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治例》~ 傷寒治例 (6)
傷寒治例 (6)
1. 煩熱
為煩而熱,無時而歇是也。有陰,有陽,有真陽內郁,陰中伏陽之證。虛、實。
發汗,邪氣在表而煩。
分利,汗後煩熱而渴,辰砂五苓散主之。
下,汗多煩熱,脈實,宜下之。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煩之實也,宜調胃承氣。
和解,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經吐而心煩不眠,酸棗仁湯。
吐,汗後煩熱,心胸煩悶,宜人參散吐之。反復顛倒,心中懊憹,但藥有輕重之不同耳。
實煩而胸中窒者,梔子豉湯。脈浮,上部填塞胸心而滿者,用瓜蒂散。
可水,汗後胃干,煩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
和中,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是煩之虛也。小建中補之。
和表裡生津液,有寒者,附子湯。熱者,白虎湯。脈浮,表未解也。渴者,熱未實,上焦燥也,宜五苓生津和表。陰虛而邪盛,熱煩嗅內,心中煩,不得眠者,黃連阿膠湯,以扶陰散熱。陰虛,客熱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與豬膚湯,以調陰散熱。
白話文:
【煩熱】
這是指因煩躁而感到身體發熱,這種狀態隨時都存在,不會停止。煩熱有陰虛導致的,也有陽亢導致的,還有真正是因為陽氣鬱積於內,使得陰中潛藏著旺盛的陽氣的情況。其症狀可分為虛證和實證。
發汗:如果邪氣在皮表層而感到煩躁,可以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分利:發汗後仍感到煩熱且口渴,可以服用辰砂五苓散來治療。
下:大量出汗後感到煩熱,且脈搏強勁有力,適合使用攻下的方法。陽明病患者,若既不嘔吐又不便祕,卻心煩不已,這是實證的煩躁,適合服用調胃承氣湯。
和解:心煩喜嘔,或者胸中煩躁但不嘔吐,或者是經過嘔吐後心煩無法入睡,可以服用酸棗仁湯。
吐:發汗後仍感煩熱,心胸感到煩悶,可以服用人參散來催吐。反覆翻身,心中感到悶悶不樂,只是藥物的劑量需要根據病情調整。
實證煩躁且胸中憋悶的,可以服用梔子豉湯。脈象浮動,上半身,尤其是胸心部位感覺堵得慌,可以使用瓜蒂散。
可水:發汗後感到胃乾,煩躁到無法入眠,想喝水的,可以少量給予。
和中:感染風寒二三天後,感到心悸並且煩躁的,這是虛證的煩躁。可以服用小建中湯來補養。
和表裡生津液:若伴有寒象的,可以服用附子湯。伴有熱象的,可以服用白虎湯。脈象浮動,說明表邪尚未解除。口渴的,說明熱象尚未形成實證,上焦已經燥熱,可以服用五苓散來生津液調和表裡。陰虛而邪氣盛,熱煩由內而生,心中煩躁,無法安睡的,可以服用黃連阿膠湯,以扶助陰分散去熱氣。陰虛,外邪入侵導致下痢,咽喉疼痛,胸脹心煩的,可以服用豬膚湯,以調和陰分散去熱氣。
2. 煩躁
煩為擾,擾而煩。躁為憤躁之躁,邪氣在裡。煩為內不安,躁為外不安。有因火劫,有陽虛,有陰盛兼結胸者死。無求子曰:脈洪實或滑,小便赤者,陽躁也。脈微,手足逆冷,大小便利者,陰躁也。
兩解,散榮衛風寒。太陽中風,脈浮而緊,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惡寒而倦,時時自煩,欲去衣服,大柴胡主之。
解肌,煩躁消渴,辰砂五苓散。
與水,汗後煩躁不得眠,欲水者,少少與之。
和,下利咽痛,胸滿而煩,豬膚湯。自汗心煩,小便多者,芍藥甘草湯。
下,不大便六七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此有燥屎也,小承氣下之。
溫,陰盛而煩躁,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證治》云:八石散,治煩躁佳。《活人書》云:身冷,脈沉疾,煩躁不飲水,名陰盛隔陽,霹靂散、火熘丹。《外臺》云:陰躁欲坐井水,宜熱溫之。
退陰復陽,汗下後,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渴不嘔,無表證,脈沉微者,乾薑附子湯。陰盛發躁名陰躁,四逆湯。陰盛隔陽,身冷,脈細,煩躁,霹靂散。
補陽益陰,發汗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無求子云:昔人患傷寒,身冷脈微,手足厥而躁甚,醫以艾湯調硫黃末四錢與之,即時安臥,良久出汗而愈。
灸,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宜灸厥陰穴。
扶陰泄熱,少陰躁不得眠,黃連雞子湯。《總錄》云:雞清散治煩躁悶亂。絳雪治狂躁發熱。大安丸、凝水石丸,治狂躁悶亂。韓氏云:不甚實,丹砂丸。輕者,硃砂安神丸。
熨,陰毒用火熨。
白話文:
【煩躁】
煩指的是擾亂,是內心的不安。躁則是憤怒焦躁,象徵邪氣存在於身體內部。煩表示內心的不安定,躁則是外部表現出的不安。可能由火劫引起,也可能因陽氣虛弱或陰氣過盛並伴有結胸的情況導致死亡。無求子說:如果脈搏洪大有力或滑動,且小便呈紅色,這就是陽性躁動。若脈搏微弱,手腳冰冷,大小便正常,這是陰性躁動。
「兩解」是散發體內風寒的方法。如遇太陽中風,脈搏浮而緊繃,不出汗卻感到煩躁,可使用大青龍湯。若感到寒冷疲倦,時常煩躁,想脫掉衣物,可用大柴胡湯。
「解肌」,對煩躁且口渴的人,推薦辰砂五苓散。
「與水」,出汗後煩躁無法入睡,想要喝水的人,應少量給予水分。
「和」,若出現腹瀉、咽喉痛、胸脹且煩躁的情況,可使用豬膚湯。自汗且心煩,小便頻繁的人,則可用芍藥甘草湯。
「下」,若六七天未大便,肚臍周圍疼痛,時常煩躁,且症狀間歇性發作,這可能是因為有燥屎,可用小承氣湯治療。
「溫」,陰氣過盛引發的煩躁,如患有少陰病,嘔吐、腹瀉,手腳冰冷,且極度煩躁,甚至接近死亡的人,可使用吳茱萸湯。據《證治》所述,八石散對於治療煩躁效果良好。《活人書》提到:若身體冰冷,脈搏沉而急,煩躁但不想喝水,被稱為陰盛隔陽,可使用霹靂散、火熘丹。《外臺》提及:陰躁的人想坐在冷水裡,應該用熱溫法。
「退陰復陽」,出汗或服用瀉藥後,白天煩躁無法入眠,夜晚卻平靜,不渴不吐,無表面症狀,脈搏沉而微弱的人,可用乾薑附子湯。陰氣過盛引發的躁動,稱為陰躁,可用四逆湯。陰氣過盛阻隔陽氣,身體冰冷,脈搏細微,極度煩躁,可用霹靂散。
「補陽益陰」,發汗或服用瀉藥後,病情仍未好轉,仍然煩躁的人,可用茯苓四逆湯。無求子提到:有人曾患感冒,身體冰冷,脈搏微弱,手腳冰冷且極度煩躁,醫生用艾湯調和四錢硫磺粉末給他服用,他立刻安睡,不久後出汗,病情康復。
「灸」,感冒六七天,脈搏微弱,手腳冰冷,極度煩躁,應灸療厥陰穴。
「扶陰泄熱」,少陰病患者煩躁無法入眠,可用黃連雞子湯。據《總錄》所述:雞清散能治療煩躁混亂。絳雪能治療狂躁發熱。大安丸、凝水石丸能治療狂躁混亂。韓氏提到:若不是非常嚴重,可用丹砂丸。輕微的,可用硃砂安神丸。
「熨」,陰毒情況下,可用火熨療法。
3. 懊憹
比之煩悶,不甚者也。有表未解,下早所致。有虛有實。
下,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黃。二者為邪熱結於胸中,當攻下。陽明病下之,心下懊憹,微煩,胃中有燥屎。
吐,邪熱鬱於胸中,宜梔子豉湯吐之。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亦用之。
白話文:
這類比煩悶輕微些的狀態,我們稱之為"懊憹"。這種狀態可能因為表證未能及時解決,或是過早使用下法(瀉下藥物)所導致。這種狀態可能有虛有實,即可能是虛證或實證。
在"下"的情況中,如果陽明經出現無汗、小便不通暢,以及心中感到懊憹的情況,很可能會引發黃疸。這兩種情況都表示邪熱積聚在胸中,應該採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陽明病患者使用了下法,而後出現心下懊憹、微微煩躁的情況,這可能是胃中有燥屎。
在"吐"的情況中,邪熱聚集在胸中,應該使用梔子豉湯來促進嘔吐。在出汗、嘔吐、下瀉後,如果出現虛煩無法入眠,甚至嚴重到反覆翻身、心中懊憹的情況,同樣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4. 舌上苔
舌上有膜,白滑如胎,或燥或澀,或黃或黑,皆熱之淺深也。有邪氣傷里,或在半表裡,或邪氣客於胸中丹田有熱,胸上有寒,邪初傳入里者也。
和解,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與小柴胡主之。
吐,陽明脈浮緊,咽燥,腹滿而喘,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下,舌黃未下者,下之。黑滑皆然。
清熱生津,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燥,白虎加人參湯。
白話文:
[舌上的舌苔] 舌頭上有層膜狀物,顏色可能是白色且濕滑像胎質,或是乾燥、粗糙,或呈現黃色、黑色,這些都是身體內熱度輕重的不同表現。這可能表示有異常的氣影響了身體內部,或者是在半表半里的狀態,或者是異常氣影響到胸中的部位,使丹田有熱感,但胸口卻感到寒冷,這通常發生在異常氣剛開始進入身體內部的情況。
調和解決,在陽明病的狀況下,如果兩側肋骨下方感覺硬且滿脹,而且大便不通暢,還會噁心嘔吐,舌頭上有白色的舌苔,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催吐,在陽明病脈象浮而緊,喉嚨乾燥,腹部脹滿且呼吸困難,心裡煩悶,舌頭上有舌苔的情況下,應該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通便,如果舌頭呈現黃色,但尚未進行通便治療,應進行通便治療。舌苔黑色且滑的情況也是這樣。
清熱補津,如果病情持續七八天未見好轉,熱毒在身體內積聚,身體內外都感到熱,偶爾會怕風,非常口渴,舌頭上感到乾燥,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