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毒療法》~ 方劑說明 (7)

回本書目錄

方劑說明 (7)

1. 護養

腸炎傷寒症最須注重護養,此章為本編最重要之一章,望讀者特別注意焉。

新醫學治傷寒症,多得力於護養,多數傷寒死者由於護養疏忽,尤其在熱退將愈之時,每每以誤食及勞動而致死也。

古醫書所謂勞復、食復,即指此勞動或食物而反復也。

多數人以為熱度已退,即食肉、乾飯及有質之菜,既無體溫表,雖有微熱亦不知之。傷寒熱退後,大多數熱度較平時低數分,若僅退至平度,尚未可認為全退也。

用此書之方藥,退熱較普通為速,其注意護養,尤為重要,因熱退為炎症已止,但腸有潰瘍,未能速即結痂愈合,若誤食難化之物,危險極大也。

近年西醫發明傷寒病必須有適當之營養維持體力,否則心臟衰弱易致虛脫而死,故令病人食粉質之食物及沖雞蛋或蒸雞蛋略加水打勻,蒸勿太老,及肉湯等物,成績頗佳,但亦宜注意,如某種食品能令熱度升高則宜改正也。

中國舊俗止准病人飲鍋巴水,全無粉質,營養不足,以致十分衰弱,誤事不少。予主張在初、中期多服煮飯之米湯,須帶白色,略有粉質,含維他命亦多。如能稍多進,則將粥煮爛,稀布絞去未化之米,令病人食之,用豆漿煮熟沖雞蛋及蒸雞蛋均可食。《本草綱目》有兩方,治傷寒發狂用生雞蛋一枚吞服,另方用生雞蛋開水沖服。

據此,則雞蛋生服或沖服兼有治療效能,不僅營養豐富而已。豆漿加蜜少許調服,亦為治傷寒之效方,豆漿含維他命乙、蛋白質及脂肪均多,蜜亦含維乙,兩物皆有極佳之解毒作用,乃傷寒食品之佳者。甜酒釀去渣服之亦有強心之力,維他命亦多,或用以沖蛋亦可。至西瓜汁、蘿蔔汁,前於解毒章已言其重要,有西瓜時須多食西瓜去渣,蘿蔔、胡蘿蔔、藕、梨、甘蔗、番茄、橘取汁均佳。

關於勞動一點,西醫管理甚嚴,不許病人左右轉側,大小便均令病人平臥在床上接之。此層在我國則辦不到,既無此種便盆,亦無能力僱人看護,惟有下床大解時,家人侍病者善為扶持,勿使病人費力為要,臥時亦須有人叮囑勿常左右翻轉,偶爾轉側宜極和緩。

退熱時仍宜注意安靜,不可即下床勞動費力,必須熱退淨六、七日,大解色質正常,始可下床小坐,仍不宜勞動也。

至服此書之藥療法而退熱較常為速者,則其謹慎尤宜加倍,因熱度雖退,腸瘡未愈合,若有疏忽,勞動最為危險也。

關於防免傳染者,須知傷寒、赤痢、霍亂等腸胃炎症,均由細菌從食物傳染,一由食物未煮熟者,二由器具及手沾病菌,又沾食物而入口,所以侍病人,沾染病人糞便、器具、衣褲宜注意洗淨曬透,多煮開水洗器物、洗手,手中抹布宜多備幾塊,輪換煮曬後用,一切細菌經過蒸煮即皆消滅,火酒亦能滅菌(鄉間燒酒太淡者則無殺菌力),所以醫生、護士均常用火酒揩手揩器具,以避免傳染。

白話文:

護養

腸炎傷寒症最需要注重護養,這一章是全書最重要的一章,請讀者特別留意。

現代醫學治療傷寒症,多仰賴護養得當。許多傷寒患者死亡,往往是由於護養疏忽,尤其在退熱將康復之際,常因誤食或過度勞動而致命。古代醫書提及的「勞復」與「食復」,即指因勞動或飲食不當而使病情反覆。

許多人以為體溫下降後,便可吃肉、乾飯或難消化的菜餚。由於缺乏體溫計,即便仍有低燒也無法察覺。傷寒退熱後,體溫通常比平時低幾分,若僅恢復至正常溫度,尚不能視為完全退燒。

使用本書的藥方退熱效果較快,因此需更加謹慎護養。退熱代表炎症停止,但腸道潰瘍尚未癒合,若誤食難消化食物,極度危險。

近年西醫發現,傷寒患者需適當補充營養以維持體力,否則心臟衰弱易導致虛脫死亡。建議病人食用流質食物,如稀釋的蛋液(蒸至半熟)、肉湯等,效果良好。但需留意,某些食物可能引起體溫回升,應調整飲食。

中國舊習僅允許病人喝鍋巴水,缺乏營養,使患者極度虛弱,誤事甚多。我主張在病程初期和中期多喝米湯(帶白沫富含維他命),若患者食慾佳,可將米粥煮爛過濾後食用,或飲用豆漿、蒸蛋等。《本草綱目》記載,生雞蛋可直接吞服或沖熱水服用,不僅營養豐富,亦有治療功效。

豆漿加少許蜂蜜可解毒,富含維他命B、蛋白質及脂肪;甜酒釀去渣後能強心,亦可沖蛋飲用。西瓜汁、蘿蔔汁等(如胡蘿蔔、藕、梨、甘蔗、番茄、柑橘榨汁)均有助康復,前文已提及其重要性。

關於活動限制,西醫嚴格要求患者靜臥,連大小便也不得下床。但國內缺乏相關設備與人力,建議如廁時家人需攙扶避免費力,臥床時也需提醒減少翻身,動作務必輕緩。

退熱後仍需保持靜養,不可立即下床活動,須待體溫完全正常六至七日、糞便狀態穩定後,方可短暫坐起,但仍需避免勞動。若服用本書藥方退熱較快者,更需加倍謹慎,因腸道潰瘍未癒,稍有不慎即可能復發。

預防傳染方面,傷寒、赤痢、霍亂等腸胃炎症皆因食物帶菌感染,可能因未煮熟食物,或器具、雙手沾染病菌間接入口。照護者須徹底清潔患者衣物、器具,煮沸消毒,使用酒精(高度酒)擦拭手部與物品。醫療人員多以此法避免傳染。鄉間低濃度白酒則無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