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二 (8)

1. 傷寒恆論卷二

若其人因發汗而元陽外越者,雖周身大熱,舌必潤滑,口必不渴,二便自利,又當以回陽為要,切切不可妄與調胃承氣湯,切記。

【闡釋】,本條《傷寒論》分為兩條。「發汗病不解」至「芍藥附子甘草湯主之」為一條;以下又為一條。鄭氏所按,頗為恰當。但其中特提出元陽外越與血虧火旺,陽陰胃熱之區別,則與歷代注家不同,臨證時應特別注意。元陽外越者,可與大劑四逆或白通湯以回陽為要。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校補)

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芍藥以補陰斂液,附子溫經回陽,佐以甘草,從中調和,使芍、附作用,共同發揮,能夠兼顧氣陰,實屬陰陽雙補、扶正之劑。故用治汗出過多之惡寒屬於陰陽俱虛之證。筆者曾治患風濕疼痛,同時有汗出惡寒證狀,腳攣急,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用大劑量芍藥甘草附子湯治之,芍、甘各用60克,附子80克,連服五劑而痊癒。

二十、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沉是重按才得,遲是跳動的次數緩慢。)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原文62

【鄭論】,據稱發汗後,身疼脈遲,明是裏分有寒也。汗則表陽被奪,而內寒卒起,閉塞經絡,故見身疼。原文以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取薑桂以散陰寒,參芍以養血液,亦屬妥切。

【闡釋】,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此陽氣虛損,陰液耗竭,亦即氣陰兩傷,營血不足也。鄭氏所論「汗則表陽被奪,而內寒卒起,閉塞經絡,故見身疼」。亦屬確切之論。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校補)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劈),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生薑、人參.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桂枝湯有調和營衛,滋陰和陽的作用。本方即桂枝湯倍芍藥生薑加人參而成。倍生薑者,以脈沉遲營中寒也;倍芍藥者,以營不足,血少故也;加人參者,補諸虛也。補營陰而益衛陽,表虛身疼自愈。故汗出太過津液受傷,不能濡養筋脈而身疼痛者;氣血不足之身疼痛;正氣不足,風濕在表之痹證。均可酌用本方治療。

二十一、發汗後,不可更行(行、施也、用也。更行就是再用的意思。)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洗也,即以水冼浴之意思。)之亦喘。原文63、75後段

白話文:

若因發汗導致元陽外泄,即使周身發熱,舌頭也會濕潤光滑,不會口渴,大小便也通暢,此時應以回陽為主,絕對不可隨便使用調胃承氣湯,務必記住。

這段《傷寒論》可分為兩部分。「發汗病不解」到「芍藥附子甘草湯主之」為一部分;其後又是一部分。鄭氏的注解相當恰當,但特別指出元陽外泄與血虛火旺、陽明胃熱的不同之處,則與歷代注家觀點有異,臨床應用時需特別注意。元陽外泄者,可用大劑量的四逆湯或白通湯回陽為主。

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組成:

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切成八片)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五升水煎煮至一升五合,過濾去渣,分三次溫服。

此方中,芍藥滋陰斂液,附子溫經回陽,甘草調和芍藥與附子的作用,使藥效兼顧氣陰,屬於陰陽雙補、扶正的方劑。因此,用於治療汗出過多導致的惡寒,屬於陰陽俱虛的證候。我曾經治療過一位患有風濕疼痛,同時伴有汗出惡寒、腳抽筋、舌淡白苔膩、脈沉細的病人,使用大劑量芍藥甘草附子湯治療,芍藥、甘草各用60克,附子80克,連服五劑即痊癒。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而遲(沉是指重按才能摸到脈搏,遲是指脈搏跳動次數緩慢),宜用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的新加湯。

據說,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遲緩,說明裏分有寒邪。出汗後,表層的陽氣被奪走,內寒突然發作,阻塞經絡,所以出現身體疼痛。原文使用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利用生薑、桂枝散寒,人參、芍藥養血,這也是恰當的。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遲,這是陽氣虛損,陰液耗竭,也就是氣陰兩傷,營血不足。鄭氏所論「汗則表陽被奪,而內寒卒起,閉塞經絡,故見身疼」也是正確的論述。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的組成: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劈開),生薑四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用一鬥二升水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增加了芍藥、生薑、人參。

桂枝湯能調和營衛,滋陰和陽。本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倍芍藥、生薑並加入人參而成。加倍生薑,是因為脈象沉遲,營中寒邪;加倍芍藥,是因為營氣不足,血少;加入人參,是為了補益諸虛。補益營陰,增強衛陽,表虛身疼就能自愈。因此,汗出過多,津液受損,不能濡養筋脈而導致身體疼痛;氣血不足導致的身體疼痛;正氣不足,風濕在表導致的痹證,都可以酌情使用本方治療。

發汗後,不宜再次使用桂枝湯;如果汗出而喘,沒有明顯發熱,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發汗後喝水過多必然喘息,即使用水沖洗(用水洗浴)也會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