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毒療法》~ 方劑說明 (3)

回本書目錄

方劑說明 (3)

1. 方劑說明

解毒消炎丸劑,昔年所制名苦參七液丹,復改名芩連丹,歷年方有改動茲述如下:

二十七年所制苦參七液丹方

苦參(六兩),葛根(三兩),黃芩(三兩),黃連(一兩),薑黃(五錢),青蒿(五兩),甘草(一兩,以上七味煎湯),鮮藿香,鮮蘇葉,鮮佩蘭(各六兩),生萊菔子(二兩)

以上四味同搗,加入藥湯同絞汁,再加鮮萊菔汁四兩,侵入滑石二十兩,為大丸,重二錢半。服時打碎,開水泡服。

三十一年因改制小丸,名芩連丸,故多用藥末,減少滑石,方如下:

苦參(二兩),葛根(五兩),黃芩(一兩),黃連(一兩),白芍(一兩),蟬蛻(一兩),象貝(二兩),甘草(二兩),薄荷(一兩),水飛滑石(十四兩)

以上十味研末。

苦參(五兩),葛根(三兩),黃芩(三兩),赤芍(二兩),白芍(三兩),天花粉(三兩),茵陳(三兩),青蒿(三兩),枳殼(一兩),薑黃(一兩),鬱金(一兩),連翹(六兩)

以上十二味煎湯,二道熬濃。

鮮荷葉、鮮蘇葉、鮮藿香、鮮薄荷、鮮茅根各四兩,生萊菔子打碎三兩。以上六味同入石臼搗融,加入藥湯絞汁,再加入萊菔汁八兩,同泛小丸,以上兩種藥稍不同,效驗均佳,茲擬參酌兩方,仍多用滑石,但藥味煎湯者,則照第二方增多如下:

腸炎丸新方

苦參(五兩),葛根(五兩),黃芩(五兩),黃連(二兩),甘草(一兩),茵陳(三兩),白芍(三兩),黃鬱金(四兩),梔子(二兩),連翹(五兩),象貝(三兩),枳殼(二兩),陳皮(二兩),木香(一兩),蔻仁(一兩)

以上十五味煎湯,二道熬稠,浸石膏及藥末如下:象貝一兩,葛根一兩,白芍一兩,水飛滑石二十兩,以上四味研細末。

鮮荷葉八兩,鮮蘇葉、鮮藿香、鮮佩蘭各五兩,生萊菔子打碎二兩。五種入石臼同搗融,再加萊菔汁四兩、馬齒莧汁四兩,和勻,浸藥末及滑石,為大丸或小丸均可。如汁水太多,則可先將冷藥湯浸滑石及藥末曬乾,後浸各種鮮汁做丸更妙。各種鮮藥各地缺乏者,惟多加萊菔汁可也。

藥理說明:中藥滑石即西藥陶土(見後說明),其治腸胃病之效用在物理作用,能吸收細菌之毒素,使發炎部分減輕炎勢,此西藥用之於腹泄及痢疾、霍亂、腸炎等症之意也。予從古方七液丹、甘露消毒丹兩方師得其意,因兩方均為治腸炎、傷寒之效藥。但改良製法,用濃厚藥汁,浸入滑石,使滑石入腸後將藥味徐徐放出,以消炎解毒,發生物理化學兩種效用。最初使用於兩種赤痢病者,著奇捷之效,連用於傷寒病者數人,亦得相同之效。

經十年之實踐,並有新醫師數人之證明(見前),理想可云證實矣。

白話文:

方劑說明

解毒消炎丸劑,最初稱為苦參七液丹,後來改名為芩連丹,歷年來配方略有調整,詳細說明如下:

1927年版本的苦參七液丹配方:

苦參(六兩)、葛根(三兩)、黃芩(三兩)、黃連(一兩)、薑黃(五錢)、青蒿(五兩)、甘草(一兩)。以上七味煎煮成湯。另取鮮藿香、鮮蘇葉、鮮佩蘭(各六兩)、生萊菔子(二兩),搗碎後加入藥湯一起絞汁,再加入鮮萊菔汁四兩,拌入滑石粉二十兩,製成大丸,每丸重二錢半。服用時需將藥丸打碎,用開水沖服。

1931年將藥丸改製成小丸,並改名為芩連丸,配方中藥末用量增加,滑石粉用量減少,配方如下:

苦參(二兩)、葛根(五兩)、黃芩(一兩)、黃連(一兩)、白芍(一兩)、蟬蛻(一兩)、象貝(二兩)、甘草(二兩)、薄荷(一兩)、水飛滑石(十四兩)。以上十味研磨成粉末。

苦參(五兩)、葛根(三兩)、黃芩(三兩)、赤芍(二兩)、白芍(三兩)、天花粉(三兩)、茵陳(三兩)、青蒿(三兩)、枳殼(一兩)、薑黃(一兩)、鬱金(一兩)、連翹(六兩)。以上十二味煎煮成濃縮藥汁,需煎煮兩次。

另取鮮荷葉、鮮蘇葉、鮮藿香、鮮薄荷、鮮茅根(各四兩),生萊菔子打碎(三兩)。以上六味搗碎後,加入煎好的藥汁絞汁,再加入萊菔汁八兩,製成小丸。這兩種配方略有不同,但療效都很好。因此,綜合兩種配方,增加滑石粉用量,並根據第二種配方增加煎煮藥材的用量,形成新的配方:

腸炎丸新方:

苦參(五兩)、葛根(五兩)、黃芩(五兩)、黃連(二兩)、甘草(一兩)、茵陳(三兩)、白芍(三兩)、黃鬱金(四兩)、梔子(二兩)、連翹(五兩)、象貝(三兩)、枳殼(二兩)、陳皮(二兩)、木香(一兩)、蔻仁(一兩)。以上十五味煎煮成濃縮藥汁,需煎煮兩次。

將象貝(一兩)、葛根(一兩)、白芍(一兩)、水飛滑石(二十兩)研磨成細粉。

另取鮮荷葉(八兩)、鮮蘇葉、鮮藿香、鮮佩蘭(各五兩)、生萊菔子打碎(二兩)。將以上五味搗碎,加入萊菔汁四兩、馬齒莧汁四兩,混合均勻,拌入藥粉和滑石粉,製成大丸或小丸。如果汁水太多,可以先將藥汁浸泡滑石粉和藥粉曬乾,再加入各種鮮榨汁液製丸,效果更好。如果某些鮮藥材當地缺乏,可以增加萊菔汁的用量來代替。

藥理說明:中藥滑石相當於西藥的陶土,它治療腸胃疾病的功效主要來自物理作用,能夠吸收細菌毒素,減輕炎症。西藥也用於治療腹瀉、痢疾、霍亂和腸炎等疾病。本方參考了古代的七液丹和甘露消毒丹的配方,這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腸炎和傷寒。本方改良了製法,使用濃縮藥汁浸泡滑石粉,讓滑石粉進入腸道後慢慢釋放藥物,達到消炎解毒的效果,兼具物理和化學兩種作用。最初用於治療兩種赤痢,療效顯著;也用於治療傷寒,療效相同。

經過十年的實踐,並得到多位新醫生的證實,其療效已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