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脈證式》~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一

(此條應發首揭惡寒,而復論其惡寒之標式也。病也者,包裹陰陽輕重之稱也。夫疾病者,精氣之賊也。是故病雖異於陰陽輕重,而於失其常則一也,所以曰病也。惡寒者,出於精氣有隙也。而有隙之於實者,有隙之於虛者,不期以辨之,則治亦不可從焉。於是乎,以熱之有無,

而候其虛實陰陽也。故曰: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以斷有其實隙而惡寒者;曰: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以斷有其虛隙□而惡寒者也。陽耆主太陽,而旁包少陽、陽明;陰者主少陰,而包太陰、厥陰。蓋陽位之有熱,陰位之無熱,是為通篇之標式也。「發於陽者」以下,蓋後人之所附錄也乎。

《千金翼》:「熱」字下皆有「而」字。)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以上三條,皆無正文之氣格矣,蓋傳經家之論矣乎。)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此條雖能模寫本論,而熟推之,則寒熱既失其位置,豈敢愜其式例乎哉?)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此條,始則標太陽中風之脈例,而論預察陰陽轉變之機兆於斯,而終則具列桂枝之證候者也。「太陽中風」,應發首第二章言之也。「陽浮而陰弱」,以脈之奇正言之也。陽者,主太陽而通二陽;陰者,通稱三陰也。乃今以正言之,則陽脈浮,而或緩、或緊者,有其熱自然而揚發之勢也。

雖然,今不發其熱,則邪氣何為得去乎?故曰:「陽浮者熱自發也。」此蓋欲示其發表之有規也。以奇言之,則陽脈浮而弱者,遂有欲歸陰脈沉弱之機也;故有其汗自然而出之勢也。雖然今不發其汗,則邪氣何為得去乎?故曰:「陰弱者汗自出也。」此蓋亦欲示其發汗之有規也。然則如弱脈,

亙於浮沉陰陽而言之,可察知焉。大凡脈之偏於陽與陰者,皆有其匹耦而存焉,如浮之於沉,大之於細,洪之於微,滑之於澀是也。論中言弱脈,而無強脈,故知弱之亙陰陽浮沉也。弱者,邪氣壓精氣之脈也,與微之出於精虛者自殊矣。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

是述桂枝之軌範也。故非言使一病人而必具之諸證者;要在於即其一證,而知桂枝之軌範也。乃今並舉惡寒、惡風者,欲示是等之義也。「嗇嗇」,縮身貌;「淅淅」,灌水貌;「翕翕」,如翕如之翕,言通身肌分之熱勢相齊也。「鼻鳴」,以熱氣上熏,鼻中畜飲之所為也;「乾嘔」,以邪密肌分,

氣鬱集於心之所為也。「主」也者,主一無適之意,而謂此證之前後左右,亦當有處此湯之境內也。)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一

這段文字首先闡述了惡寒的病理。疾病是陰陽輕重失衡的表現,是精氣受損的結果。雖然疾病的表現形式多樣,但根本原因都在於失去常態。惡寒是由於精氣不足造成的,而精氣不足又分為實證和虛證兩種,如果不加以區分,治療就會不得要領。因此,要根據有無發熱來判斷虛實陰陽。發熱惡寒屬於陽證,說明是實證導致的精氣不足;無熱惡寒屬於陰證,說明是虛證導致的精氣不足。陽經主要指太陽經,並包括少陽和陽明經;陰經主要指少陰經,並包括太陰和厥陰經。陽經部位有熱,陰經部位無熱,這是全文的基本原則。關於陽證的論述,可能是後人補充的。

太陽病頭痛,七天以上自愈的,是因為經氣運行完成的緣故。如果病情要再次發作,則可用針灸足陽明經,阻止經氣傳播,就能痊癒。

太陽病,病情好轉時,通常在巳時(上午10-12點)至未時(下午1-3點)之間。

風寒表證,症狀緩解但不徹底的,十二天可以痊癒。

以上三條,缺乏理論的深度和系統性,像是經絡學說的論述。

病人全身發熱,卻想靠近衣物保暖的,說明熱在皮膚,寒在骨髓;全身發冷,卻不想靠近衣物保暖的,說明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雖然這條論述似乎符合本文的觀點,但仔細推敲,寒熱的部位並不符合常理,不敢完全照搬。

太陽中風,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陽氣浮盛則發熱,陰氣虛弱則自汗。患者畏寒、怕風、發熱,鼻塞、噁心嘔吐,則可用桂枝湯治療。

這段文字首先描述了太陽中風的脈象,並分析了陰陽轉化的徵兆,最後列舉了桂枝湯的適用症狀。太陽中風在本章節的第二部分也有論述。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是從脈象的奇正來分析的。陽經主太陽,並貫穿少陽、陽明;陰經則泛指太陰、少陰、厥陰。從正脈來說,陽脈浮,或緩或緊,是陽氣自然向上發散的表現。然而,如果不發熱,邪氣又如何能排出呢?所以說,陽氣浮盛則發熱。這段話是想說明發汗治療是有規律的。從奇脈來說,陽脈浮而弱,則有陰脈沉弱的趨勢,所以會自汗。如果不發汗,邪氣又如何能排出呢?所以說,陰氣虛弱則自汗。這也說明發汗治療是有規律的。因此,如果脈象偏弱,從浮沉陰陽的角度觀察就能明白。總之,脈象偏於陽或陰,都有其相對應的脈象存在,例如浮與沉、大與細、洪與微、滑與澀。文中提到弱脈,而沒有強脈,說明弱脈貫穿陰陽浮沉。弱脈是邪氣壓迫精氣的表現,與因精氣虛弱而出現的細脈不同。畏寒、怕風、發熱、鼻塞、噁心嘔吐,是桂枝湯的應用範圍。因此,並非一定要所有症狀都出現才能用桂枝湯,而是只要出現其中一種症狀,就能判斷出是否適合使用桂枝湯。文中同時列舉畏寒、怕風,是想說明這些症狀的意義。畏寒是指身體蜷縮的樣子;怕風是指像灌水一樣的樣子;發熱是指全身肌肉都發熱的樣子;鼻塞是因為熱氣上衝,鼻腔積液造成的;噁心嘔吐是因為邪氣鬱結於肌膚,氣鬱積於心造成的。「主之」的意思是指,此方不僅適用於這種情況,在這種情況的前後左右,也應該考慮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