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治例》~ 傷寒治例 (13)
傷寒治例 (13)
1. 腹痛
有實,有虛,寒、熱邪,燥屎,舊積。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
建中,陽脈澀,陰脈弦,並泄利,建中湯、桂枝芍藥湯、小建中薛汝明名芍藥湯。
和血,厥陰證,小腹痛,當歸四逆湯。
下,關脈實,大便秘硬,腹滿為實,繞臍腹痛,煩躁,發作有時,有燥屎也,大小承氣。腹滿時痛,桂枝加大黃。
溫中,兼泄利下重,脈沉微,四逆湯。兼小便不利,真武湯,隨證選用。
逐熱,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
外接法,略例云。
熨,用灰包熨之。
灸,龐氏云:合灸不灸,令病人冷結,久而彌困,氣衝心而死。
刺括,欲吐利而煩躁者,多有痧毒,世俗以刺括委中穴。
白話文:
[腹痛]
腹痛的情況有實證也有虛證,可能是受寒或熱邪影響,或是因為宿便或舊疾積累所導致。如果輕壓腹部不會感到疼痛,那可能是虛證;若一按就痛,則是實證。
實證方面,如果出現陽脈澀、陰脈弦的脈象,並伴有腹瀉症狀,可以考慮使用建中湯、桂枝芍藥湯或小建中湯(薛汝明稱為芍藥湯)。
如果腹痛出現在厥陰經證候中,特別是小腹痛,可使用當歸四逆湯來調和血液。
對於實證的治療,如果關脈強實,大便乾硬,且腹脹滿,繞臍周圍疼痛,心情煩躁,病發有定時,這表示有燥屎存在,應使用大小承氣湯。如果腹脹伴隨時時疼痛,可用桂枝加大黃湯。
溫中治療適用於伴有腹瀉、排便困難,脈象沉微的患者,可使用四逆湯。如果還伴有小便不順暢,則應使用真武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方。
對於胸中有熱,胃部有異常氣息,腹中疼痛,想要嘔吐的患者,可以使用黃連湯來清除熱邪。
外接法,這裡只簡略提及。
使用灰包熱敷可以緩解疼痛。
灸法,據龐氏所言:應該使用灸法卻未使用的,會讓病患的病情更加嚴重,久而久之,氣血上衝心臟,最終導致死亡。
刮痧,對於想要嘔吐、腹瀉且心情煩躁的患者,多數是痧毒所致,一般會在委中穴進行刮痧。
2. 咽痛
陽毒,少陰證,伏氣。
清熱,少陰腹痛,脈沉細,猶有咽痛者,黃連龍骨湯。
溫中,脈微弱,有伏氣,必先痛,次下利,當溫之。手足冷,或加吐利,少陰證也。下利不止,手足冷,咽痛,無熱證,四順丸。少陰中風,胸滿心煩,咽痛自汗,腰痛連䯒,頭痛吐沫,脈弦,《三因》用桂枝附子。
散結下痰,脈數而滑,甘桔半夏湯。
針
吹點
敷,咽痛有瘡,黃柏細辛末敷之。
解毒,陽毒,脈浮數而大,唾膿血,《千金》、《外臺》烏扇膏治之。
白話文:
[咽喉疼痛]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於咽喉疼痛的不同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如果是因為身體內有熱毒導致的咽喉疼痛,同時伴有腹部疼痛和脈搏細弱的症狀,可以使用黃連龍骨湯來清熱解毒。
如果脈搏微弱且有潛在的病氣,首先會感到疼痛,接著可能出現下痢,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溫中,即溫暖身體內部。手腳冰冷,或伴隨嘔吐和下痢,這是少陰證的表現。如果下痢不停,手腳冰冷,咽喉疼痛,但沒有發燒的症狀,可以使用四順丸來調理。
對於少陰中風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感到胸部滿悶、心煩、咽喉疼痛、自汗、腰痛連帶臀部疼痛、頭痛並吐出泡沫,脈象為弦,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桂枝附子湯來治療。
若脈搏快且滑,表示有痰結,可以使用甘桔半夏湯來散結化痰。
對於咽喉疼痛且有潰瘍的情況,可以使用黃柏和細辛研磨成粉後敷於患處。
如果咽喉疼痛是由於熱毒所致,脈搏浮動且頻率高,甚至出現吐膿血的症狀,可以使用烏扇膏來解毒治療。
3. 蛔厥
溫胃,烏梅丸,理中丸。
利,消渴,吐蛔,但用理中加大黃,入蜜以利之。
白話文:
【蛔厥】
這段內容講的是治療由蛔蟲引發的疾病的方法。首先提到要溫暖胃部,並使用烏梅丸和理中丸兩種藥物。接著,如果病情有導致口渴、嘔吐出蛔蟲的情況,則應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用大黃,並加入蜂蜜,以幫助通便排蟲。
4. 陽證陽毒
三陽病不治,陽獨盛,陰欲暴絕,變為陽毒,必發狂,內外熱結,舌又卷,鼻內煤煙,脈洪實滑促。
吐,升麻梔子湯。
下
白話文:
如果患有三陽病而未得到治療,導致體內陽氣過於旺盛,陰氣急速衰弱,這種情況會轉變成陽毒。患者會出現精神錯亂的症狀,身體內外都感到高熱且有結塊,舌頭捲縮,鼻腔內如吸入煤煙般,脈象呈現洪大、實、滑、促的情況。
對於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升麻梔子湯來治療。
若是需要瀉下,則需進一步診斷後決定治療方式。
5. 陰證陰毒
陰病盛則微陽消於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築痛,厥逆或冷,六脈沉細,時來疾,尺脈小短而微,寸口盛,時大者,皆其候也。
溫經,真武湯、四逆湯。
正陽回陰,霹靂散。
灸,關元、氣海。
劫,金液丹。
熨,腹中急痛,灰包熨之。
熏,逆冷囊縮者,以炒豆投熱醋中,如法熏之。
白話文:
當陰性病症嚴重時,身體微弱的陽氣就會在體表逐漸消失,因此病人會感到非常疲倦,四肢冰冷,肚臍周圍和腹部有劇烈疼痛,肢體冰冷,六脈(兩手各三脈)跳動微弱且細小,病情來得很快,尺脈(手腕內側的脈搏)顯得特別小且短促,寸口(手腕外側的脈搏)跳動強烈,偶爾還會增大,這些都是陰證陰毒的症狀。
對於治療,可以使用「溫經」的方法,例如真武湯和四逆湯。
若要讓身體的正陽之氣恢復,以平衡陰氣,可使用霹靂散。
灸療方面,可選擇關元穴和氣海穴。
對於病情危急的患者,可使用金液丹進行急救。
若腹部有劇烈疼痛,可用灰包進行熱敷。
對於四肢冰冷和睪丸收縮的情況,可將炒豆投入熱醋中,然後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燻蒸治療。
6. 太陽陽明合病
自利。
發汗,喘而胸滿者,麻黃湯。
和解,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
兩解,止利發表,葛根湯。
白話文:
[太陽陽明合併症狀]
如果出現下痢的情況,
- 若是出汗後,有喘息及胸口悶痛的症狀,應使用麻黃湯。
- 若是調和治療後,未見下痢,只有噁心嘔吐的現象,則需服用葛根加半夏湯。
- 若需要同時止住下痢並散發表邪,則應使用葛根湯。]
7. 太陽少陽合病
和解,黃芩湯止利。利者為邪在半表半裡,非汗下所宜。
止嘔清熱,嘔者,胃氣逆也,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白話文:
[太陽少陽合併症狀]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會使用調和的方法來治療,具體來說,就是用黃芩湯來止瀉。瀉肚子是因為邪氣存在於半表半裡之間,這種情況下,既不適合發汗療法,也不適合瀉下療法。
如果患者有嘔吐且需要清熱的症狀,這是因為胃氣上逆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會使用黃芩加半夏和生薑熬製的湯藥來治療。
8. 三陽合病
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譫語遺尿者,不可汗下。
清熱和表裡,白虎湯。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到難以翻身,口裡沒有味覺,說話胡言亂語甚至有失禁的情況,這種狀況是不能輕易用發汗或瀉下的方式治療的。
這應該是三陽合病的症狀,需要採用清除熱毒並調和內外的方式來治療,可以考慮使用白虎湯這種藥方。
9. 太陽少陽並病
頭痛眩冒,如結胸,心下痞硬,或譫語。
刺,肺俞、肝俞。如頭項強,刺大椎。
白話文:
[太陽少陽合併病證]
病人會有頭痛、暈眩、類似結胸的症狀,感覺胸口下方脹滿堅硬,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
治療上,會針刺肺俞穴和肝俞穴。如果病人同時有頭頸部僵硬的問題,則會針刺大椎穴。
10. 陰證似陽
煩躁面赤,身熱,脈反沉微。韓氏《微旨》曰:面色雖見陽證,蓋是陽在上焦,其下二焦陰色已盛,若調理得下焦有陽,則上焦陽氣必下降也,上焦雖見陽證,其勢淺於下焦也。
溫,見前「發熱。溫經」例下。《直指方》云:理中湯,四逆甘草乾薑湯,隨證輕重用。
白話文:
【類似陽證的陰證】
患者表現出煩躁、臉色紅赤,身體感覺發熱,但脈搏卻呈現沉弱的現象。根據韓氏《微旨》記載,雖然臉色顯示出像陽證的特徵,但這可能是因為陽氣集中在上半身,實際上下半身的陰寒已經很嚴重了。如果能妥善調整,讓下半身產生足夠的陽氣,那麼上半身的陽氣就會順應地向下流動。上半身的陽證看似強烈,但實際上比下半身的陰寒程度來得輕微。
對於這種症狀,參考前面「發熱,溫經」的治療方式。《直指方》指出:可以使用理中湯或四逆甘草乾薑湯,依據病情的輕重來選擇適合的藥方。
11. 陽證似陰
大便秘,小便赤,其脈沉滑,四肢逆冷,以其伏熱深也。
下,治法見前「厥」證例下。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病患有大便乾硬難解,小便色澤偏紅的症狀,且脈象呈現沉滑之象,同時伴隨四肢冰冷,這是因為體內有深藏的熱邪。
對於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厥」症的處理方式。在這裡,“厥”指的是四肢冰冷的一種病症,通常和體內的寒氣或熱氣過剩有關。
12. 陰盛隔陽
溫,《傷寒例》云:面少赤,陰盛於內,隔陽在外,其病必重,用通脈四逆湯,正合仲景法。
白話文:
根據《傷寒例》的說法,如果臉部稍微泛紅,這可能是體內的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被阻隔在體外,這種情況下病情會比較嚴重。遇到這種狀況,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這完全符合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