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毒療法》~ 方劑說明 (6)
方劑說明 (6)
1. 方劑說明
又上述消炎丸劑,臨時不及製備,可用藥店之甘露消毒丹代之,此為各種腸炎症及各種熱病之效藥,時醫治傷寒者亦有加用此丸者。其方滑石、黃芩、茵陳為主藥,余則多為解毒物,予之制腸炎丸各種,亦因見先母素制此丸送人,治療各種熱病有效,故仿其法而多用苦味劑,並加多滑石,取其能吸收毒素以消炎也。
此丸為葉天士、吳鞠通派所賞用,故惟江浙等省及京津有之,湖南以上則藥店不備,服時須攪起略服其渣,否則,滑石不服下,失去大部分功效,此點須注意。原方如下:
甘露消毒丹
滑石(三兩七錢五分),茵陳(二兩七錢五分),黃芩(二兩五錢),石菖蒲(一兩),貝母(一兩二錢五分),木通(一兩二錢五分),藿香(一兩),連翹(一兩),射干(一兩),薄荷葉(一兩),白豆蔻(一兩)
用神麯糊丸彈子大,市售者則為水泛小丸,方中原用川貝,予則改用象貝,理由見前。
中滑石即陶土,非西滑石之辨明,西藥之爽身粉亦名滑石,故新醫藥家皆以為中滑石即Talcum,予嘗以此事問醫師及藥學家數人,皆言中滑石為矽酸鎂,乃至丁福保君著《新本草綱目》根據日人名詞直稱為硅酸鎂,以訛傳訛,由來久矣,予竊疑之。一、從物理鑑別,形質顯然不同,西滑石觸之甚滑,故能爽身,中滑石拈之澀手,且帶黏性。
二,從療效研究,中滑石能治痢疾、腹瀉、霍亂,與西藥陶土同,若為爽身粉Talc,無吸收作用者則不能有此效用。然予之意見竟與各醫師之言相左,乃請倪章祺醫師托藥學專家楊恩孚君作定性分析。據覆函云,是矽酸鋁,乃高領土之不純潔者,予之理想遂得證實。後又請上海泰山磚瓦公司將中滑石燒成小筆架一個,果為瓷胚也。
此事雖無關重要,然與新醫研究中藥之心理則大有關係。由前之誤解,則引起輕視中藥療效之心理,以為中醫不知用黏性之陶土,而用無吸收作用之肥皂石為治腸胃炎等病,可知其所言療效之不可信也。
若知中滑石實為陶土類,則當引起驚奇之感想,以為中醫在二千年前已知用吸收作用治腸炎等症,並治霍亂,中醫書所言療效經驗大有研究之價值也(一九二一年英人瓦克氏始發明陶土治霍亂有效,由於能吸收毒素減少腸部發炎)。
夫科學方法首在觀察,我國新醫學家自視太高,不肯深入民間做第一步的觀察工夫,宜其膈膜已甚,假使早能多向民間訪問醫藥療效實際情形,則昔年對於中醫所用臟器療法,不致斥其純為臆想、毫無療效,對於多種陽性荷爾蒙、胚胎素荷爾蒙療法不致詈其迷信愚昧,又對於多種維他命乙、丙物品治療細菌毒素高熱劇症,不致笑其荒唐,決其斷無效用,昔年之笑罵此等療法者,由於科學本身幼稚知識不足,亦由科學醫家不肯用科學研究工夫,如能實行觀察、實驗、比較等方法,則必恍然覺悟,知此等物確有療效,科學醫本身大有缺點,歷史積累之經驗確有價值,必當及早捐除成見,更多做觀察、實驗等研究工夫,即不致使多數有重要性之有效療法沉埋至今,尚未能為科學所利用也,予特因滑石問題而一論及之。
白話文:
方劑說明
如果沒有現成的消炎丸,可以用藥店裡的甘露消毒丹代替。它對各種腸胃炎症和熱症都有效,甚至治療傷寒時也有人會加用。這個藥方以滑石、黃芩、茵陳為主要藥材,其他藥材大多是解毒的。我製作腸炎丸時,也是參考先母以前製作的這個方子,因為它對各種熱症有效,所以仿照她的方法,多用苦味藥材,並增加了滑石的用量,因為滑石可以吸收毒素,達到消炎的目的。
這個方子是葉天士、吳鞠通等醫家所推崇的,所以主要在江浙等省份和京津地區才有,湖南以北的藥店可能沒有。服用時,要攪拌均勻,連渣一起服用,否則滑石無法完全吸收,會降低藥效。 甘露消毒丹的組成如下:
滑石(三兩七錢五分)、茵陳(二兩七錢五分)、黃芩(二兩五錢)、石菖蒲(一兩)、貝母(一兩二錢五分)、木通(一兩二錢五分)、藿香(一兩)、連翹(一兩)、射干(一兩)、薄荷葉(一兩)、白豆蔻(一兩)
藥丸需用麵糊做成彈子大小,市面上賣的通常是用水製成的小丸。原方用川貝,我改用象貝,原因前面已說明。
方中所用的滑石是陶土,不是西藥中的滑石粉(Talc)。西藥的爽身粉也叫滑石粉,所以一些西醫誤以為中藥的滑石就是Talc。我曾就此問題詢問過幾位醫生和藥劑師,他們都說中藥的滑石是矽酸鎂。甚至丁福保先生的《新本草綱目》也根據日文名稱直接稱它為矽酸鎂,這種誤解流傳已久。但我对此表示懷疑。
首先,從物理性質上看,兩者明顯不同。西藥的滑石粉摸起來非常滑,所以可以用作爽身粉;而中藥的滑石摸起來卻有點澀,還帶有黏性。
其次,從療效來看,中藥的滑石可以治療痢疾、腹瀉、霍亂,這與西藥中的陶土效果相同。如果它是爽身粉(Talc),則沒有吸收作用,就不會有這樣的療效。我的觀點與這些醫生的說法相違背,所以我請倪章祺醫生委托藥學專家楊恩孚先生進行定性分析。結果回函顯示,它是矽酸鋁,是一種不純淨的高嶺土。我的想法得到了證實。後來我又請上海泰山磚瓦公司用中藥滑石燒製了一個小筆架,結果證明它確實是瓷胚。
這件事雖然看起來不太重要,但卻與新醫研究中藥的態度有很大關係。之前的誤解導致了人們輕視中藥療效的心理,認為中醫不懂得使用具有吸收作用的陶土,反而使用沒有吸收作用的滑石粉來治療腸胃炎等疾病,因此認為中醫的療效不可信。
如果知道中藥的滑石實際上是陶土類物質,就會感到驚奇,原來中醫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知道利用其吸收作用來治療腸炎等疾病,甚至治療霍亂(直到1921年,英國人瓦克才發現陶土對霍亂有效,因為它能吸收毒素,減少腸道炎症)。
科學方法首先要注重觀察。我國的一些新醫學家自視甚高,不肯深入民間進行基礎觀察,因此眼界狹窄。如果他們能多向民間了解實際的醫藥療效,那麼就不會輕易否定中醫的臟器療法是純粹的臆想、毫無療效;也不會嘲笑中醫使用各種荷爾蒙療法是迷信愚昧;更不會譏諷中醫用維生素B、C治療細菌毒素引起的發熱重症是荒唐可笑、完全沒有效用的。過去那些嘲笑和否定這些療法的人,是因為當時科學本身還不夠成熟,知識不足,也因為科學醫家不肯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果他們能真正實行觀察、實驗、比較等科學方法,就會恍然大悟,認識到這些療法確實有效,科學醫學本身也有很大的不足,而歷史積累的經驗具有巨大的價值。我們應該及時摒棄成見,多做觀察和實驗研究,這樣就不會讓許多重要的有效療法埋沒至今,無法被科學所利用。我之所以要詳細討論滑石的問題,就是想借此說明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