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脈證式》~ 卷二 (19)
卷二 (19)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第二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此條,至「若先發汗,治不為逆」,猶是可矣。如「本先下之」以下,則不可也。通篇更無是等之義也。以上八條,總是後人之攙入耳矣。)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傷寒,以太陽之重者言之也。夫既太陽之重乎,或有象里證者,於是乎一旦下之。雖然,非固下攻之所宜,故不唯太陽之不解,下利連續而不得止,遂現清穀者也。 清圊通。清穀,言利完穀也。身疼痛,蓋有三道之別也: 一則出於邪氣實於表位也,乃為之麻黃類之證也; 二則出於以邪氣故,精氣虛於表裡也,乃為之附子劑之所治也; 三則出於邪氣已謝,而運用尚未復也,乃為之桂枝湯之活用也。 疼痛之別,雖如此,而今以清穀之急於精虛乎?無暇論所以其然,直要以四逆湯救里也。 既以四逆救里之後,若疼痛之與下利愈者,固無論焉;若其疼痛之並有表證者,則所謂邪氣實於表位者也,宜以麻黃之類者也。 今於是疼痛也,在於清便自調,而無有他證,則所謂邪氣已謝,而運用尚未復者也,宜以桂枝湯,通暢其內外上下,使之復其運用耳。與所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正同其義也。)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
(此條,論太陽之變,直之於陰位者也。發熱頭痛,雖固本於太陽,而其脈不於浮而於沉,則不可復名之以太陽者也。然則以少陽為名之乎?亦如何有發熱頭痛之本於太陽者?於是乎單曰「病」,以欲使讀人知此義也。蓋今為發熱頭痛者,是太陽之餘勢,尚波及於此之所令也。稽之於「脈反沉」以下之機變,則可自辨知焉。 「差」者,差錯之義;「若不差」,言脈沉不差錯也。 且也,今加身體疼痛,則其病既轉虛地明矣,故曰「當救其里」也。 按此條,主論陰陽虛實之機變者也,故與正論一方劑之規則者,自有詳略之異也。 抑於四逆湯也,為之附子劑之宗家也。今標宗家而曰「宜」,則支屬之附子劑,各自系其中,故不標四逆湯之證,而處以四逆湯者也。可謂醫聖之活手段矣。 又按此條,一結於葛根麻黃之變者也。上篇與一結桂枝之變於四逆湯者,正同其意也。且夫於桂枝麻黃之變也,縱橫錯綜尚且不盡於此,是故下條復標出小柴胡湯,而論究其變之變者也。)
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和,然後復下之。
(按此條,意義淺劣,恐後人之論耳。尚論篇,作「里未和」,「得」字無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第二
一開始就發汗,然後又下瀉,這是錯誤的治療方法。如果先發汗,則不算錯誤;如果先下瀉,然後再發汗,才是錯誤的治療方法。如果先下瀉,則不算錯誤。
(這段話,雖然說先發汗不算錯誤,但還是可以的;如果先下瀉,那就不行了。整篇都沒有這種說法,以上八條都是後人添加的。)
傷寒病人,在服用下瀉藥後,持續腹瀉,清谷(米湯等流質食物)不斷排出,並且身體疼痛,應該立即救治裡證;如果後背疼痛,大便自行恢復正常,則應該立即救治表證。救治裡證宜用四逆湯,救治表證宜用桂枝湯。
(傷寒,這裡指的是太陽病重的病例。太陽病很嚴重時,可能出現裡證的症狀,於是就服用下瀉藥。然而,這並不是下瀉藥應該使用的場合,因此不僅太陽病沒有好轉,腹瀉持續不斷,甚至排出清谷(米湯等流質食物)。清穀通,清穀,是指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身體疼痛,有三種不同的原因:一是邪氣停留在體表,這是麻黃類藥物可以治療的;二是邪氣導致表裡精氣虛弱,這是附子類藥物可以治療的;三是邪氣已經消退,但臟腑功能尚未恢復,這是桂枝湯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雖然疼痛的原因有區別,但由於清穀(排出未消化的食物)的情況危急,顧不上細究原因,直接用四逆湯救治裡證。用四逆湯救治裡證之後,如果疼痛和腹瀉都好了,當然就不用再說了;如果疼痛同時伴有表證,那是邪氣停留在體表,應該用麻黃類藥物;如果疼痛,但大便恢復正常,沒有其他症狀,那是邪氣已經消退,但臟腑功能尚未恢復,應該用桂枝湯,疏通內外上下,使臟腑功能恢復。這與「吐瀉停止,但身體疼痛不止」的症狀意義相同。)
病人發熱頭痛,脈象反而沉弱,如果症狀沒有好轉,身體疼痛,應該救治裡證,宜用四逆湯。
(這段話,討論的是太陽病轉變為陰證的情況。發熱頭痛雖然本屬於太陽病,但脈象不浮而沉,就不能再稱為太陽病了。那麼,是否應該稱為少陽病呢?然而,發熱頭痛的根本原因還是太陽病。因此,這裡單獨寫作「病」,是想讓讀者明白這個意思。發熱頭痛,是太陽病的餘勢影響造成的。從脈象沉弱等變化,可以自己判斷。差,是指錯誤的意思。若不差,是指脈象沉弱沒有錯誤。而且,現在又加上了身體疼痛,說明病情已經轉為虛弱了,所以說應該救治裡證。這段話主要討論陰陽虛實的變化,所以與正論一方劑的規律相比,詳略有所不同。這裡提到四逆湯,它是附子類藥物的代表。這裡標明代表藥物,並說應該使用,那麼其他附子類藥物也都包含在內。所以沒有標明四逆湯的具體證狀,而直接使用四逆湯,可以說是醫聖的靈活手段。這段話也與葛根麻黃湯的變化有關。上篇與桂枝湯變化為四逆湯的論述,意思相同。而且,桂枝湯和麻黃湯的變化,這裡並不能完全說清楚,所以下一條又單獨列出小柴胡湯,來詳細探討其變化的變化。)
太陽病,先用下瀉藥但沒有好轉,又再次發汗,這樣導致表裡俱虛,病人因此冒汗,冒汗後自行痊癒,原因是汗出使表證和解。裡證和解之後,然後再服用下瀉藥。
(這段話,意思淺顯,可能是後人添加的。尚論篇中,寫作「裡未和」,沒有「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