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三 (6)
傷寒恆論卷三 (6)
1. 傷寒恆論卷三
十一、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以火法強迫其發汗。凡燒針、火熏、炙法,皆屬火法。),亡陽(此處的陽,指心陽而言。亡陽即心陽外亡,神氣浮越之謂。),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膝)〔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原文112
【鄭論】,按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浮為陽,邪火亦陽,兩陽相會,邪火內攻,擾亂心君,故驚狂不安之象所由來。致於亡陽二字,所論不切,當是亡陰,庶於此條方為合法,主以救逆湯,亦是斂陰、祛邪、安神之意也。
【闡釋】,鄭氏所云「亡陽二字,所論不切,當是亡陰,庶於此條方為合法。」上篇以火劫而致變者,皆為亡陰,但頭汗出頸項而還,其不得汗顯然矣,觀本條
之去芍藥,其為無汗之故,更顯然矣。篇首誤服大青龍湯而亡陽者,乃為汗多所致,以皆為無汗而致也,豈有無汗而亡陽之理哉?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方(校補)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牡蠣五兩(熬),蜀漆三兩(洗去腥),龍骨四兩,
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蜀漆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用桂枝湯去芍藥之陰柔以助心陽,以治其本;蜀漆辛苦微寒,可滌痰消飲,重用牡蠣助蜀漆消痰飲,配龍骨鎮納浮陽安神而止驚狂,臥起不安。全方共奏溫補心陽,滌痰鎮驚之功,而收調和陰陽之效。用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心陽驟傷,兼痰濁阻竅,神志不寧,甚至驚狂等為主的症候。
十二、火逆下之,因燒針煩(燥)〔躁〕者,(當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原文118
【鄭論】,按火逆則傷陰,未見下症而下之,則傷陰,復又燒針而陰又傷,此煩(燥)〔躁〕之症所由生,而陰虛之象所由見,主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者,是取其調中而交心腎也。
【闡釋】,此先火後下,又加燒針,是經過三誤。故鄭氏說:「此煩躁之症所由生,而陰虛之象所由見。」亦即心陽受傷,而見煩躁不安之狀。故用桂枝甘草以助心陽,龍、牡以止煩躁。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校補)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日三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以桂枝入心助陽,甘草以補養心氣,龍骨牡蠣以收斂浮越之正氣,安神鎮驚,全方有調和陰陽,潛鎮心神之功。陳修園說;此為火逆煩躁者,立交通心腎之法也。」用以治療某些心悸、怔忡、自汗、盜汗、遺精、滑精等證。近人推廣用於治療某些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都有很好療效。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三
十一、病人傷寒脈象浮弱,醫生卻用火療法強迫其發汗(例如燒針、火熏、炙烤等方法),結果導致心陽虧損,出現驚慌失措、坐臥不安的症狀,此時應服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治療。
鄭氏評論認為:傷寒脈象浮弱代表陽氣不足,而醫生又用火療法,兩種陽性因素相衝,導致邪火內攻,擾亂心神,因此出現驚慌不安。原文中“亡陽”的說法並不準確,應是“亡陰”,這樣此方(救逆湯)才能合乎情理,其作用是斂陰、祛邪、安神。
闡釋:鄭氏所說“亡陽不切,當是亡陰”,是指先前用火療法導致的病變都是陰虛,而本條方劑中去除芍藥,正是因為患者無汗,更說明了是陰虛。先前因服用大青龍湯而亡陽的案例,是汗出過多所致,與本條無汗的病因不同,因此沒有無汗而亡陽的道理。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組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牡蠣五兩(熬)、蜀漆三兩(洗去腥)、龍骨四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鬥二升,先煮蜀漆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了芍藥,並加入了蜀漆、龍骨、牡蠣。
方劑功效及應用範圍:
此方去除了桂枝湯中陰柔的芍藥,以加強心陽;蜀漆辛苦微寒,能化痰消水;牡蠣大量使用,助蜀漆化痰消水;龍骨鎮定浮動的陽氣,安神定驚,治療驚慌、坐臥不安。全方溫補心陽,化痰鎮驚,調和陰陽。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心陽驟傷,伴有痰濁阻滯,神志不安,甚至驚慌失措等症狀。
十二、患者因火逆而下瀉,又因燒針而煩躁不安,應服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
鄭氏評論認為:火逆會傷陰,本來就已下瀉損傷陰氣,又用燒針,更加損傷陰氣,因此出現煩躁不安,屬於陰虛的表現。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目的是調和中焦,溝通心腎。
闡釋:此案例先火逆後瀉,又用燒針,是三次錯誤的治療。因此鄭氏說“煩躁是陰虛的表現”,即心陽受損,導致煩躁不安。所以用桂枝甘草補益心陽,龍骨牡蠣止煩躁。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組方: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五升,煮至二升半,過濾藥渣,溫服八合,每日三次。
方劑功效及應用範圍:
此方用桂枝入心助陽,甘草補益心氣,龍骨牡蠣收斂浮越的正氣,安神定驚,調和陰陽,潛鎮心神。陳修園認為,此方是治療火逆煩躁,溝通心腎的良方。用於治療某些心悸、怔忡、自汗、盜汗、遺精、滑精等症狀。現代也應用於治療一些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療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