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脈證式》~ 卷三 (10)
卷三 (10)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第三
(使之腠理順利,則不解痞,而痞自解。此為之治痞之變治法也。按此條,當敘旋覆代赭石湯後耳。)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此條,與大柴胡湯之傷寒發熱汗出不解,互發之,以示少陽正變之別者也。是故,雖均於下利與心下痞硬,而彼尚未離熱綱,所以為正位也;此已無大熱,所以為變位也。傷寒,以太陽之重證言之也。夫既於太陽之重證乎,以發汗之其表頗解,故曰後也。雖然,其汗出之變,遂致使胃氣澀滯。於是乎,餘邪終侵入於心下,而亦益使胃氣澀滯也。故曰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也。乾噫食臭,即胃中不和之狀也。脅下有水氣者,心下痞硬之勢,亙於脅下,而亦及澀滯其機,用而懸水氣焉者也。夫蓋脅下水氣之漸多乎,不得不歸於胃中也。雖既歸於胃中,而胃亦固失其常,則不能化而為液,其勢必下陷矣。此所以雷鳴下利也。雷鳴,不調和之候也。按生薑瀉心湯之於方意也,亦猶半夏瀉心湯然矣。唯以胃中不和之出於乾噫食臭,故殊有生薑之略而已。)
生薑瀉心湯方:於半夏瀉心湯方中,加生薑四兩。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和,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此條,與小柴胡湯之傷寒中風五六日,互發之,亦示少陽正變之轉機者也。故均之冒首,曰傷寒中風也。夫傷寒之於麻黃乎,中風之於桂枝乎,皆不可下之也,固矣。而醫者不察,而反下之,使裡氣不和,卒使表邪趣於心下。此所以為心下痞硬也。既為心下痞硬,則裡氣尚彌不和。於是乎,誤下之利,遂亦誘自然之利,而至日數十行穀不化也。然則心下痞硬之句,當在下利之上,而卻次之腹中雷鳴之下者,此欲使人知於其下利之續出於誤下也。此為之行文之活也。心下痞硬而滿之滿字,應照腹中雷鳴,以證有水氣也。蓋水氣之乘心下痞硬也,不但下陷而為下利而已,其勢亦不得必不襲心胸也。此乃乾嘔心煩不得安之因也。按甘草瀉心湯之證,蓋止於此焉。醫見心下痞,以下七句,恐後人謾說方意者也。旨趣大背,不可從矣。又按穀不化,與下利清穀,其狀大同,而其因頗異矣。谷不和者,以心下痞硬之故,至阻隔其運用,而使穀不化也。是故,以此湯,尚療心下痞硬,則谷自和也。下利清穀者,氣液已衰弱,而胃腹失其運用之所令也。豈瀉心輩之任乎哉?不可不辨也。且夫甘草瀉心湯之於方意也,亦猶半夏瀉心湯然矣。唯以心煩不得安之證,故殊有甘草之略而已。)
白話文:
使身體的肌膚毛孔通暢,那麼痞症就會自然消解,而不是強制解除。這是治療痞症的變通方法。這段文字應該放在旋覆代赭石湯的敘述之後。
傷寒病,汗出而病症減輕後,胃部不適,心下痞硬,乾嘔吐出臭氣,脅下有水腫,腹中腸鳴腹瀉,用生薑瀉心湯治療。
(這段與大柴胡湯治療的傷寒發熱、汗出不解的症狀互相參照,以顯示少陽病的正治與變治之別。雖然兩者都有腹瀉和心下痞硬的症狀,但大柴胡湯治療的患者體內仍有較多餘熱,屬於正治;而這裡所述的患者已無大熱,屬於變治。這是以太陽病的重症為例說明的。由於已經是太陽病的重症,通過發汗使表症略微減輕,所以說是「之後」。然而,汗出的變化,
導致胃氣阻滯,於是餘邪最終侵入心下,更加加重胃氣阻滯。所以說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嘔吐出臭氣,就是胃中不和的表現。脅下有水腫,是心下痞硬的症狀擴散到脅下,也影響到氣機的阻滯,因此出現水腫。由於脅下水腫逐漸加重,不得不歸於胃中。即使已經歸於胃中,
但胃也已經失去其正常功能,不能將食物化為津液,勢必下陷,這就是腸鳴腹瀉的原因。腸鳴是氣機不調的表現。生薑瀉心湯的方意,與半夏瀉心湯相似,只是因為胃中不和的表現為乾嘔吐出臭氣,所以加了生薑。)
生薑瀉心湯的組方,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入生薑四兩。
傷寒中風,醫生錯誤地使用了下瀉的方法治療,病人腹瀉一天幾十次,飲食不消化,腹中腸鳴,心下痞硬且脹滿,乾嘔心煩意亂,不得安寧。醫生見到心下痞硬,認為病情未盡,又再次使用下瀉的方法,結果痞症更加嚴重。這不是由於內熱結聚,而是由於胃中虛弱,外邪上逆,所以導致痞硬。甘草瀉心湯主治。
(這段與小柴胡湯治療的傷寒中風五六日的症狀互相參照,也顯示少陽病正治與變治的轉變。因此都以「傷寒中風」開頭。傷寒病應當使用麻黃湯治療,中風病應當使用桂枝湯治療,都是不應該使用下瀉方法的。但是醫生沒有察覺,反而使用了下瀉的方法,導致裡氣不和,最終使表邪進入心下,這就是心下痞硬的原因。由於心下痞硬,裡氣更加不和,
於是錯誤的下瀉加重了自然的腹瀉,以至於一天幾十次腹瀉,飲食不消化。所以,「心下痞硬」應該放在「下利」之前,「腹中雷鳴」之後,這樣可以讓人知道腹瀉是因誤下而加重的。這是行文的技巧。「心下痞硬而滿」中的「滿」字,應當與「腹中雷鳴」相對照,說明有水腫。水腫上衝心下痞硬,不只是下陷導致腹瀉而已,
它也可能影響到心胸,這是乾嘔心煩不得安寧的原因。甘草瀉心湯的證候,大概就是這樣。醫生見到心下痞硬,以下七句是為了防止後人曲解方意,其旨趣大相徑庭,不可信從。又,飲食不消化與下利清穀的症狀很相似,但原因卻大相徑庭。飲食不消化是因為心下痞硬阻礙了食物的運化。
所以用這個方劑治療心下痞硬,就能使飲食消化。下利清穀是因為氣液衰弱,胃腑失去了運化的功能,這就不是瀉心湯類方劑所能治療的了,必須要區分清楚。此外,甘草瀉心湯的方意,與半夏瀉心湯相似,只是因為心煩不得安寧的症狀,所以加了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