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毒療法》~ 海門翟劍如來函 (1)
海門翟劍如來函 (1)
1. 海門翟劍如來函
第一函:舍親患腸窒扶斯,腹部膨脹雷鳴,下痢如豌豆汁,人事不省,舌苔乾裂,體溫常在三十九度至四十度間,身上有青紅色隆起之圓點,發病已半月光景,中西醫生束手,昔曾閱大作,知溫病三黃丹等實為治腸熱症特效藥,思欲配製,然蘿蔔汁難覓,乞寄藥救人命,感激非淺。
三十五、八、二十七。通訊處:江蘇海門茅家鎮浙寧會館轉交。
第二函:昨奉大札指教,對於病人之措施,照服後已見良效,日前未奉尊書時,已買得萊菔秧搗汁,一部分作飲料,一部分並照尊著配合表裡丹及三黃丹,日服三次,每次二錢,並服西瓜汁、梨汁及西醫甘汞等藥,體溫微低,次日(1日)延名醫某診治,所開方藥為淡豆豉、鮮石斛、甘菊、銀花、連翹等味,並勸病家大黃劑有毒不可服,於是,三黃丹等皆棄而不用,午後熱度升至多四○.五,余乃勸其復服大黃劑,並示溫熱標本捷效及附篇於其父,二日再服三黃丹、表裡丹及瓜果汁等,熱度復降至少三十九.五,一般症狀均改輕。三日,熱度為三十八.七,舌苔薄膩,大便通暢,頭痛較平。
四日,接大札及尊著急性傳染病療法,即照先生所定方煎服後,熱度頓挫,日間為三十八.一,晚為三十八.三,頭痛消失,大便日二次,神智能清爽,淡笑如常,惟有時眩暈,西醫勸吃葡萄酒少量,先生以為何如?九月五日
當即覆函告以葡萄酒可服,葡萄糖可注射。
第三函:來示敬悉,舍親已脫難險境,惟以臥病多日,衰憊殊甚,刻正在調養,一待起床,即執筆致謝,劍於往日不信輪迴鬼神,故於佛學書,素未一顧,閱先生所贈佛學撮要,內多報紙近事徵寶,一改往日思想,其中尤以戒殺為余所信奉(下略)。十月四日。
第四函(因第三函未敘九月六日以後服藥退熱之詳情,故去函請其詳告,得覆函如下):手示敬悉,舍親因食物不慎,險些喪生,渠不欲奉告,今述如下:九月七日,余赴麒麟鎮,九日歸,詢知舍親於七日晨覺飢思食,而豆漿賣盡,粥又未煮,故購食油條二條,豈知至午後,熱度即至三十八.八,九日余歸時,已達三十九.二矣,舌苔又起,神識微昏,急與梨汁、蘿蔔汁以及前所食之丸藥,是日微有升降,十日仍延西醫為注射葡萄糖,並服三黃丸及表裡丹三錢,熱度三十八.八,晚三十九。
十一日,兼服濕溫標準湯,加膽星一錢五分、鮮菖蒲五分,飲葡萄酒少許,熱度三十八.五,晚三十八.六。十二晨飲豆漿少許,湯丸藥皆服,以鮮汁作飲,熱度三十八.一,舌苔稍薄,神智清爽。十三日用烏梅碳五分加入藥內,去膽星、菖蒲,熱三十七.七,晚三十七.八。
十四日,熱度三十七.四,舌苔已薄,微有斑駁,晚未升。十五日早晨,熱度大減為三十六.八,晚三十六.七,舌苔已清。十六日停藥,惟梨汁、葡萄酒等未停,晚熱度仍為三十六.六。
白話文:
第一封信:我親戚患上腸傷寒,腹部脹大且腸鳴聲明顯,腹瀉排出如豌豆汁般的糞便,人已昏迷不醒,舌苔乾裂,體溫持續在39至40度之間,身上出現青紅色的隆起圓點,發病已有半個月,中醫和西醫都束手無策。以前曾讀過您的著作,知道「溫病三黃丹」等是治療腸熱症的特效藥,想自行配製,但找不到蘿蔔汁,懇請您寄藥救命,感激不盡。
寄信日期:8月27日(年份不詳)。通訊地址:江蘇海門茅家鎮浙寧會館轉交。
第二封信:昨日收到您的來信指點,按照方法服藥後已見好轉。在此之前,我們已買到蘿蔔苗搗汁,一部分當作飲料,另一部分依照您書中配方製成「表裡丹」和「三黃丹」,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二錢,同時服用西瓜汁、梨汁及西藥甘汞等。體溫略有下降。次日(1日)請名醫診治,開的藥方包括淡豆豉、鮮石斛、甘菊、銀花、連翹等,並告知病家「大黃劑」有毒不可服用。因此停用「三黃丹」等藥,結果午後體溫升至40.5度。我勸病人重新服用大黃劑,並將您的《溫熱標本捷效》及附錄交給其父親。2日再次服用「三黃丹」、「表裡丹」及瓜果汁後,體溫降至39.5度,症狀普遍減輕。3日體溫38.7度,舌苔變薄,大便通暢,頭痛緩解。4日收到您的來信與《急性傳染病療法》,按方服藥後體溫明顯下降:白天38.1度,晚上38.3度,頭痛消失,每日排便兩次,神志清醒且能談笑,僅偶爾眩暈。西醫建議少量飲用葡萄酒,您認為如何?
回覆:告知可飲葡萄酒並注射葡萄糖。
第三封信:來信已收到,親戚已脫離險境,但因臥病多日仍虛弱,現正調養中,待能起身後會親自致謝。我過去不信輪迴鬼神之說,從未接觸佛學,讀了您贈予的《佛學撮要》,其中列舉報紙報導的實證事例,徹底改變我的觀念,尤其認同「戒殺」主張(以下省略)。
第四封信(因第三封未詳述9月6日後的治療細節,故去信詢問,獲回覆如下):親戚因飲食不慎險些致命,他原不想提及,現說明如下:9月7日我外出,9日返家得知他在7日清晨因飢餓購買油條兩根食用,午後體溫升至38.8度,9日我回來時已達39.2度,舌苔復現且神智略模糊,緊急給予梨汁、蘿蔔汁及先前服用的丸藥,當日體溫小幅波動。10日請西醫注射葡萄糖,並服「三黃丸」及「表裡丹」三錢,體溫38.8度(晚間39度)。11日加服「濕溫標準湯」(添加膽星一錢五分、鮮菖蒲五分)和少量葡萄酒,體溫38.5度(晚間38.6度)。12日晨飲少量豆漿,繼續服用湯藥與丸藥,以鮮果汁為飲品,體溫降至38.1度,舌苔變薄且神智清醒。13日於藥中加入烏梅碳五分並去除膽星、菖蒲,體溫37.7度(晚間37.8度)。14日體溫37.4度,舌苔更薄僅殘斑駁,晚間未升溫。15日晨體溫驟降至36.8度(晚間36.7度),舌苔完全消退。16日停藥,僅續飲梨汁與葡萄酒,晚間體溫維持36.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