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二 (22)
傷寒恆論卷二 (22)
1. 傷寒恆論卷二
最後鄭氏說:「此方功用頗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余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為薑、附先生。」的確,對於四逆湯能起死回生作用的重現,與善用之而活人無算,直可說是前無古人。
筆者在臨床中,細思此方既能回陽,則凡世之一切陽虛陰盛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見四肢厥逆,腹痛下利,脈微欲絕等症而始用之,一見是陽虛症,而即以此方在分兩輕重上斟酌,效如桴鼓,從未發生任何副作用,實由鄭氏三書之教導也。
四十五、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起臥)〔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原文79
【鄭論】,按下後,至心煩腹滿,起臥不安,總緣下傷中宮之陽,
遂至濁陰上壅,而為腹滿,脾胃之精氣,不能上輸於心,故心煩,此病理應溫中扶陽,何得更行清熱破滯之品,庶覺不合。若果係熱邪,下後而仍舊彌漫,有熱象可憑,則原文定不可少,學者須知。
【闡釋】,下後至心煩腹滿,起臥不安,誠如鄭氏所說,有兩種不同情況。下傷中宮之陽者,應溫中扶陽,理中湯是也。下後熱邪彌漫,有熱象可憑,方可用梔子厚朴湯
梔子厚朴湯方(校補)
梔子十四個(擘),厚朴四兩(炙,去皮),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張隱菴云:「梔子之苦寒,能泄心中之煩熱,厚朴之苦溫,能消脾家之腹滿,枳實之苦寒,能解胃中之熱結。」合之則清熱除煩,氣行則滿自解。
四十六、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原文80
【鄭論】,按大下非微下可比,既稱大下,豈有邪下而不去之理乎?尚見身熱微煩,吾恐陽從外脫,已在幾希,若更吐之,能不速其亡乎?
【闡釋】,大下之後,損及脾胃之陽,形成中焦有寒。從條文中看,身熱不去,微煩,此上焦有熱。治以梔子清上熱,即所以除煩,乾薑溫中散寒。筆者不知鄭氏所指「若更吐之,能不速其亡乎」之意也!
梔子乾薑湯方(校補)
梔子十四個(擘),乾薑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梔子苦寒,清熱除煩;乾薑辛熱,溫中散寒。寒熱異性,功用不同,有是病即用是藥,有何不可。此為寒熱並用之方劑,亦即溫清兩行的治法。至方後所云:「得吐者止後服」。此不通之論,宜刪去。
四十七、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是一種支結而痛,由胸中窒塞不通進一步發展而成。)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胸中煩悶而熱的感覺。胸中窒:胸中痞塞不舒的感覺。),梔子豉湯主之。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儂(虛煩之劇,自覺心中煩亂不寧。),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呼吸時若不能接續的意思。),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指病人平素大便溏薄。)者,不可與服之。原文78、77、76後段、81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二》如下:
鄭氏稱:「此方功效廣泛,若能掌握要領,單一配方可治療數百種病症,根據病情調整藥量,療效更加顯著。我常用此方救治許多人,因此被稱為『薑附先生』。」確實,四逆湯的起死回生之效,以及靈活運用而拯救無數病患的成果,可謂前無古人。
在臨床實踐中細究後發現,此方既能恢復陽氣,則凡因陽虛陰盛所致的病症皆可服用,不必拘泥於四肢冰冷、腹痛腹瀉、脈搏微弱等典型症狀才使用。只要判斷為陽虛證,即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劑量,效果立竿見影且無副作用,此皆受益於鄭氏三部著作的指導。
四十五、傷寒誤用瀉下後,出現心煩腹滿、坐臥不安者,適用梔子厚朴湯。
鄭氏分析:誤下後導致心煩腹滿、坐臥不寧,皆因瀉下損傷脾胃陽氣,致使濁陰滯留而腹滿,脾胃精氣無法上輸至心,故生心煩。此時理當溫補中焦陽氣,若再使用清熱消滯藥物,恐不合病情。但若確屬熱邪未消且伴隨明顯熱證,則原文治法仍有必要,學者需辨明。
說明:誤下後的症狀需分兩種情況處理。若屬中焦陽氣受損,應以理中湯溫補;若為熱邪滯留且有熱證依據,則適用梔子厚朴湯。
梔子厚朴湯組成與用法
梔子十四枚(搗碎)、炙厚朴四兩、水浸炙黃枳實四枚。以三升半水煎取一升半,分兩次溫服,若服後嘔吐則停藥。
方解
梔子苦寒清心除煩,厚朴苦溫消腹滿,枳實苦寒散胃中結熱,三者合用可解熱行氣。
四十六、傷寒誤用猛烈瀉藥後,身熱不退且微煩者,適用梔子乾薑湯。
鄭氏質疑:猛烈瀉下後若仍有身熱微煩,恐陽氣將脫,此時若用催吐之法,恐加速危亡。
說明:此條文中,身熱微煩屬上焦有熱,但大瀉已傷中焦陽氣,故以梔子清上熱、乾薑溫中散寒。鄭氏對「催吐加劇病情」的擔憂未明確指涉何方,此處存疑。
梔子乾薑湯組成與用法
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煎服法同前,但「得吐止服」之論應刪去。
方解
梔子與乾薑寒熱並用,分治上熱中寒,屬溫清兼施之法。
四十七、傷寒五六日誤下後,身熱不退且心區結痛者,表示病未緩解,適用梔子豉湯。若發汗或瀉下後出現煩熱胸悶、虛煩失眠甚至躁動不安者,亦主以梔子豉湯系列加減:氣短加甘草,嘔吐加生薑。但平素大便溏薄者禁用梔子類方劑。
補充說明
- 「心中結痛」指胸中窒塞引發的疼痛,較胸悶更劇。
- 「虛煩懊憹」形容煩躁至坐臥難安。
- 「舊微溏」強調患者原有脾虛便溏則不宜用梔子類方,以免加重寒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