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毒療法》~ 方劑說明 (5)
方劑說明 (5)
1. 方劑說明
黃酒含有多量之維乙,並有強心、營養、解毒之功用,然則歷來用此方者亟稱其效驗之神,確實有理據也。
予於二十九年,用此方之法制成丸劑,仿七液丹之法,加入滑石、甘草及鮮汁,又加入皂角,乃仿古方二聖救苦丹,以大黃、皂角二味為治瘟疫之效方,用之已八年,凡遇發熱症,皆以此方先投之。八年間,制以施人者約有四十餘料(每料約一斤),友人周君榮君均制有大量隨時送人,亦有遠地讀予書照方制用者。來函皆極稱其功效之佳,據稱對於多數發熱症一泄而愈,其效用非蓖麻子油所可比也。
原方如下:
表裡和解丹,方名意義:表者發汗之意,里者排泄之意,即謂各種熱病適用也。
蟬蛻(一兩),殭蠶(一兩半),皂角(五錢),大黃(四兩半),廣薑黃(五錢),荊芥,薄荷,藿香(各二錢半),甘草(一兩),滑石(六兩),蘿蔔汁(十兩)
泛成小丸,最近制者為西式藥片,每片一分六釐即半公分,給人時便於計算分量,丸內每一錢含有大黃三分,予所定普通劑量每服一錢半(即內含有大黃四分半),壯健人可加倍,婦女可減少,據原書云有孕亦可服,予嘗詢之西醫,據云孕婦亦可服大黃也,但有多數婦女服後腹痛,故予對於婦女所服劑量較少,但不腹痛者亦有之,其劑量須隨經驗而定。
小兒十歲左右服六、七分,若急症須速瀉者可略加,六、七、八歲者四、五分,二、三歲二、三分,此為大概劑量。
上方雖用經九年,效驗甚確切,然其配伍藥,亦應研究隨時改良,予意欲加木香、吳萸、橘皮湯以浸大黃並白芍鎮痛之劑,使服後全不覺痛,茲擬方如下,望醫界高明斟酌採用,以比較其成績。照瘟疫派之學說,瘟熱病不可用辛燥劑,予意與大黃排泄劑同用當無弊,擬方如下:
蟬蛻(一兩),殭蠶(一兩),皂角(五錢),大黃(四兩五錢),白芍(一兩五錢),飛滑石(五兩),烏梅炭(約半兩,以上研末),橘皮(二兩),枳殼(二兩),廣木香(一兩),吳萸(四錢),蔻仁(一兩),甘草(一兩),鬱金(一兩),廣薑黃(五錢),烏梅肉(一兩半)
以上九味用黃酒十兩煮湯一道,再用水煮湯一道,兩湯和勻,浸上開藥末曬乾,藥湯中之烏梅渣須揀出炒炭研末,加入藥末內,藥末浸藥汁後曬乾後,再加鮮汁泛丸或做成西式片劑,鮮汁須看當地季節所有者選用之,或用萊菔汁,無萊菔時則用萊菔菜搗汁,或加馬齒莧汁、胡蘿蔔汁、西瓜汁亦可,或無鮮汁則用生萊菔子一兩,研碎加上藥湯絞汁和丸亦可。
丸劑臨時制辦不及,可照上述之升降散方臨時配製,甚為便易,但每服劑量不妨較原方減輕,並宜照原方加黃酒、蜂蜜調服,並可加六一散一倍同調服,丸劑亦可用蜜酒同服。
白話文:
方劑說明
黃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並具有強心、滋補、解毒的功效,因此歷來使用這個藥方的人,都高度讚揚其神奇的療效,這是有其根據的。
我從二十九年前開始,用這個藥方製成丸劑,仿照七液丹的做法,加入滑石、甘草和新鮮的果汁,又加入皂角,這仿效古方二聖救苦丹,以大黃、皂角二味為治療瘟疫的有效藥方。我使用這個藥方已有八年,凡是遇到發熱症狀,都先用這個藥方。八年來,我製成藥丸施予他人大約有四十多斤(每斤約一公斤),我的朋友周君榮也製備了大量藥丸隨時贈送他人,也有遠方讀到我文章的人照方製用。他們來信都極力稱讚其效果良好,據說對大多數發熱症都能一劑痊癒,其療效是蓖麻子油無法比擬的。
藥方如下:
表裡和解丹,方名意義:表指發汗,里指排泄,也就是說各種熱病都適用。
藥材:蟬蛻(一兩)、殭蠶(一兩半)、皂角(五錢)、大黃(四兩半)、廣薑黃(五錢)、荊芥、薄荷、藿香(各二錢半)、甘草(一兩)、滑石(六兩)、蘿蔔汁(十兩)
製成小丸,最近製成西式藥片,每片一分六釐(即半公分),給病人服用時便於計算劑量。每錢藥丸中含有大黃三分,我規定的普通劑量是每次服用一錢半(即含有大黃四分半),體質強壯者可以加倍,婦女可以減量。根據原書記載,孕婦也可以服用,我曾詢問西醫,據說孕婦也可以服用大黃,但是很多婦女服用後腹痛,所以我給婦女的劑量較少,但也有服用後不腹痛的,劑量需要根據經驗調整。
十歲左右兒童服用六、七分,如果急症需要快速瀉下,可以稍微增加劑量;六、七、八歲兒童服用四、五分;二、三歲兒童服用二、三分,這是大致的劑量。
這個藥方雖然用了九年,療效很確切,但是藥材的配伍也應該研究,隨時改良。我想加入木香、吳萸、橘皮湯來浸泡大黃,並加入白芍來鎮痛,使服用後完全不感到疼痛。因此我擬定了新的藥方,希望醫界高明人士仔細考慮,並採用比較其效果。根據瘟疫派的學說,瘟熱病不能使用辛燥藥物,但我認為與大黃瀉下藥同用應該沒有害處,擬定藥方如下:
蟬蛻(一兩)、殭蠶(一兩)、皂角(五錢)、大黃(四兩五錢)、白芍(一兩五錢)、飛滑石(五兩)、烏梅炭(約半兩,以上研磨成粉)、橘皮(二兩)、枳殼(二兩)、廣木香(一兩)、吳萸(四錢)、蔻仁(一兩)、甘草(一兩)、鬱金(一兩)、廣薑黃(五錢)、烏梅肉(一兩半)
以上九味藥材用黃酒十兩煮成藥湯一道,再用水煮成藥湯一道,兩種藥湯混合均勻,浸泡研磨好的藥粉後曬乾。藥湯中的烏梅渣要挑出來炒炭研磨成粉,加入藥粉中。藥粉浸泡藥汁曬乾後,再加入新鮮果汁製成丸劑或西式片劑。新鮮果汁要根據當地季節選擇,可以使用蘿蔔汁,沒有蘿蔔就用蘿蔔葉搗汁,或者加入馬齒莧汁、胡蘿蔔汁、西瓜汁也可以;如果沒有新鮮果汁,可以用生蘿蔔子一兩,研碎加入藥湯絞汁和丸。
如果臨時製作丸劑來不及,可以按照上述的升降散方臨時配製,非常方便容易,但是每次服用的劑量不妨比原方減輕,並且應該按照原方加入黃酒、蜂蜜調服,也可以加入六一散一倍同服。丸劑也可以用蜜酒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