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三 (5)

1. 傷寒恆論卷三

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一者,必衄,宜桂枝湯。原文56

【鄭論】,按傷寒六七日不大便,有熱結寒結之分,務要察其果係熱結,方可以大承氣湯施之;頭痛亦必審其腦後,方是太陽的候,有熱而必兼見惡寒者為確,有不惡寒而獨發熱者為非。又曰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而在表也,理宜解表。頭痛而衄者,是邪從外解,仍以桂枝湯治之,是隨機斡旋之意,真立法之妙也。

【闡釋】,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者,此因大便不通,由濁陰之氣與裏熱上犯,用大承氣下之,熱清濁降,大便通暢,頭痛發熱,隨之而愈。如果頭痛身熱,而小便清利如常的,雖然不大便六七日,是邪不在裏而仍在表;既然在表,就是桂枝湯證仍未罷,用桂枝湯解表,表解則頭痛發熱自愈。

若頭痛而衄者,此久不大便,其熱較一般表證頭痛之熱為重,傷及陽絡而衄血,則邪亦從外解也。至鄭氏所言不大便有熱結寒結之分,臨證時,必須細心分辨,若係寒結,則當用四味回陽飲加安桂治之。

十、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痛、項強、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原文28

【鄭論】,按此條雖云服桂枝湯,或下之,而仍頭痛、項強、翕翕發熱、無汗,是邪尚在表而未解,仍宜發表為是。至於心下滿而痛,小便不利,是太陽之氣,不從小便而下趨,逆從於上而為心下滿痛,何也?太陽之氣,是由下而上至胸腹也,今既心下痛而小便不利,理應以五苓散方施之,化太陽之氣,俾邪從下解,此方去桂枝加白朮、茯苓,亦是五苓之意。以予拙見,桂枝似不宜去。

【闡釋】,歷代注家對於本條的注釋,各有見解,去桂去芍,尤為爭辨的焦點。鄭氏認為邪尚在表而未解,仍宜發表為是。又云:太陽之氣,是由下而上至胸腹也,今既心下痛而小便不利,理應以五苓散方施之,化太陽之氣,俾邪從下解,……以予拙見,桂枝似不宜去,這是鄭氏獨特的見解。

筆者認為去桂去芍皆非,用桂枝湯以解表,加苓、朮以利水,豈五苓散方中,用桂枝以化氣行水,桂枝豈能去耶?鄭氏之說為妥。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校補)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切),白朮、茯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本云桂枝湯,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即桂枝湯原方去桂加苓、朮而成。此方末云,小便利則愈,重在利水,故去桂枝。加白朮、茯苓健脾除水而利小便,使內停之水飲,盡從下去,則心下滿頭項強痛發熱諸證,皆可隨之而解。此和裏而表自解之法也。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三

九、傷寒患者六七天沒有大便,頭痛發熱的,就給他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說明病邪不在裏,仍在表,應該發汗治療。如果只是頭痛,而且會流鼻血,就應該用桂枝湯。

鄭氏注解:傷寒六七天不大便,有熱結和寒結兩種情況,必須仔細判斷是不是熱結,才能使用大承氣湯。頭痛也要仔細檢查是不是後腦勺痛,這是太陽經的症狀,頭痛伴有惡寒才是確診,單純發熱而無惡寒則不是。小便清澈,說明病邪不在裏而仍在表,應該解表治療。頭痛又流鼻血,是邪氣從外排出,還是用桂枝湯治療,這就是臨機應變的妙法。

闡釋:傷寒六七天不大便,頭痛發熱,是因為大便不通,濁陰之氣與裏熱上犯,用大承氣湯瀉下,熱邪消除,濁氣下降,大便通暢,頭痛發熱也就好了。如果頭痛發熱,但小便清利,雖然六七天不大便,說明邪氣不在裏而仍在表;既然在表,就是桂枝湯的病症還沒好,用桂枝湯解表,表邪解了,頭痛發熱自然就好了。

如果頭痛還流鼻血,這是因為久不大便,體內熱邪比一般的表證頭痛更重,傷到陽絡而流鼻血,邪氣也從外排出。鄭氏所說的熱結寒結,臨床上必須仔細區分,如果是寒結,就應該用四味回陽飲加附子桂枝治療。

十、服用桂枝湯,或者瀉下後,仍然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無汗、心下滿悶微痛、小便不利,就用桂枝湯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朮湯來治療。

鄭氏注解:雖然服用了桂枝湯,或者瀉下後,仍然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無汗,說明邪氣仍在表而未解,仍然應該發汗治療。心下滿悶疼痛,小便不利,這是太陽經的氣機,沒有從小便排出,反而逆流向上,導致心下滿悶疼痛。為什麼呢?因為太陽經的氣機是由下向上走,到達胸腹。現在心下疼痛,小便不利,就應該用五苓散,疏通太陽經的氣機,使邪氣從下排出。這個方子去掉桂枝,加入白朮、茯苓,也是五苓散的思路。依我看,桂枝似乎不應該去掉。

闡釋:歷代注家對此條的解釋各有不同,去掉桂枝或芍藥尤其爭議。鄭氏認為邪氣仍在表而未解,仍然應該發汗治療。又說:太陽之氣是由下向上到達胸腹,現在心下疼痛,小便不利,就應該用五苓散,疏通太陽之氣,使邪氣從下排出……依我看,桂枝似乎不應該去掉,這是鄭氏獨特的見解。

我認為不應該去掉桂枝或芍藥,用桂枝湯解表,加茯苓、白朮利水,難道五苓散中不用桂枝來化氣行水嗎?桂枝怎麼能去掉呢?鄭氏的說法比較合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切),白朮、茯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用水八升,煮成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小便通暢則病癒。原文是桂枝湯,現在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朮。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此方是桂枝湯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朮而成。此方最後說,小便通暢則病癒,重點在利水,所以去掉桂枝。加入白朮、茯苓健脾除濕利小便,使體內停滯的水液從下排出,則心下滿、頭痛、項強、發熱等症狀,都可以隨之解除。這是從裏調和,表邪自然消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