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治例》~ 傷寒治例 (5)

回本書目錄

傷寒治例 (5)

1.

不痛為痞,寸脈浮,關脈沉,心下滿而不硬,按之不痛,名曰痞。不滿不硬,但妨悶者,非痞也,謂之支飲。有下之太早而致。凡痞而硬為水停,濡者為氣聚。《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氣於四臟,結而不散則為痞。

瀉痞例,滿而不痛,半夏瀉心湯,泄熱而緩脾。色黃,手足溫,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黃連瀉心湯,泄虛熱。痞而惡寒,方見前,兼溫通陽。乾嘔食臭,脅下有水氣者,生薑瀉心湯,兼止嘔逆。下痢腹鳴例,見瀉心,用甘草瀉心湯,兼調胃。韓祗和用厚朴瀉心湯,《宣明論》治痞,檳榔散。

白話文:

不痛但胸悶,摸脈時寸關脈浮沉交替,胸腹脹滿但不硬,按壓沒有疼痛,稱為痞。如果胸腹不脹滿也不硬,但感到胸悶,就不是痞,稱為支飲,可能是因為太早服用瀉下藥導致。痞症如果硬實,是水停積聚,如果柔軟,是氣機鬱結。《保命集》說,脾臟不能將氣運送到四臟,氣機停滯不散就會形成痞症。

治療痞症的方法:胸腹脹滿但不痛,可用半夏瀉心湯,清熱緩脾。如果面色黃,手足溫暖,胸腹脹滿,按壓柔軟,脈象關脈上浮,可用黃連瀉心湯,清泄虛熱。如果痞症伴隨惡寒,可用前面提到的溫通陽氣的藥物。如果出現乾嘔、食物腐臭、脅肋有水氣,可用生薑瀉心湯,同時止嘔逆。如果伴隨下痢腹鳴,可以用甘草瀉心湯調和胃氣。韓祗和用厚朴瀉心湯治療痞症,《宣明論》中用檳榔散治療痞症。

雙解,胸滿硬,按之不痛,脈沉緊,大柴胡湯。

解表,當先解未解之表,宜桂枝湯。甚者兼治。

分利,痞而小便不利,五苓散。

散濕,痞而下痢,《直指方》用朮附湯。

和解,不滿不硬,心下妨悶,謂之支結,小柴胡加桂湯。胸滿而濡者,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輕者通用桔梗枳實湯主之。《直指方》加茯苓、甘草。《補亡》云:常氏用茯苓甘草白朮生薑湯。成痿可用振痿湯。

白話文:

雙解,胸部滿脹結硬,按壓不會疼痛,脈象沉緩而緊,可用 大柴胡湯。

解表,應先解除未解除的表證,適合使用 桂枝湯。病情嚴重時可以同時兼顧其他證候治療。

分利,胸悶小便不利,可用 五苓散。

散濕,胸悶並腹瀉,根據《直指方》可以使用 朮附湯。

和解,沒有滿脹結硬,但心窩悶塞不暢,稱為支結,可用 小柴胡加桂湯 治療。如果胸滿而有積水,可用 半夏 瀉心湯、旋覆 代赭石湯。症狀較輕的,一般使用 桔梗 枳實湯。根據《直指方》可以加入 茯苓、甘草。《補亡》提到:常氏用茯苓、甘草、白朮、生薑湯。如果轉變成痿症,可以使用振痿湯。

,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十棗湯主之。

白話文:

胃下方感到阻塞、硬化和腫脹,疼痛延伸到胸部下面,有想吐但又沒有完全嘔吐的情況,身體容易出汗但是不會怕冷,可以用「十棗湯」來治療。

2. 咳逆

《保命集》云:胸中氣不交也。少陰經至胸中交於厥陰,水火相搏而有聲,故噫氣也。

,胃寒先服理中湯,次服旋覆代赭石湯。水寒相搏,小青龍去麻加附。脈微細,宜重溫燥之。

導氣,《保命集》云:如聖加枳實湯。汗下後,喘而噫氣,如聖加人參藿香杏仁湯,世俗或用橘皮半夏湯。

,有因失下所致脈散者死。便軟,用瀉心湯。便硬,用大承氣湯。《活人書》一名噦。《傷寒》又謂陰陽氣欲作汗,升之不上,降之不下,而咳逆,此胃氣上逆所致也。

白話文:

胸部氣息不通

《保命集》說:胸中的氣息不通。少陰經的經絡行至胸部,與厥陰經相交會,水火交戰產生聲響,因此出現噫氣。

溫暖

如果是胃寒所致,先服用理中湯,再服用旋覆代赭石湯。如果是水寒交戰,則服用小青龍湯去麻加附子。脈象細微,宜用溫燥的藥物治療。

導氣

《保命集》說:可以服用如聖加枳實湯。出汗發熱後,出現氣喘和噫氣,可以服用如聖加人參藿香杏仁湯。民間也常用橘皮半夏湯。

瀉下

有因失下而導致脈象散亂者會死亡。大便軟,服用瀉心湯。大便硬,服用大承氣湯。《活人書》將此症狀稱為噦。《傷寒論》又說,陰陽之氣想要發為汗液,但升不上來,降不下去,導致咳嗽和嘔逆,這是胃氣上逆所導致的。

,《總錄》治嘔吐逆,通正散、柿蒂散。

平胃,《索矩》云:食谷者噦,香橘散主之。

和解,潮熱,時時噦,與小柴胡。

瀉心,便軟者,宜用之。如脈浮洪,或有熱而咳逆者,乃火熱逆上,肺不納也,甘草瀉心湯。

清利,少陰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眠,豬苓湯主之。

,期門

嗅法,藥無效,以硫黃、乳香為末,酒煎嗅之。

白話文:

  • 劫:《總錄》對於治療嘔吐和逆氣的問題,會使用到通正散、柿蒂散等方劑。
  • 平胃:《索矩》提到,針對吃進穀物後產生的噦氣現象,應使用香橘散來主導治療。
  • 和解:對於出現潮熱且經常噦氣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進行調理。
  • 瀉心:對於大便軟弱的情況,適合使用此方法進行治療。若脈象浮洪或伴有熱症及咳嗽,可能是由於肺部不能正常吸入造成火熱逆上,這種情況下可使用甘草瀉心湯進行治療。
  • 清利:對於少陰下利、咳嗽、嘔吐、口渴、心煩難以入眠的症狀,可用豬苓湯進行主導治療。
  • 灸:對於期門這個穴位,可以使用灸療的方法進行調理。
  • 嗅法:當藥物治療無效時,可以將硫黃和乳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酒中煮沸後進行嗅聞,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3. 腹脹滿

傷寒一日在皮、膚、肌、肉、胸。六日入胃,是在腹也,太陰證居多。經謂非太陰,腹中無虛滿。

和解,腹中滿痛,小柴胡去芩加芍。

攻下,腹滿痛者,急下之。脹而不大便者,急下之。大實痛,桂枝大黃。譫妄,脈沉數,煩渴不拘日,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桂枝芍藥湯主之。腹滿時減者,為虛也。

,下後心煩,腹䐜滿,臥起不安,此妄下,邪氣乘虛入郁胸中,為虛煩,上下不得通利,故宜吐也。要識邪氣日漸起,所在虛實之的,則溫補針艾適當。

白話文:

傷寒發病一日,病邪在表層的皮膚、肌肉和胸腔。六日後進入胃部,病邪在腹中,以太陰病證居多。醫經上說,如果不是太陰病證,腹中就不會感到虛滿。

如果是太陰病證,腹中滿痛,可以服用加減芩連的小柴胡湯。

如果是腹滿痛,需要急下之。脹氣但沒有大便,需要急下之。大便實結、疼痛時,可以用桂枝大黃湯。

如果是譫妄,脈搏沉細而數,有煩渴,幾天后仍未改善,需服用調胃承氣湯。

如果是太陽病反下(誤下),引起腹滿時痛,可以用桂枝芍藥湯治療。腹滿時脹時減,是虛證。

如果是下後心煩,腹中滿脹,臥起不安,是誤下造成的,邪氣乘虛侵入鬱結在胸,導致虛煩,上下不通利,宜吐之。要辨識邪氣逐日增長的跡象,以及虛實的部位,才能適當地使用溫補、針灸療法。

和中氣,汗後脹滿者,厚朴姜草半夏參湯。此脾胃津液不足,氣塞不通,壅而滿。無求子用桔梗半夏湯。

白話文:

在汗後感到脹滿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厚朴、姜、草、半夏和黨參組成的湯方來調理。這表明身體的脾胃津液不足,導致氣流通不暢,積聚而成滿脹。若遇到類似症狀,不適合使用桔梗和半夏湯進行治療。

4. 少腹滿

必有物聚而為之滿。在上而滿者,氣也。在下而滿者,物也。物者溺與血也。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當出不出,積而為滿。

,少腹急結者,可攻之,桃仁承氣湯。輕者,犀角地黃湯。

滲利,少腹硬,小便不利,為無血也,當滲利之。

刺括,有中瘀,腹虛脹,或腹中急痛,刺括委中,或奪命穴等處。

白話文:

人體一定有物質聚集而變得飽滿。上半身飽滿的是氣,下半身飽滿的是物質。物質指的是血液和水液。如果小腹硬、小便自利,病人像發狂一樣,這就是血症的典型表現。當血液不能正常排出,就會積聚而導致飽滿。

小腹緊結,可以用攻法的藥物治療,比如桃仁承氣湯。症狀較輕的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

如果小腹硬、小便不利,這表示沒有血瘀,需要使用利水的藥物治療。

如果腹部有瘀血,導致腹脹或腹痛,可以用針灸治療委中穴或奪命穴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