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脈證式》~ 卷四 (3)
卷四 (3)
1.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四
而以能食,取之於小承氣湯者也。又曰: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此亦雖與小承氣湯均其候法,而以不能食,取之於大承氣湯者也。又按,此條當序陽明病胃家實也之次耳。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以上二條,後人據於能食與不能食,而論之歸趣者也。語意都無活色,何其從焉哉!)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與太陽篇所謂從巳至未上者,同轍爾。)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難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二條,亦後人據中寒,論其機變者也。豈足論乎哉?)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久虛,謂精虛經日也。蓋精虛之於經日乎?當為轉機於陰位必矣;豈其尚有稽留於陽明之理焉乎哉?可知此條出於後人之撰也。)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二條,皆亦據於中寒中風,而為之說者也。語氣不肖正文遠矣。)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二條,亦後人據於茵陳蒿湯,及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論之者也。)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此條,議論陽明之外候者,而未知盜汗之不在於陽明,而在於少陽者也。後人之手痕可察焉。)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按,是熱專於上部,而胃中不然之候也。與冒首陽明病,意義相背矣。奚可取以論焉乎哉?)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按: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呼嘆是何言也!陽明之邪,奚以發汗而得差乎?本論之旨,豈其如此無特操乎?當問以下文義殊疊重軟弱,固不足辨矣。)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此於是證也,亙於少陽陽明者也,故冒傷寒而以包之也。蓋少陽陽明之相併也,其治必在於少陽也。雖然,若陽明之專重,而少陽之殊輕,則其治適在於陽明也。雖既在於陽明,而必在於白虎湯,而不在於承氣湯也。此為之式例也。可以三陽合病之於白虎湯徵之矣。今也。)
白話文:
辨別陽明病的脈象、症狀和治療方法
能吃東西的,用小承氣湯;如果說話含糊不清,有潮熱,反而吃不下東西的,胃中一定有五六枚乾硬的糞便,雖然也和小承氣湯一樣判斷病情,但因為吃不下東西,所以要用大承氣湯。這段文字應該在論述陽明病,也就是胃實證之前。
陽明病,如果因為受寒吃不下東西,小便不利,手腳冒汗,這是要變成固瘕(一種腹部腫塊)的徵兆,大便一定是先硬後軟,這是因為胃中寒冷,水穀不能區分所致。
陽明病,想吃東西,但小便反而不利,大便正常,病人骨節疼痛,渾身發熱,甚至神志不清,冒汗而痊癒,這是水穀之氣失調,與汗同時出現,脈象緊則病情好轉。
(以上兩條,後人根據病人能不能吃東西來歸納總結,這些論述缺乏臨床實際的意義,難以信從。)
陽明病,想要好轉時,是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到戌時(下午七點到九點)之間。
(這與太陽篇中所說的從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到未時(下午一時到三時)之間的情況相似。)
陽明病,吃不下東西,治療其熱證必定會嘔吐,這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因為病人本身虛弱,所以治療其熱證必定會嘔吐。
陽明病,脈象遲緩,吃東西吃不飽,吃飽了就微微煩躁,頭暈,一定小便困難,這是要變成谷疸(一種黃疸)的徵兆,很難治療,腹部脹滿如故,這是因為脈象遲緩的緣故。
(以上兩條,也是後人根據受寒來論述其變化,沒有什麼論證價值。)
陽明病,本來應該多汗,反而沒有汗,身體感覺像有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長期虛弱的緣故。
(長期虛弱,指的是精氣長期虧損。精氣虧損到一定程度,病情就會轉變到陰位,怎麼可能還停留在陽明呢?可見這段文字是後人添加的。)
陽明病,反而沒有汗,但是小便通暢,持續二三天,嘔吐咳嗽,手腳冰冷,一定會頭痛;如果沒有咳嗽、嘔吐、手腳冰冷,就不會頭痛。
陽明病,只有頭暈,不惡寒,所以能吃東西但咳嗽,病人一定咽喉疼痛;如果不咳嗽,咽喉就不痛。
(以上兩條,都是根據受寒或中風來解釋的,這些說法與正文相差甚遠。)
陽明病,沒有汗,小便不利,心中煩躁不安,身體一定會發黃。
陽明病,被火灼傷,額頭微微出汗,小便不利,一定會發黃。
(以上兩條,也是後人根據茵陳蒿湯和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來論述的。)
陽明病,脈象浮而緊的,一定有潮熱,發作有規律;脈象只是浮的,一定盜汗。
(這段文字論述陽明病的外在表現,卻不知道盜汗並不是陽明病的症狀,而是少陽病的症狀,這是後人撰寫的痕跡。)
陽明病,口乾,只想漱口,不想吞咽,這一定會流鼻血。
(這指的是熱邪只在上焦,胃中卻沒有熱邪的表現,與文章開頭所說的陽明病意義相反,不能採信。)
陽明病,本來已經出汗,醫生又再次使用發汗療法,病情已經好轉,但仍然微微煩躁,沒有完全康復,這是因為大便乾燥的緣故,因為津液喪失,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乾燥。應該詢問病人小便每天排幾次,如果原來每天排三四次,今天又排了兩次,就知道大便不久就會排出;如果小便次數減少,因為津液會回到胃中,就知道不久一定會大便。
(文中提到醫生再次使用發汗療法使病情好轉,這說法令人費解。陽明病的邪氣,怎麼能用發汗的方法治好呢?這與原文的論述不符,以下文字也冗長而無力,沒有論證價值。)
傷寒病嘔吐厲害,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能攻邪。
(這指的症狀同時出現在少陽和陽明,所以用傷寒來概括。少陽和陽明同時發病,治療重點在少陽。然而,如果陽明病症狀明顯,少陽病症狀輕微,那麼治療重點就在陽明,但必須用白虎湯,而不是承氣湯,這是治療的原則,可以用三陽合病的治療方法來印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