痛以及脈搏沈靜時,這些症狀可能是在與其他類似症狀,如頭痛、發熱、脈搏浮動、無汗等進行區分。

手腳感到寒冷是患者自我感知到的冷感,這與外部觀察到的厥冷或厥逆有所不同。此外,根據附子湯和真武湯的藥方對比,這兩種湯劑對於治療陰虛的病症都是有效的,但其作用機制和效果有所差異,主要在於對病態的緩急程度和體內精氣的剛柔程度的影響不同。

在使用真武湯時,即使病態不顯得特別急迫,但體內的精氣已經表現出柔弱的特徵;而在使用附子湯時,即使病態並未表現出緩慢的特徵,但體內的精氣仍保持著剛強的狀態。緩慢的精氣與快速的精氣,以及柔弱的體質與剛強的體質之間的對比,可以幫助醫生評估和判斷治療方案的選擇。因此,不能將治療方法簡單地歸納為正變輕重的論述。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此條論桃花湯之方意者也。蓋桃花之於方也。惟是止便膿血耳。豈與及於少陰病之下利乎矣。而今冠少陰病下利。而以論便膿血者。何哉。曰便道出血者。殊為急徵矣。是故先棄少陰之下利而壹但療便膿血。膿血既止。而後復當投少陰之治耳。方後所謂若一服愈。余勿服。

是足以益徵於桃花湯之方略於一時也。夫既少陰之並便膿血者。尚然矣。況於三陽及太陰之若並便膿血者。療之必在於是湯也。亦可准知焉矣。)

桃花湯方,赤石脂(一斤),乾薑(一兩),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白話文:

少陰病,下利膿血

桃花湯 可以治療。

(這條論述 桃花 湯的用法。桃花在這個方子中的作用,只是止住大便中的膿血而已。難道桃花湯也可以用於少陰病導致的下利嗎?現今這個方子標明可以治療少陰病下利,卻只討論止住大便中的膿血,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大便帶血可是非常緊急的症狀,因此先不管少陰病的下利,只專心治療大便中的膿血。等到膿血止住後,再用治療少陰病的方法。桃花湯的附方中提到「服用一劑後若症狀痊癒,則不必再服」。

這足以證明桃花湯只針對一時的症狀。既然少陰病併發大便膿血尚且可以治療,何況是三陽病或太陰病併發大便膿血,當然也要用這個方子治療。這一點可以肯定。)

桃花湯方

  • 赤石脂(一斤)
  • 乾薑(一兩)
  • 粳米(一升)

以上三味藥,加入七升水,煮米至熟,去渣,溫服七合。再加入赤石脂末一湯匙。每日服用三次。服用一劑後若症狀痊癒,則不必再服。

(按赤石脂一斤。非謂一劑之量數。但所備之大概耳。如其量數。則方後所謂內赤石脂末方寸匕者即是也。方寸匕。概三兩餘也。曰上三味者。凡數之也。猶白散之曰件三味也。所其煎煮。但乾薑粳米二味已。溫服。當作分溫。)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此條。論桃花湯之所置也。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此即真武湯之候。而不固與桃花湯。而今有便膿血之不可忽者。則先與桃花湯。以療便膿血為式矣。既而便膿血止。則更與真武湯之為式也。亦可知矣。真武湯之解。具於本條。可即以稽矣。)

白話文:

赤石脂用一斤,這不是指一劑的用量,只是大概的備料數量。如果要說劑量,就是後面方子里說的「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方寸匕大約是三兩多。方子里說的「上三味」,就是指這三味藥材,就像白散里的「件三味」一樣。煎煮時,只要用乾薑和粳米兩種,溫溫地喝,分次服用。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到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並伴有膿血便的情況,可以用桃花湯治療。

這裡說明了桃花湯的使用時機。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這是真武湯症狀的表現,但由於有膿血便,這點不可忽視,因此要先用桃花湯治療膿血便,等膿血便止住之後,再用真武湯。這一點也很容易理解。真武湯的用法在本文中有說明,可以參考。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後人據桃花湯。論之試用者。誤出於此者也乎。)

小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按以少陰病標之者。非以本位言之。但以外候之似於少陰言之也。蓋吳茱萸湯之為證也。邪氣鬱於心胃間。而為之諸證者也。以是乎。表裡上下之氣。卒然而不和。此所以為吐利以下之諸變也。夫然故。手足厥冷。以狀乎表氣孤而不舒也。煩躁欲死。以狀乎裡氣鬱而不瀉也。

是故問之病位。則為虛實間也。抑虛實間之於位也。有象實候者。又有像虛候者。今也。論像虛候者。以對彼陽明篇所謂像實候者。弘之變者也。若夫徒採收之諸證於陰虛之本位。則所謂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即是也。豈吳茱萸湯之所任乎哉。又按。手足厥冷。宋板作手足逆冷。

白話文:

少陰病:腹瀉,排膿血者,可針刺治療。

(後人根據桃花湯的理論嘗試使用,可能是誤傳於此。)

小陰病:嘔吐腹瀉,手足冰冷,煩躁欲死者,服用「吳茱萸湯」治療。

(註:用少陰病來標題,並非以本位(心腎)來說,而是指外在表現類似於少陰病。因為吳茱萸湯證治的原理是:邪氣鬱積於心胃之間,導致各種症狀。因此,表裡上下之氣,突然不調和,才會出現嘔吐、腹瀉等變證。所以,手足冰冷,表現表氣孤立不舒展;煩躁欲死,表現裡氣鬱積不瀉散。

所以,詢問病位,則介於虛實之間。虛實之間的病位,有的表現出實證,有的表現出虛證。現在討論表現出虛證的,以對應《陽明病》篇所說的表現出實證的,擴大討論的範圍。如果只是收集與陰虛本位相關的症狀,那麼所謂的少陰病,嘔吐腹瀉、煩躁不安、四逆(手足厥冷),這是會死人的,這怎麼可能是吳茱萸湯能治癒的。再註:手足厥冷,宋版書籍寫作「手足逆冷」。)

千金翼。作手足厥逆。義各通矣。)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豬膚湯之於證方也。邪氣既謝而本於津液涸竭者也。是故。今曰少陰病下利者。專過去而言之也。不曰後者。以或連及於今也。夫既下利之專於過去也。精液必不得不隨而涸渴矣。以是乎。虛氣湊上部。遂為咽痛以下之諸證也。然則此於是諸證也。非邪氣位於心胸之所令也。

彰彰而明哉。是故。今設之治方也。惟在潤其涸渴。涸渴既潤。則虛氣何為得不謝耶。是乃所以處置是湯於茲也。

豬膚湯方,豬膚(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白話文:

千金翼 作手足厥逆。義各通矣。)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豬膚湯適用於此病症。由於邪氣已退,但根本問題在於津液枯竭所致。因此,文中說「少陰病下利者」,指的是過去的症狀,而非現在,以免誤導讀者認為現在還持續下利。因為一旦下利,精液必然會隨著流失而枯竭。因此,虛氣上衝至上部,導致咽痛等諸症。所以,這些症狀並非邪氣在心胸部位作祟所致。

這點十分清楚明白。因此,治療方法就是滋潤枯竭的津液。津液滋潤後,虛氣自然會消散。這就是使用豬膚湯的道理。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以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膚謂肌膚也。油膩之所聚。故取用之。白粉。湯液本草曰。白米粉也。得之矣。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標曰少陰病二三日者。猶如麻黃附子甘草湯。曰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也。皆以少陰證未具備者言之也。是故彼則論精氣相競之變。以為發熱者。此則論寒邪上攻之變。以為咽痛者也。蓋咽痛之為證也。其所由有寒熱之分矣。由於熱者。必當陽候從焉。三陽未論及咽痛者。蓋略之也。

由於寒者。必當陰候從焉。此條之所論即是也。然則雖均為咽痛。而異寒熱之分也。如此矣。雖然。凡為咽痛者。職由於氣液不和則一也。故今謀之治也。暫措其寒熱之不易治者。而先治氣液不和之易治者。此即先標後本之權法也。所以有甘草湯。桔梗湯之設也。夫既與甘草湯桔梗湯。

白話文:

白粉

皮膚稱為肌膚,油脂聚集的地方。因此取用白粉。《湯液本草》說,就是白米粉。取用白米粉即可。

桔梗湯

少陰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以給予甘草湯。若未見效的,再給予桔梗湯。

(標示少陰病二、三天的,與麻黃附子甘草湯類似,都是指少陰病在二、三天內出現的症狀。都是說少陰證尚未完全具備。所以,前者論精氣相競的變化,認為是發熱的症狀;而此條論寒邪上攻的變化,認為是咽喉疼痛的症狀。蓋咽喉疼痛的證候,有寒熱之分。因為熱引起的,必伴隨陽候;三陽經候並未論及咽喉痛,大概略而不論了。

因為寒引起的,必伴隨著陰候。此條所論的即是如此。所以,雖然都是咽喉疼痛,但寒熱之分是不同的。雖然如此,凡是咽喉疼痛的,都是由於氣液不和所致。所以,現在謀求治療方法,暫且不論寒熱難以辨斷治療者,先治療氣液不和,易於治療者。這就是先標示後根本的權變法。因此有甘草湯、桔梗湯的設立。當已經給予甘草湯、桔梗湯後,

治其咽痛。而後直即少陰之面目而治之。亦為之法也。咽痛之於少陰病。尚且然矣。況於三陽及太陰者乎。亦猶如桃花湯之以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而准於三陽一陰之下利便膿血也。今也。舉咽痛一證。而期以甘草桔梗之二湯。而不論之異別者何哉。蓋咽喉之不可洞視固矣。故先與藥而稍足酌知其消息也。

是乃所以先與甘草湯也。夫蓋甘草湯之於方意也。但在舒緩於氣液也。若夫於氣液不和之遂不瀉乎。或釀成微腫。則固非甘草湯之所奏效也。故曰不差者。與桔梗湯也。由是推之。則自知桔梗湯之排達於津液擁滯成腫者也。)

甘草湯方,甘草(二兩),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白話文:

治療咽喉疼痛,應先從少陰經的面部著手,這也是治療方法之一。咽喉疼痛在少陰病中尚且如此,何況在三陽和太陰病呢?就像桃花湯治療少陰病的腹瀉帶膿血,可以類推到治療三陽一陰的腹瀉帶膿血。現在,只舉例咽喉疼痛這一症狀,就用甘草桔梗兩種湯藥來治療,而不分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咽喉部位無法直接觀察,所以先用藥觀察其反應。

因此,先用甘草湯,因為甘草湯的藥效在於舒緩氣液。如果氣液不調導致無法排泄,或者形成輕微腫脹,那麼甘草湯就無法奏效。所以,如果沒有效果,就用桔梗湯。由此推知,桔梗湯的作用是排泄津液,消除因滯留而引起的腫脹。

甘草湯方:甘草二兩,用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渣,溫服七合,每日兩次。

桔梗湯方,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能不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此即甘草湯。桔梗湯之所漸及也。蓋津液擁腫之為膿化者。即瘡也。傷。傷爛也。此文當云咽中生瘡傷。而曰咽中傷生瘡者。以診候書之也。夫咽喉之生瘡也。應以咽中傷爛而噴血膿徵之耳。故及之也。不能語言。聲不出者二句。是可以察生瘡腫之輕重緩急爾。必非一病人而備之之謂也。)

苦酒湯方,半夏(十四枚),雞子(一枚),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鐶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白話文:

桔梗湯配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以上兩味藥。

用水三升,煎取一升的藥液,去除渣滓。分兩次溫熱服用。

少陰病:

咽喉中產生傷口,以致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來。可以用苦酒湯治療。

(此即甘草湯。桔梗湯所涵蓋的範圍也類似。津液腫脹而化膿的,就是傷口。傷,即傷爛。此文應說成「咽喉中產生傷口」,而說成「咽喉中傷產生傷口」,這是診斷書中的用語。咽喉處產生傷口,應根據「咽喉中傷爛而噴血膿」的徵兆診斷。因此提及此情況。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來這兩句話,是用來瞭解傷口腫脹的輕重緩急程度的。肯定不是指一個病人同時具備這兩種情況。)

苦酒湯配方:

半夏(十四枚),雞蛋(一枚),以上兩味藥。

將半夏放入苦酒中,用雞蛋殼放在刀口上,放到爐火上煮沸三次。去除渣滓,少量含在口中嚥下。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再製作三劑。

(以雞子殼。置刀鐶中。以易應草卒言之也。本邦俗不常貯刀鐶。豈為得草卒之便耶。不如以陶器作之之便。而且容易耳。苦酒。酢也。苦酒一合。盛之陶器。漬銼細半夏三兩。須臾。投雞子白。令相得。安火上。令三沸。漉去半夏。頻頻含咽之。)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及湯方,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已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白話文:

用雞蛋殼做刀鞘,方便應付緊急情況。但我們本地習慣不常備刀鞘,這方法似乎不太方便。不如用陶器做刀鞘,既方便又容易製作。將一合苦酒(也就是醋)倒入陶器中,浸泡切碎的半夏三兩,過一會兒,再加入雞蛋清,讓它們相互融合。放在火上煮沸三次,過濾掉半夏,然後反覆含咽藥汁。

少陰病症,咽喉疼痛,可以用半夏散及湯來治療。

半夏散及湯的配方:半夏、桂枝、甘草,三味藥材等量,分別搗碎過篩後混合在一起,用白開水調和,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如果無法散服,可以用一升水煎煮七次,加入散藥兩方寸匕,再煎煮三次,熄火後稍微冷卻,少量少量地含咽。

(按證方恐非本論之舊矣。後人對甘草湯。桔梗湯。而備之試用者。混出於茲耶。然今適與試之咽痛之本於痰飲者。奏效驗者亦有之矣。然則雖方之不古。而暫存而供使用。亦胡不可乎哉。)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病在少陰之地位。而下利為之主證者。為之白通湯也。故曰。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也。蓋白通湯之於證也。以其輕者論之。則無論於下利一證者。尚且在真武湯。附子湯之面目。而下利已勝餘證者。亦為之白通湯初也。以其重者論之。則無論於白通加豬膽汁湯之證。

脈微而下利不止者。即白通湯之終也。今也。此條標下利一證。而不舉餘證者。將欲包裹輕重初終。而全白通湯之方意也。)

白話文:

根據藥方,可能不是原本的舊方了。後人針對甘草湯、桔梗湯,並備好試用,混雜出現於此。雖然方子不古,但暫時保留供人使用,又有何不可呢?

少陰病,下痢,白通湯主治。

因為病在少陰的部位,下痢是主症,所以用白通湯。因此說,少陰病,下痢,白通湯主治。白通湯對症的判斷,輕者來說,不論是單純下痢,還是真武湯、附子湯的病症,只要下痢超過其他症狀,也用白通湯起初治療。重者來說,不論是白通加豬膽汁湯的病症,脈微而下痢不止者,就是白通湯的最終治療。現在這條只列出下痢一個症狀,沒有列舉其他症狀,是要囊括輕重初終,完整展現白通湯的方意。

白通湯方,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以為下利。故脈已及於微者。為之白通湯也。蓋脈之於微。四逆湯亦有之矣。雖然。彼則裡虛平等。而其脈微者也。此則以被劫下利。故使脈及於微者也。以是乎。四逆為清穀。白通於溏泄。亦可足以推精虛之多少。與邪氣之輕重也。乃今下利脈微者。而與白通湯乎。其勢堪其任者。

白話文:

白通湯的藥方是用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分溫兩次服用。

適用於少陰病,症狀為腹瀉、脈象微弱者,服用白通湯。如果腹瀉不止,出現厥逆無脈、乾嘔煩躁等症狀,則需加入豬膽汁,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服用湯藥後,脈象突然暴出者死,脈象微弱但持續者生。

與之則必愈矣。若於其勢之已不堪其任者。則下利不啻不止。必遂成以下之變也。厥逆無脈。乾嘔煩者。此皆精氣一旦而凌劫於下利之所為也。其既至於此乎。餘證盡根起乎利不止。則與夫四逆湯之精氣既耗散於上下四表者。大異矣。此乃所以尚不移白通之方。而加以人尿豬膽汁也。

夫蓋白通加豬膽汁湯之於證方也。問之於外。則如與厥陰無別然矣。雖然。推之於內。則未及厥陰。尚在少陰之極地也。如前之所論矣。豈可不辨別哉。抑白通加豬膽汁湯之於證也。尤為篤危之極也。故不待轉厥陰。而有死生大機之兆矣。於是發之脈式曰。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也。

白話文:

如果能及時治療,病人一定會痊癒。但如果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負荷,腹瀉就會持續不斷,最終演變成更嚴重的狀況。出現厥逆無脈,乾嘔煩躁的症狀,都是因為精氣突然被腹瀉耗損所導致。當病情發展到這個階段,其他症狀都源於腹瀉不止,這與四逆湯所針對的精氣耗散於上下四肢的病症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僅使用白通湯,還要加入人尿和豬膽汁。

白通加豬膽汁湯對於病症的治療,從表面上看,與厥陰病症相似。但實際上,病症尚未發展到厥陰,還停留在少陰的極度虛弱狀態,正如前面所述。不能不加以區分。白通加豬膽汁湯所針對的病症,是最為危急的狀態,因此不用等到轉變為厥陰,就會出現生死攸關的徵兆。觀察脈象可知,脈象突然暴現者必死,脈象微弱但連續者則可生。

暴出。略暴斷。微續。略微出。互文法相得而全矣。按千金翼。與作服。亦通。)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已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人尿。童男者良。余屢試用人尿。滋潤降伏之功。殊最於諸品矣。朱震亨云。滋潤降火甚速。辭氣雖不古。而足克充人尿之功也。若無膽亦可用六字。後人之所附錄也。)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暴出,略微暴發,稍微持續,輕微顯露。互文法使意思互相補充,完整無缺。根據《千金翼》,與「作服」意思相通。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使用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將以上藥材用三升水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膽汁和人尿,充分混合,分兩次溫服。如果沒有膽汁,也可以不用。

人尿最好是童男的,我多次使用人尿,發現它滋潤降伏的功效非常顯著,勝過其他藥物。朱震亨說:「滋潤降火非常迅速。」雖然語言不夠文雅,但足以說明人尿的功效。「若無膽亦可用」這六個字是後人添加的。

少陰病持續兩三天沒有好轉,到四五天時,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還伴有下痢。

這是由於體內有水氣。患者可能會咳嗽、小便不利、下痢或嘔吐,可用真武湯治療。

此承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發之也。夫既四五日之於今也。津液為邪氣凝滯。其勢欲益張大。此所以為腹痛也。津液虛而機活弛矣。水道必當不利。此乃小便不利之由也。小便不利之既有滯水乎。必當先充之四肢。所以出於四肢沉重疼痛也。夫既水之憑精虛乎。

先充之外。而後壓里。是其必然也。可知自下利之出焉。今也。欲論下利之主出水氣。而異之於厥陰之精奪下利者。故髮式之辭曰。此為有水氣也。蓋真武湯之定候止於此。以下所論。皆是兼證耳。咳者。由於膈里畜痰飲也。小便利。即以是湯之初地言之。或下利可疑。定候既舉之。

白話文:

這繼承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的治療方法。現在已經過了四五天了,津液被邪氣阻滯,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這就是腹痛的原因。津液不足,身體機能就會衰弱,水道就會不暢通,這就是小便不利的原因。小便不利,就是因為體內有水積聚,水氣會先充盈四肢,所以會導致四肢沉重疼痛。由於身體虛弱,水氣先充盈於外,然後才會壓迫內臟,這是必然的結果。因此可以知道腹瀉的原因是由於水氣過盛。現在我們要區分腹瀉是由於水氣過盛,還是由於厥陰精氣虧虛引起的,所以說「此為有水氣也」,這也就是真武湯的辨證要點。以下的論述都是兼證。咳嗽是因為膈里積聚痰飲。小便不利,是指服用此湯藥最初的效果,或者腹瀉的情況值得懷疑,辨證要點已經說明了。

豈復贅之哉。謹推文意。或下利。或嘔者二句。合為一句。補不字。削下或字。代而字。作或不下利而嘔者。其義可法矣。何則此欲論水氣內壓之不下陷而上攻者也。蓋下陷上攻之異別。自歸水氣內壓之輕重多少。復亦可思諸。)

真武湯方,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後加減法。若咳者。加五味子半斤。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白話文:

這當然不贅述了。仔細推敲文意,"或下利,或嘔者"兩句,合併成一句,補上“不”字,去掉“或”字,用“而”字替代,寫成“或不下利而嘔者”,這樣意思就通順了。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想要論述水氣內壓不向下沉而向上攻擊的情況。水氣內壓向下沉和向上攻擊的不同,是由水氣內壓輕重多少決定的,這點也值得思考。

真武湯藥方: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

以上五味藥,用水八升,煮到剩下三升,去渣,溫溫地喝七合,一天喝三次。之後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量。如果咳嗽,就加五味子半斤、細辛和乾薑各一兩。如果小便不利,就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就去掉芍藥,加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就去掉附子,加生薑,直到總量達到半斤。

(後加減法以下。蓋後人之所錄。說已見小青龍湯條下。)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是之證方。在於厥陰者也。而今舉之此篇。標以少陰病者。欲示少陰之轉機駿速而無餘裕也。然則本篇所論之真武附子。亦有卒爾歸於茲者。自可察知焉。下利清穀解。已詳於前。裡寒。言腹裡有虛寒也。蓋腹裡之於虛寒也。雖固臨而不可視之。而推之以下利清穀。則如洞視然矣。

故清穀裡寒以接文也。外熱者。精氣奔命之所為也。當於頭面心腹診之也。後之所謂散陽是也。厥逆者。言厥冷之溯逆也。脈微欲絕者。精液耗散之殊太甚也。欲。如清便欲自可之欲也。身反不惡寒。凡惡寒之為證。雖皆本精虛。而今既至精奪之極。故精神無覺惡寒之活也。

白話文:

後加減法:

後人所記錄,詳見「小青龍湯」條目。

證候:

  • 少陰病。
  • 下痢清稀的穀物殘渣。
  • 內裡虛寒,外表發熱。
  • 手腳冰冷逆冷。
  • 脈搏微弱,瀕臨斷絕。
  • 身體反而不畏寒。
  • 面色發紅。
  • 可能有腹痛、乾嘔、咽喉痛。
  • 腹瀉停止後,脈搏不再跳動。

治療:

應使用通脈四逆湯。

解釋:

  • 此處方證屬於厥陰證。
  • 現在放在此篇中,標明為少陰病,目的是展示少陰病的病機變化迅速,沒有餘裕。
  • 本篇所討論的真武附子,也有突然歸於此病的。
  • 「下利清穀」的解釋,已在前文詳細說明。
  • 「裡寒」,是指腹內有虛寒。
  • 腹內有虛寒,雖然不能直接看到,但從下痢清稀的穀物殘渣中,可以推斷出來。
  • 「清穀裡寒」是緊接著上文的。
  • 「外熱」,是精氣奔走所致。應在頭面心腹部位診斷。
  • 後世所謂的「散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 「厥逆」,是指厥冷向上逆行。
  • 「脈微欲絕」,表示精液耗散過於嚴重。
  • 「欲」,類似於「清便欲自可之慾」,即便利後感到舒暢。
  • 「身反不惡寒」,凡是惡寒的證候,雖然都源於精氣虛弱,但現在已經到了精氣竭盡的地步,所以神志沒有惡寒的感知。

故曰反也。是之諸證。為之脈通四逆湯之定證也。其人以下。亦皆兼證耳。面上疑脫或字。面赤色。亦外熱之一狀。態耳。宋板。作面色赤。亦通。或腹痛。以是湯之初地言之也。或乾嘔。或咽痛。皆虛氣上騰之所為也。蓋咽痛之為證。於少陰則先與甘草湯。桔梗湯。而後治其本證。

今也。病既迫篤危。豈暇先治咽痛乎哉。是乃所以不移本劑也。或利止脈不出者。此以用通脈之未足者言之。且復對白通加豬膽汁湯而駁之也。夫通脈之於方也。挽回於精液耗虛。活氣微乏也。以是乎。雖下利止。而其脈不出。則須連用本劑耳矣。與彼白通湯之主制下利一證。

白話文:

古人有雲:「反轉」。這就是各種病症的特徵,被認為是四逆湯的確診標準。這些病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臉部紅腫、腹部疼痛、乾嘔、咽喉痛等。這些症狀都可能是因體內氣體上升所導致的外在熱象。

在宋代版的古籍中,對於臉色赤紅的描述也被接受。腹部疼痛則是使用四逆湯時的起始症狀。咽喉痛可能是由少陰經的虛弱所引發,因此會先使用甘草湯和桔梗湯進行治療,再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治療。

現在,當病情嚴重危急時,又怎有時間先處理咽喉痛呢?這是因為四逆湯的配方並沒有改變。如果出現利尿停止但脈搏沒有出現的情況,這是因為使用了不足的通脈方法,並且與白通加豬膽汁湯進行了對比討論。

在方劑中,通脈主要用來應對精液耗盡和氣血微弱的情況。即使利尿停止,但脈搏沒有出現,則需要連續使用原方。這與主導治療下利這一單一病症的白通湯有所不同。

而談病之進退者果異矣。)

通脈四逆湯方,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乾薑(三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後加減法。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附子一枚。宋板作大者一枚。若不然。則與四逆湯無差別。通脈之稱。才歸於乾薑之多已。豈其然乎。可知宋板是矣。大者一枚。概准三枚。通脈之稱。於是乎可見焉。即出者。言即出連續也。乃微出微續之義。而與彼暴出暴斷者。固不同矣。後加減法。亦當效上之所言耳。)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是用甘草、附子、乾薑三味藥材,以水煮成藥湯。如果服藥後脈搏馬上恢復,就表示病情好轉了。之後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加減藥材,比如面色發紅就加蔥,腹部疼痛就減蔥加芍藥,嘔吐就加生薑,咽喉疼痛就減芍藥加桔梗,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就減桔梗加人參。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斥曰少陰病者。非以本位言之。唯以外候之象於少陰言之也。蓋逆散之為證也。病位心胃之間。而據精虛者也。是故論之位。則為虛實間也。夫然故雖有虛而未至為內陷矣。雖有實。而復不為揚達矣。虛實互相待。而壅塞乎心胃間。遂使上下內外。阻隔其運用也。是乃所以現四逆之由也。

蓋四逆者。與厥逆同。而亦厥之所歸趣也。今舉其歸趣者。以欲包之比類也。不可必拘泥四逆耳矣。其人以下。皆復兼證也。或咳或悸。出於胸膈畜飲也。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由於水氣失分利也。或泄利下重者。腹中不和之所為也。夫蓋下利之於泄利與下重也。固異其分也。

白話文:

少陰病症狀如下:可能出現咳嗽、心悸、小便困難、腹部疼痛或腹瀉及排便時有重壓感。此情況應使用「四逆散」進行治療。

(注:「少陰病」並非單純指特定的身體部位,而是根據病徵在少陰經所表現的外在現象來定義。「四逆散」適用於心胃之間的病狀,並基於精氣虛弱的理論。因此,從位置上來說,這代表了一個虛實相間的情況。因此,即使存在虛弱的情況但還未深入內部,或者存在實質問題但還沒有導致過度亢奮。虛實相互依存,堵塞在心胃之間,導致了上下和內外的運行受阻,這就是出現四逆現象的原因。

「四逆」與「厥逆」相似,都是病徵的表現,並且也是厥逆症的結果。現在提到這些現象,旨在概括所有可能的表現,而不是專門指稱四逆。以下的「其人以下」部分,包含了所有相關的症狀。咳嗽或心悸,可能是由於胸部積聚的飲食所致;小便困難或腹部疼痛,可能是因為水分分佈不均;腹瀉且排便時有重壓感,是腹部不和的表現。在這裡,腹瀉、腹瀉和排便時的重壓感,確切地說,是有所區別的。)

泄利。溏泄之謂。而乃取之虛候。下重。後重之謂。而乃取之實候。此為之其式例也。而今連之一句。混論其分者。是即將欲以四逆散之位於虛實間。故使知其候法亦跨於虛實如此也。)

四逆散方,甘草,枳實,柴胡,芍藥,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後加減法。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白話文:

瀉利指的是溏泄,屬於虛證;下重,指的是後重,屬於實證。這就是辨證的模式,但現在卻將兩者混為一談,想要用四逆散來治療虛實之間的病症。由此可見,四逆散的應用也跨越了虛實的界限。四逆散的組成包括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十分,搗碎過篩,用白開水調和,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之後可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如果患者咳嗽,可以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如果患者心悸,可以加桂枝五分;如果患者小便不利,可以加茯苓五分;如果患者腹痛,可以加附子一枚。對於瀉利下重者,先用五升水煮三升薤白,煮至三升,去渣,加入四逆散三方寸匕,煮至一升半,分溫服兩次。

(或人謂四逆散。是直散服四逆湯者也云云。是殊不知本論之讀法也。凡論中證方如不相從者。豈唯此而已哉。往往有之矣。雖然。照臨之證方。則病位自不得不辨。病位既辨。則其因來亦從而明矣。於是乎。證之正變。治之主客。可曉然而指點之矣。奚為拘泥於一證候於一因來焉乎哉。

按以散服為法者。亦猶五苓散之方意也。後加減法。亦當效前之所言耳矣。)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斥曰少陰病者。與四逆散曰少陰病。正同其義。亦唯以候法之象於少陰言之也。蓋豬苓湯之於證也。水氣在於虛實間者也。於是乎。或有象實候者。或有象虛候者。陽明篇。既舉象實候者。而詳悉之。今復舉象虛候者於此。以全虛實間之意也。下利六七日。下焦有滯水之所令也。

白話文:

(有人說四逆散,就是直接服用四逆湯,像這樣,完全不懂本篇論述的讀法。凡是論方中,證候與方劑不對應的,豈止這一個例子,這種情況很常見。然而,在臨證選擇方劑時,就必須分辨病位。病位既已分辨清楚,病因也就隨之明瞭。如此一來,證候的變化,治療時的輕重緩急,就可以指點得清清楚楚了。何必拘泥於一個證候或一個病因呢?

依照散服的方法來治療,就像五苓散的用法一樣。後來的加減法,也應該依照前面所說的原則。)

少陰病,下利六七天,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睡不著的,用豬苓湯治療。

(批評:少陰病,與四逆散所說的少陰病,意義相同。只不過是根據證候的表現,來談論少陰病。豬苓湯對於證候,適用於水氣在虛實之間的。所以,有的表現出實證,有的表現出虛證。陽明病篇已經舉出實證,並且仔細地說明,現在再舉出虛證,以涵蓋虛實之間的證候。下利六七天,是下焦有濕水阻滯所致。

雖既滯水之為不利。而以未事虛耗。故為現其動勢於陽地者也。咳以下之證即是也。若夫其動勢之於陰地乎。即為之真武湯。可以准知焉。咳者。水熱迫於上部之所為也。嘔渴。出於咳之動勢。故曰而也。心煩不得眠者。水熱之勢。郁心之所為也。是之心煩。未備其情狀。但以不得眠認之者也。

正與乾薑附子湯曰煩躁不得眠同之文意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於是病位也。尚在陽明者也。而今以少陰病標之者。亦唯以其外候言之也。以下二條冒少陰病者。亦皆效之。此於是證也。以其始論之。則邪氣實於表裡。而見陽明本證者也。既而至此乎。以精氣生隙。故邪氣悉湊於裡。候之於外表。則其可見者但虛態而已。是豈非似於少陰耶。

白話文:

雖然水氣滯留會帶來不便,但由於尚未造成虛耗,所以會表現為動態於陽性部位的症狀。咳嗽以下的證據就是如此。如果動態發生在陰性部位,那就會形成真武湯。由此可以準確地判斷。咳嗽是由於水熱迫於上部所引起。嘔吐口渴,是咳嗽動勢的結果,所以說「而」字。心煩不得眠者,是水熱之勢鬱結於心所引起。這裡的心煩,尚未具備其具體表現,只是以不得眠來判斷的。

正與乾薑附子湯所說的「煩躁不得眠」意思相同。

少陰病,患病兩三天後,口乾咽燥,應緊急瀉下。可以用大承氣湯。

(這是在病位方面,仍然在陽明位置上。而現在標之以少陰病,也是僅僅以其外在症狀來判斷。以下兩條冒稱少陰病的,也都效仿了這個方法。這是在證狀方面,如果從其一開始來說,邪氣實於表裡,表現為陽明病的證狀。到這個時候,由於精氣產生空隙,所以邪氣全部集中於裡。從外表症狀來看,則其可見的只不過是虛象罷了。這難道不是類似於少陰病嗎?)

雖然。以其未專精虛乎。裡氣尚有所振也。是乃所以未歸於虛地。而尚系在於實地也。是故舉口燥咽乾。以證其里之在於實地也。夫蓋咽口者。里之竅口也。今為窺內實於茲者。以無由以他證窺之也。可知此條之機變。亙於不常矣。急下之對續至不可下者也。以下二條。所謂急下之。

亦當效之耳。)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承上條。論一步之劇者也。是故其里有實邪也。如上之所論也。邪氣雖深乎。精氣雖虛乎。以其未歸於虛地。邪勢尚上攻焉。與彼飲食之新入者。必分爭於心下。於是乎。為心下必痛也。必字有意致。不可忽視矣。夫既飲食之為邪氣腐於心下乎。雖入胃。而不能化為液矣。

白話文:

雖然病人看起來虛弱,但其實內在氣息仍然有些許振奮,因此身體還沒有完全虛弱,依然帶有實症的特性。因此,口乾舌燥的症狀就說明了體內仍然存在實症。因為咽喉是內臟的開口,我們只能透過這個地方觀察內在的實症,因為沒有其他途徑能觀察。由此可知,病情的變化無常,時而急需瀉下,時而無法瀉下。接下來兩條,所說的急需瀉下的情況,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原則。

少陰病,伴隨自利清水,顏色呈純青色,心下必定疼痛,且口乾舌燥,應當急下治療,宜用大承氣湯。

這條繼續上條的論述,講述了病情發展到更為嚴重的一步。因此,病人體內仍然存在實邪,正如上文所論述的。雖然邪氣深入,精氣虛弱,但身體尚未完全虛弱,邪氣仍然上攻。與新食入的食物在心下爭鬥,因此會出現心下必痛的症狀,必字用得很有意,不可忽視。由於食物腐敗形成邪氣,在心下積聚,即使進入胃部,也無法消化成液體。

直下流而為自利清水。色純青也。清。圊也。自利清水者。謂無糞而利純青水也。純青者。水液為熱毒所被化也。今也。所序之證候。皆雖在實地。而但臨之外貌。則如在虛地然矣。故復舉口乾燥者。以斷之於實地者也。口乾燥。與口燥咽乾。無異矣。文唯有精粗耳。精粗之間。

亦可自求病證有等級也耶。)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條之所論。雖均在表虛里實。比之上二條。則其虛寢少者也。故雖其外有虛候。而尚為腹脹不大便者也。是乃帶陽明之餘響者也。夫既此條之輕。尚以腹脹不大便。徵之內實。彼條之重。才以竅口。徵之內實。輕重難易之分。須探尋矣。且夫論至六七日之輕者。以對彼在二三日之重者。

白話文:

正常情況下,排泄出來的應該是清澈的液體,呈現純青色。這表示排泄物中沒有糞便,只有純淨的液體,而這種純青色的液體,是由熱毒侵襲水液所造成的。雖然病症表象看起來像是虛證,但實際上仍屬於實證。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口乾的症狀,用以斷定其為實證。口乾和口燥咽乾都是一樣的病症,只是描述的精細程度不同而已。

少陰病患者,病發六七天後,腹部脹滿卻沒有排便,要趕緊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雖然這條論述的病症,表面上屬於表虛里實,但與前兩條相比,虛證的程度要輕一些。雖然有虛證的症狀,但患者腹部仍然脹滿,沒有排便,這表示還帶有陽明經的餘熱。因此,即使是輕症,也需要根據腹部脹滿、沒有排便的症狀,判斷其內實。而前兩條的病症更嚴重,只是透過竅口來判斷內實。輕重難易的區分,必須仔细探究。此外,這條論述的病症,屬於六七天後的輕症,而前兩條論述的病症,屬於二三天的重症。

錯綜示之義。以要使人莫膠柱於診察之間也。以上三條所論。皆大承氣湯之權法也。故皆曰宜也。何混之論其定證者之為乎哉。)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牽引上三條來。而曰少陰病也。於彼則以似本位言之。於此則以已歸本位言之。是乃欲示似與歸之際。迅速不容發。故及之也。脈沉。以本位言之也。是故以或微或細。及澀勢。當斷之裡虛也。於上三條。則脈沉亦不得謂無之。雖然。以或緊或弦。及滑勢。當斷之裡實也。

急溫之。顧急下之也。蓋溫之於裡虛。下之於裡實。固異其分。雖然實之終殆接虛。虛之始亦果接實。則虛乎實乎。轉機迅速。而如不可視然矣。故曰急溫之也。且也。四逆湯而曰宜者。明非其定候也。既知非其定候。而亦復足知諸凡附子劑。自有與於茲者也。)

白話文: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但不能死板,要綜合考慮病人的實際情況。以上三條討論的內容,都是大承氣湯的靈活用法。所以都說「宜」,而不是固定不變。

少陰病,脈沉弱的,急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宜用四逆湯。

(與上三條相關,而說少陰病。在前面是從類似本位的角度來說,在這裡是從已經歸於本位的角度來說。這是要說明似與歸之間,轉變迅速,不容拖延。所以即使脈沉,從本位來說,是虛證。但在上三條中,脈沉也不能說沒有。雖然如此,結合其他脈象的特點,如緊弦、滑利等,應判斷為實證。

急溫之,考慮到急下之。因為溫治虛證,下治實證,本來是不同的。然而實證的最後可能轉為虛證,虛證的開始也確實可能繼承實證。那麼虛與實之間的轉變是迅速的,幾乎無法察覺。所以說急溫之。而且,四逆湯說「宜」,說明這不是固定不變的證候。既知道這不是固定證候,那麼也足夠明白所有使用附子的方劑,都與此相關。)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

(標曰少陰病者。以手足寒言之也。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是皆內實之候也。若夫並之。以腹中之諸證。則不得不直為承氣湯也。雖然。手足寒脈弦遲。從始存今。則彰然明哉。實之在胸中者。而非在腹中者也。故曰不可下也。當吐之也。是即與瓜蒂散之言也。

若膈上有寒飲者。此顧實飲。而論虛飲也。蓋飲之雖一。而或瓜蒂以吐之。或四逆以溫之。其分唯在病者之虛實而已。豈問飲之如何。而左右之為乎哉。乾嘔者。虛氣迫於上部之所為也。其候雖大類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而無有飲食人入口則吐之實候也。胡其混之哉。故曰不可吐也。

白話文:

少陰病。吃了東西就吐。心中溫熱。想吐卻又吐不出來。一開始發病時,手腳冰冷,脈搏弦細而緩慢。這是胸中實熱,不能用瀉下的藥。應該用催吐的藥。如果膈上有寒飲,乾嘔的,不能催吐。趕緊溫暖身體。可以使用「四逆湯」。

(註明為少陰病,是因為手腳冰冷的緣故。飲食入口就吐,心中溫熱想吐,卻又吐不出來,這些都是內實的徵兆。如果同時合併其他的腹中證狀,就不得不直接使用「承氣湯」了。儘管如此,如果手腳冰冷,脈搏弦細緩慢,從開始到現在都持續存在,那麼就明顯地表明實證在胸中,而不是在腹中。所以說不能瀉下,應該催吐。這和「瓜蒂散」的說法是一致的。

如果膈上有寒飲,這是指實飲,但討論的是虛證。雖然飲證只有一種,但是可以用「瓜蒂散」催吐,也可以用「四逆湯」溫暖。它們的分別只在於患者的虛實而已。怎麼會問飲證是怎樣,而左右用藥的選擇呢?乾嘔,是虛氣逼迫上部而出現的。它的症狀雖然很像心中溫熱,想吐卻吐不出來,但是沒有飲食入口就吐的實證。怎麼能混為一談呢?所以說不能催吐。)

急溫之也。曰急。曰宜者。亦當效上條之所言耳矣。)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此蓋後人據四逆湯。而發臆見者。謬傳於此乎矣。)

白話文:

急用溫熱藥物治療。稱為「急」或「宜」,其治療原則應與上一條相同。

少陰病時,如果出現下痢,脈搏微弱且細膩,同時伴有噁心和出汗的情況,一定會頻繁如廁,但如果反而是排便減少,則應該在上部使用溫熱療法,並採用灸療。

(這可能是後人根據四逆湯而提出的推測看法,這裡所傳播的信息可能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