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一 (10)

1. 傷寒恆論卷一

夫先天之真陽,喜藏而不喜露,藏則命根永固,露則危亡立生,主以真武湯,是重藏陽之意也。

【闡釋】,鄭氏所按,大有卓見,與成無己、張隱菴、陳修圓等之注「仍發熱」為邪氣未解也,太陽之病不解也等不同。鄭氏說:「所現種種病形,非表邪未透之徵,卻是亡陽之候,必是因發汗過度,傷及腎陽。太陽底面,即是少陰,此際發熱者,陽越於外也,心下悸、頭眩、身瞤者,陽氣外亡,而群陰僭上也;振振欲擗地者,陽欲藏而不得也。」實即發汗過度,損及腎陽,主以真武湯,是溫經復陽之意,使陰氣不上逆為病也。

(真武湯方,載少陰篇)

二十二、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滲泄不止的意思,在這裏形容汗多。),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拘急,即屈伸運動不自如。),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原文20

【鄭論】,按發汗而至漏不止,其傷及腎陽也明甚。太陽底面,即是少陰,其人惡風者,外體疏也,小便難者,汗為水液,氣化行於外,而不行於內也。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血液外亡,而筋脈失養也。此際理應以扶陽為是,原文取桂枝加附子湯,意在用附子,取內以固其根蒂,得桂枝,外以祛其未盡之邪,內外兼備,斯無大害,庶不失立方之妙也。

【闡釋】,太陽病的治法,雖然以發汗為主,但以漐漐汁出為佳。今發汗太過,遂漏不止,乃傷及腎陽,腎與膀胱為表裏,腎陽衰則膀胱寒結,故小便難。四肢為諸陽之本,不得陽氣以養之,故微急,且至難以屈伸者。鄭氏謂:「用附子內以固其根蒂,得桂枝外以祛其未盡之邪,內外兼備。」此乃發汗太過,導致陽虛液脫救逆之法也。

桂枝加附子湯方(校補)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桂枝湯乃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之方也,加附子復陽固表,適用於汗出過多,陽氣受耗,津液暫虧的證候。蓋表陽密,則漏汗自止,惡風自罷矣;汗止津回,則小便自調,四肢自柔矣。筆者常用此方治產婦體虛,其脈浮細,舌質淡,苔薄白,漏汗不止,獲得良好效果。

又治陽虛體弱之人患傷風感冒,大都面容蒼白,頭痛,倦怠乏力,惡風寒,舌質淡白,白膩苔,脈浮而細,亦取得滿意療效。近人推廣應用以治陽虛之鼻衄(nǜ女去聲)、便血、尿血或婦人帶下經漏者;陽虛而筋脈失養之證,如腰背拘急酸痛、中風半身強直、手足瘺弱者。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一

先天之真陽,最喜歡潛藏而不喜歡外露,潛藏則生命根本永固,外露則危險死亡馬上就會發生。治療的方法是用真武湯,這就是著重於藏護陽氣的意思。

鄭氏的闡釋有獨到的見解,與成無己、張隱菴、陳修圓等註釋「仍發熱」為邪氣未解、太陽病不解的說法不同。鄭氏認為:所出現的各種病症,並不是表邪未透的徵兆,而是陽氣虛脫的表現,一定是因為發汗過度,傷到了腎陽。太陽經的內在就是少陰經,此時發熱是因為陽氣外溢;心下悸動、頭暈、身體抽搐,是因為陽氣外泄,陰氣乘虛而上;渾身顫抖想捶地,是因為陽氣想要收斂卻無法收斂。實際上就是因為發汗過度,損傷了腎陽,所以要用真武湯溫補經脈,恢復陽氣,使陰氣不上逆而致病。

(真武湯方,詳見少陰篇)

太陽病,〔發汗〕後汗液持續不止(滲泄不止),病人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略微拘緊(屈伸不利),難以屈伸,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

鄭氏認為,發汗後汗液持續不止,明顯損傷了腎陽。太陽經的內在就是少陰經,病人怕風是因為體表疏鬆,小便困難是因為汗液是水液,氣化在外,而不能內行。四肢略微拘緊,難以屈伸,是因為血液外泄,筋脈失養。此時應該扶持陽氣,原文採用桂枝加附子湯,用意是用附子溫補內在,固護根本;用桂枝驅除尚未完全消除的邪氣,內外兼顧,這樣就不會有大礙,才能不辜負這張藥方的妙處。

太陽病的治療,雖然以發汗為主,但以汗液微微滲出為佳。現在發汗過度,汗液持續不止,就損傷了腎陽。腎與膀胱互為表裏,腎陽衰弱則膀胱寒凝,所以小便困難。四肢是諸陽之根本,得不到陽氣滋養,所以略微拘緊,甚至難以屈伸。鄭氏認為:「用附子溫補內在,固護根本;用桂枝驅除尚未完全消除的邪氣,內外兼顧。」這是因為發汗過度,導致陽虛液脫,需要搶救逆轉病情的方法。

桂枝加附子湯方(校補)

桂枝 三兩(去皮) 芍藥 三兩 甘草 三兩(炙)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以上六味藥,用水七升,煮成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原文是桂枝湯,現在加了附子,其餘服藥方法與原文相同。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桂枝湯是仲景諸方之首,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的藥方。加附子可以溫補陽氣,固護表邪,適用於汗出過多,陽氣耗損,津液暫時不足的症狀。表陽密固,則漏汗自然停止,怕風自然消失;汗止津液恢復,則小便自然通暢,四肢自然柔軟。我常用此方治療產婦體虛,其脈浮細,舌質淡,苔薄白,漏汗不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又可以治療陽虛體弱的人患傷風感冒,大多數面色蒼白,頭痛,倦怠乏力,怕風寒,舌質淡白,白膩苔,脈浮而細,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近人推廣應用此方治療陽虛導致的鼻出血、便血、尿血,或婦女帶下經漏;陽虛導致筋脈失養的症狀,如腰背拘緊酸痛、中風半身不遂、手足麻痺無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