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一百一十三方總目 (2)
一百一十三方總目 (2)
1. 一百一十三方總目
(白朮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白朮,附子,甘草,生薑,大棗
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白朮,桂枝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杏仁,生薑,連軺,赤小豆,甘草大棗,梓白皮
梔子柏皮湯,梔子,黃柏,甘草
太陽下篇,計一十四方
大青龍湯,麻黃,甘草,生薑,大棗,桂枝,杏仁,石膏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於桂枝湯內加麻黃石膏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於桂枝湯內去桂加茯苓白朮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甘草,生薑,大棗,蜀漆,龍骨,牡蠣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四味
甘草乾薑湯,二味
芍藥甘草湯,二味
茯苓四逆湯,茯苓,人參,附子,甘草,乾薑
黃連湯,黃連,人參,半夏,乾薑,桂枝,甘草,大棗
小青龍湯,麻黃,芍藥,半夏,五味子,桂枝,甘草,乾薑,細辛
白虎加人參湯,於白虎湯內加人參
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陽明上篇,計四方
小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朴
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豬苓湯,〔豬苓〕,茯苓,澤瀉〔阿膠〕,滑石
茵陳蒿湯,茵陳,梔子,大黃
陽明中篇,計四方
蜜煎導法,一味豬膽導法,一味
大承氣湯,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脾約丸,麻仁,杏仁,芍藥,大黃,枳實,厚朴
少陽篇,計二方
小柴胡湯,柴胡,人參,半夏,甘草,黃芩,生薑,大棗
柴胡桂枝乾薑湯,柴胡,乾薑,桂枝,黃芩,甘草,牡蠣,栝蔞根
合病篇,計五方
桂枝加葛根湯,於桂枝湯內加葛根
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葛根加半夏湯,於葛根湯內加半夏
黃芩湯,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於黃芩湯內加半夏生薑
痰病篇
瓜(帶)〔蒂〕散,甜瓜(帶)〔蒂〕,赤小豆
太陰篇,計二方
桂枝加芍藥湯,於桂枝湯內倍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於桂枝湯內倍加大黃
少陰前篇,計八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三味
附子湯,附子,茯苓,人參,白朮,白芍
麻黃附子甘草湯,三味
吳茱萸湯,吳萸,人參,生薑,大棗
白通湯,蔥白,乾薑,附子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於白通湯內加人尿豬膽汁
真武湯,茯苓,白朮,芍藥,生薑,附子
通脈四逆湯,附子,甘草,乾薑,蔥白
白話文:
一百一十三方總目
白朮附子湯 (去桂加白朮湯): 白朮、附子、甘草、生薑、大棗
甘草附子湯: 甘草、附子、白朮、桂枝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麻黃、杏仁、生薑、連軺、赤小豆、甘草、大棗、梓白皮
梔子柏皮湯: 梔子、黃柏、甘草
太陽下篇 (計十四方)
大青龍湯: 麻黃、甘草、生薑、大棗、桂枝、杏仁、石膏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湯: 在桂枝湯中加入麻黃、石膏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在桂枝湯中去除桂枝,加入茯苓、白朮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甘草、生薑、大棗、蜀漆、龍骨、牡蠣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四味藥
甘草乾薑湯: 兩味藥
芍藥甘草湯: 兩味藥
茯苓四逆湯: 茯苓、人參、附子、甘草、乾薑
黃連湯: 黃連、人參、半夏、乾薑、桂枝、甘草、大棗
小青龍湯: 麻黃、芍藥、半夏、五味子、桂枝、甘草、乾薑、細辛
白虎加人參湯: 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
白虎湯: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陽明上篇 (計四方)
小承氣湯: 大黃、枳實、厚朴
調胃承氣湯: 大黃、芒硝、甘草
豬苓湯: 豬苓、茯苓、澤瀉、滑石
茵陳蒿湯: 茵陳、梔子、大黃
陽明中篇 (計四方)
蜜煎導法: 豬膽汁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脾約丸: 麻仁、杏仁、芍藥、大黃、枳實、厚朴
少陽篇 (計二方)
小柴胡湯: 柴胡、人參、半夏、甘草、黃芩、生薑、大棗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乾薑、桂枝、黃芩、甘草、牡蠣、栝蔞根
合病篇 (計五方)
桂枝加葛根湯: 在桂枝湯中加入葛根
葛根湯: 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葛根加半夏湯: 在葛根湯中加入半夏
黃芩湯: 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在黃芩湯中加入半夏、生薑
痰病篇
瓜蒂散: 甜瓜蒂、赤小豆
太陰篇 (計二方)
桂枝加芍藥湯: 在桂枝湯中加倍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 在桂枝湯中加倍大黃
少陰前篇 (計八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 三味藥
附子湯: 附子、茯苓、人參、白朮、白芍
麻黃附子甘草湯: 三味藥
吳茱萸湯: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白通湯: 蔥白、乾薑、附子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在白通湯中加入人尿、豬膽汁
真武湯: 茯苓、白朮、芍藥、生薑、附子
通脈四逆湯: 附子、甘草、乾薑、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