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三 (9)
傷寒恆論卷三 (9)
1. 傷寒恆論卷三
【闡釋】,本條是上熱下寒,陰陽升降失其常度,陽在上不能下交於陰,故下寒者自寒;陰在下不能上交於陽,故上熱者自熱。鄭氏指稱:「黃連湯乃調和上下之妙劑。」信而有徵。
黃連湯方(校補)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渣,溫服,晝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寒熱並用,以黃連清胃中之熱,乾薑以溫胃中之寒,桂枝通調營衛,半夏降逆,佐黃連嘔吐可止,人參、甘草、大棗和胃安中,但得寒熱平調,嘔吐腹痛自愈。筆者常用此方治胸腹胃中之寒熱錯雜諸證,療效卓著。
十六、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日(橫)〔縱〕(縱:是五行順次反克的形式。),刺期門(穴名,位在乳直下二寸處。)**。**原文108
【鄭論】,按腹滿譫語,陽明之腑證也;脈浮而緊,太陽之表證也。此名曰(橫)〔縱〕,甚不解,定有錯誤。
【闡釋】,鄭氏疑原文定有錯誤。筆者參閱諸家之注,而為匯解,或可釋鄭氏之疑。傷寒腹滿譫語而無潮熱,手足漐漐汗出等為陽明之實證,脈浮而緊獨見寸口,自與太陽、陽明之見證有別。《脈經》云:「浮而緊者名曰弦,弦為肝脈」。《內經》云:「脾主腹」「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又云:「肝主語」。以此推之,肝木旺則侮脾土,則腹滿譫語,侮其所勝,故名曰縱。治法當刺期門,因期門為肝之募,故刺之以泄肝邪。邪去則腹滿譫語自愈。
十七、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脾)〔肺〕也,名曰橫(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刺期門。原文109
【鄭論】,按發熱惡寒,太陽之表證也,大渴飲水,此由寒水逆中,阻其脾中升騰之機,真水不得上升,故大渴,其腹滿者,水溢於中也,幸而自汗與小便利,上下分消,邪有出路,故知其必解也。設若不自汗,不小便,未可言欲解也。原文言肝乘(脾)〔肺〕,不知從何看出,余甚不解。
【闡釋】,鄭氏說:「原文言肝乘肺,不知從何處看出,余甚不解。」筆者亦從上例為之匯解,以釋鄭氏之疑,是否有當,高明正之。肺主皮毛,肺受肝邪則毛竅閉塞,所以發熱,嗇嗇惡寒;木火刑金,津液劫爍,故渴欲飲水;肺失通調水道之功能,所以小便不利而腹滿。
肝邪乘肺,侮其所不勝,故名曰「橫」,刺期門,則肝邪得泄,肺不受侮,毛竅通暢,則自汗出,水道通調則小便利,故病可愈。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三
闡釋:本條所述為上熱下寒的病症,陰陽升降失常,陽氣上升卻不能下降與陰氣交合,所以下半身感到寒冷;陰氣下降卻不能上升與陽氣交合,所以上半身感到發熱。鄭氏認為黃連湯是調和上下虛實的良方,此說可信。
黃連湯方(校正版):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一鬥水煎煮,至剩六升,去渣,溫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二次。此方疑非仲景原方。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此方寒熱並用,黃連清熱,乾薑溫寒,桂枝調和氣血,半夏降逆止嘔,人參、甘草、大棗和胃安中。只要寒熱平衡,嘔吐腹痛就能自愈。我經常以此方治療胸腹胃部寒熱錯雜的症狀,療效顯著。
十六、傷寒腹滿神志不清(譫語),寸口脈浮緊,這是肝氣犯脾的病症,稱為「縱」(五行相克的順序反克),應刺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二寸處)。
鄭氏評論:按理說,腹滿神志不清是陽明腑證;脈浮緊是太陽表證。此方稱之為「縱」,令人費解,應有錯誤。
闡釋:鄭氏懷疑原文有誤。我參考眾多醫家注釋,試作解釋,或可解答鄭氏的疑惑。傷寒腹滿神志不清,沒有發熱惡寒、手足出汗等症狀,是陽明實證,而脈浮緊只見於寸口脈,與太陽、陽明證候不同。《脈經》說:「脈浮緊名曰弦,弦為肝脈。」《內經》說:「脾主腹」、「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又說:「肝主語。」由此推斷,肝木旺盛則克脾土,導致腹滿神志不清,這是肝木侮土,故名「縱」。治療方法應刺期門穴,因為期門是肝的募穴,刺之可泄肝邪,邪去則腹滿神志不清自愈。
十七、傷寒發熱,畏寒怕冷,口渴想喝水,腹部一定脹滿,自汗出,小便量少,病情將要好轉,這是肝氣犯肺的病症,稱為「橫」(五行相克的逆序反克),應刺期門穴。
鄭氏評論:發熱惡寒是太陽表證,口渴想喝水,是因為寒水逆流,阻礙脾的升騰功能,真水不能上升,所以口渴;腹部脹滿是因為水液停滯;幸而自汗出和小便量少,上下皆有邪氣排出,所以知道病情將要好轉。如果不自汗,不小便,還不能說病情將要好轉。原文說肝氣犯肺,不知從何而知,我非常不解。
闡釋:鄭氏說:「原文說肝氣犯肺,不知從何而知,我非常不解。」我也參考上例來解釋,以解答鄭氏的疑惑,是否恰當,有待高明指正。肺主皮毛,肺受肝邪則毛竅閉塞,所以發熱畏寒;木火克金,津液被損耗,所以口渴想喝水;肺失調水道功能,所以小便不利而腹脹。
肝邪犯肺,克其所不勝,故名「橫」,刺期門,則肝邪得以排出,肺不受侵犯,毛竅通暢,則自汗出,水道通暢則小便量少,所以病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