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一 (19)

1. 傷寒恆論卷一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為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為破瘀逐血之劑。大黃之苦寒,蕩實除熱為君,芒硝之鹹寒,入血軟堅為臣;桂枝之辛溫,桃仁之辛潤,擅逐血散邪之長為使;甘草之甘,緩諸藥之勢,俾去邪而不傷正為佐也。除治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的下焦蓄血證外,筆者推廣以治陽虛體質的婦女月經不調,先期作痛者有良效。近代用之不僅可治瘀血,也能治出血;不僅治下部之瘀血出血,也能治上部之瘀血出血。

三十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就是太陽本經邪熱,由表入裏,並未傳入他經,但蓄於下焦血分的意思。),瘀熱在(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原文124

【鄭論】,按此條所現,實屬瘀熱在腑,理(原書為「裏」)應以行血之品,從腑分以逐之,方於經旨不錯,此以抵當湯治之,較前頗重一格,取一派食血之品以治之,俾瘀血去而腑分清,其病自愈。此方可為女科乾血癆對症之方也。但此方施於果係腑分有瘀血則宜,蓄血則謬;乾血則宜,血枯則謬。總在醫家細心求之,否則方不可輕試也。

【闡釋】,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深入下焦,與血搏結而成蓄血之證,實屬瘀熱在腑,自應以行血之品,從腑分以逐之。鄭氏曰:「此方可為女科乾血癆對症之方也。」所謂乾血癆者,多見於婦女。因五勞所傷,虛火久蒸,乾血內結,瘀滯不通,久則瘀血不去,新血難生,津血不能外榮。

症見經閉不行,身體羸瘦,不思飲食,骨蒸潮熱,肌膚甲錯,面目黯黑等。繼而鄭氏又言:「此方施於果係腑分有瘀血則宜,蓄血則謬,乾血則宜,血枯則謬」。確屬經驗有得之言,殊堪寶貴。

抵當湯方(校補)

水蛭三十條(熬),虻蟲三十個(去翅足熬),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代抵當湯

桃仁,歸尾,生地,肉桂,大黃,芒硝,穿山甲,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為行瘀逐血的峻劑,藥力猛於桃核承氣湯,方中除大黃桃仁外,更有水蛭、虻蟲,水蛭即螞蝗,虻蟲是牛馬身上之蠅也。二味食血去瘀之力,可以直入血絡。惟水蛭、虻蟲二藥,人所罕用,王肯堂《證治準繩》中,訂代抵當湯(丸):桃仁、生地、歸尾,潤以通之;肉桂熱以動之;大黃、芒硝以推蕩之;穿山甲引之以達瘀所也。

代抵當湯常用於熱與瘀血結於下焦有症瘕積聚者,以及婦人經水閉滯者,對肝脾腫大等有一定療效。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一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這個方劑是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具有破瘀逐血的功效。大黃苦寒,瀉實清熱為主藥;芒硝鹹寒,入血軟堅為輔藥;桂枝辛溫,桃仁辛潤,善於逐血散邪,為使藥;甘草甘味,緩和諸藥的藥性,使藥物能祛除邪氣而不傷正氣,為佐藥。除了治療少腹急痛、神志恍惚、小便通暢的下焦蓄血症外,也可廣泛應用於治療陽虛體質的女性月經不調、經期提前並伴有疼痛,療效顯著。現代醫學應用此方,不僅能治療瘀血,也能治療出血;不僅能治療下焦的瘀血出血,也能治療上焦的瘀血出血。

太陽病持續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微弱且沉,但沒有胸悶,病人出現神志不清,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少腹脹滿,小便通暢,下血後就能痊癒。這是因為太陽經邪熱由表入裡,停滞在下焦血分,所以用抵當湯治療。

鄭氏論述 此條所述,實際上是瘀熱停滯於腑臟,應當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從腑臟入手驅逐邪氣,這樣才能符合經方旨意。用抵當湯治療,比之前的治療方法更進一步,選用一些能破血的藥物治療,使瘀血清除,腑臟通暢,疾病自然痊癒。此方也可用于治療女性血虛症。但此方只適用於腑臟確實有瘀血的病例,若只是血液停滯則不適用;血虛則適用,血液枯竭則不適用。總之,醫生必須仔細辨證,否則不能輕易使用此方。

闡釋 太陽經的瘀熱深入下焦,與血搏結形成蓄血的症狀,實際上是瘀熱停滯於腑臟,理應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從腑臟入手驅逐邪氣。鄭氏說:「此方可以治療女性血虛症。」所謂血虛症,多見於女性。由於過度勞累,虛火久耗,導致血液瘀滯不通,久而久之瘀血不去,新血難生,氣血不能滋養肌膚。

症狀表現為月經閉止,身體消瘦,不思飲食,骨蒸潮熱,肌膚粗糙,面色晦暗等。鄭氏又說:「此方適用於腑臟確實有瘀血的病例,若只是血液停滯則不適用;血虛則適用,血液枯竭則不適用」。這確實是經驗之談,非常寶貴。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條(熬制),虻蟲三十個(去翅足熬制),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以上四味藥,用水五升,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

代抵當湯

桃仁,益母草,生地黃,肉桂,大黃,芒硝,穿山甲,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這個方劑是行瘀逐血的峻下之劑,藥力猛於桃核承氣湯,方中除了大黃、桃仁外,還有水蛭、虻蟲。水蛭就是螞蟥,虻蟲是牛馬身上的一種蠅類。這兩種藥物具有很強的破血化瘀之力,可以直接進入血脈。但是水蛭、虻蟲兩種藥物,很少有人使用,王肯堂《證治準繩》中,制定了代抵當湯(丸劑):桃仁、生地黃、益母草,滋潤通利;肉桂溫熱以促進血液循環;大黃、芒硝推動瘀血排出;穿山甲引導藥力到達瘀血處。

代抵當湯常用於熱邪和瘀血結聚在下焦,有症瘕積聚的患者,以及女性經血閉滯的患者,對肝脾腫大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