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一 (25)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一 (25)

1. 傷寒恆論卷一

本方較大承氣為猛峻,非脈證俱實者不可輕用。現今推廣應用於腸梗阻亦有效。

四十九、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時)所小有潮熱(日晡所:晡,午後三時至五時。所:不定之詞,表約數。),從心(上)〔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原文137

【鄭論】,按重發汗,亦是表而再表之義,再表而邪不去,故復下之,又不大便五六日,邪既不由表解,又不由裏解,固結於中,竟有負隅之勢,所現一派病情,非陷胸湯決不能拔,原文主之,深得其旨。

【闡釋】,太陽病誤汗誤下後,如內無水飲,僅是燥糞內結,此為陽明腑證,可用大承氣湯下之;如內有水飲,熱與水結,則為結胸,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則非大陷胸湯不能治之。徐靈胎說:「大承氣所下者燥糞,大陷胸所下者蓄水,小陷胸所下者黃涎。」乃其經驗之言。故鄭氏說:「原文主之,深得其旨」。

五十、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痙一作痓,是項背強直,角弓反張的證候名稱,有汗的叫「柔痙」,無汗的叫作「剛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原文131後段

【鄭論】,按(胸結)〔結胸〕而項亦強,有如柔痙狀者,此是邪結於胸,阻其任脈流行之氣機而言也。下之以大陷胸丸者,逐其胸中積聚,積聚亦去,任脈通而氣機復暢,故有自和之說也。但痙症則周身手足俱牽強,此獨項強,故稱為如柔痙狀,學者須知。

【闡釋】,結胸的主證,本是心下鞕滿而痛,此證項強如柔痙狀,是病邪偏結於上,胸部鞕滿而不能俯,所以如同柔痙。這種項強是受胸部水熱結聚的影響,和筋脈失養的項強不同,水熱結聚一散,胸部脹滿自消,項強也就可以自愈,所以說下之則和。用大陷胸丸緩攻上部之邪,確為對證。

鄭氏嫚與諸家不同:「此是邪結於胸,阻其任脈流行之氣機而言」。治之以大陷胸丸者,使藥力緩緩而行,驅邪而正不傷,乃峻藥緩攻之法也。胸中積聚去,任脈通而氣機復暢,故自和也。

大陷胸丸方(校補)

大黃半斤,葶藶子半斤(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的藥物組成,為大陷胸湯更加入葶藶子杏仁白蜜而成。因其邪結在胸,胸為肺位,故加杏仁色白入肺,以利肺氣,用葶藶子佐甘遂破飲而瀉下,恐硝黃等藥下行甚速,故緩以白蜜之甘,使藥力緩行,留於胸中,熱結之水,得芒硝而解,葶藶甘遂逐水飲,隨大黃以下行,又為丸煮服,使藥力緩緩而行,驅邪而正不傷,乃峻藥緩攻之法。《醫宗金鑒》用以治水腫腸澼初起,形氣俱實者。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一

此方比大承氣湯更為峻猛,若非脈象與症狀都屬實熱證,不可輕易使用。現今廣泛應用於腸梗阻,亦有一定療效。

四十九、太陽病,過度發汗後又施以下法,導致五六天不大便,舌頭乾燥而口渴,下午時段略帶潮熱(潮熱常見於午後三至五時)。從心窩以下至少腹硬滿劇痛,甚至觸碰都無法忍受者,宜用大陷胸湯治療。

【鄭論】 此症因重複發汗,邪氣未散,再受攻下,更未解病。邪氣既不從表出,也不從裏消,反而盤踞胸腹,形成頑固病勢。此時症狀明顯,非大陷胸湯無法破除邪結,原文治法確實切中要害。

【闡釋】 太陽病誤汗誤下後,若體內無水飲停聚,僅屬燥屎內結,屬於陽明腑實證,可用大承氣湯;但若有水飲與熱邪相結,則成結胸證,範圍從心窩延伸至下腹,硬滿劇痛,此時必須以大陷胸湯治療。徐靈胎曾言:「大承氣湯瀉燥屎,大陷胸湯逐蓄水,小陷胸湯化痰涎。」此屬臨床經驗之談。鄭氏認同原文治法,認為深得醫理。

五十、結胸證,患者頸項強直如柔痙(痙病的一種,指有汗的項背強直、角弓反張症狀),通過攻下可緩解,適合用大陷胸丸。

【鄭論】 結胸證出現頸項強直,類似柔痙症狀,是因邪氣積聚胸中,阻礙任脈氣機運行所致。以「大陷胸丸」攻下,能驅散胸中停積的病邪,任脈恢復通暢,氣機自然調和。不過要注意,典型痙病會全身四肢強直,此證僅限頸項,故稱為「如柔痙狀」,需分辨清楚。

【闡釋】 結胸主要表現為心下硬滿疼痛,此條則強調頸項強直如柔痙,是因病邪集中在上焦,胸中硬滿使身體無法俯屈,狀似柔痙。但此頸強與筋脈失養不同,只要胸中水熱結聚消散,症狀便會自行緩解,故說「下之則和」。用大陷胸丸緩攻上焦邪氣,正是對症之策。

鄭氏觀點另闢蹊徑,認為此症是邪阻任脈氣機所致。大陷胸丸以藥力漸進的方式攻邪而不傷正,屬「峻藥緩攻」之法,待胸中積聚清除,任脈通暢,氣血自然調和。

大陷胸丸方

組成
大黃半斤、葶藶子半斤(炒)、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炒黑)。

製法與服法
將大黃、葶藶子搗碎過篩,再加入杏仁、芒硝研磨如脂狀,混合成散劑。取彈丸大小的一枚,另用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至一升,趁熱一次服下。若未瀉下,隔日再服,以瀉下為有效標準。服藥期間需遵守禁忌。

方解與應用
此方由大陷胸湯加葶藶子、杏仁、白蜜組成。因邪結胸中(肺所主之位),故加杏仁宣肺利氣,葶藶子助甘遂破飲瀉水;白蜜甘緩,令藥效延留胸中,避免硝、黃過快下行。全方製成丸劑緩攻,既逐水熱之結,又不傷正氣。《醫宗金鑒》記載,此方亦適用於水腫、痢疾初起,體質壯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