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外附 (1)
外附 (1)
1. 外附
夫太陽者,即坎中真陽也;少陰者,即坎水也。陽居二陰之中,陰含一陽之內。人身中一水一火,即在此處攸分。故太陽為人身綱領,主皮膚,統營衛者是也。太陽之氣上升,則水精之陰,即從太陽而上行,從皮膚而出水氣。太陽為外邪乾犯,必由毛竅而入,仲景所以著《傷寒》,皆是從根底上來也。
故太陽之底〔面〕是少陰,少陰之底面即是太陽,所以太陽發汗有亡陽之虞,即此是也。後學不知根底,著春溫,著利證,種種不一,自以為補仲景之不逮,而不知仲景列六經,早已發明其要,惜後人之學識未到,功力未深,自詡以為獨得之秘,而其中亦有好處,不得即為之無用也。總之根底未澈,源頭未清,不得不直言之也。
白話文:
太陽就是坎卦中的真陽,少陰就是坎卦中的水。陽氣居於兩陰之間,陰氣內含一陽。人體中的一水一火,就在這裡分開。因此太陽是人體的綱領,主管皮膚,統御營氣和衛氣。太陽之氣上升,水精之陰就會從太陽向上運行,從皮膚排出水氣。太陽遭受外邪侵犯,必從毛孔進入,張仲景著《傷寒論》,正是從根源著手。
所以太陽的底面是少陰,少陰的底面是太陽,因此太陽發汗有亡陽的危險,就是這個道理。後學者不知根底,著述春溫、利證等各種病症,自以為補充了仲景的不足,卻不知仲景列出六經,早已闡明其要旨。可惜後人學識淺薄,功力不足,自詡為獨特的秘訣,雖然其中也有可取之處,但也不可認為它完全無用。總之,根底未明,源頭未清,不得不直言相告。
【闡釋】,鄭氏於書末附太陽少陰總論者,何故?《醫理真傳》一書,首揭乾坤大旨,而以坎、離為人生立命之根。坎水在人身雖屬陰血,但中有真陽,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為人立命的真種子。離為火,屬陽,氣也,在人身為心。而中一爻來自坤元,真陰寄在其中。
在人身則腎中真陽升發,能使水上交於心,心中真陰能使火下交於腎。氣血循環,周流不息,水升火降,陰平陽秘,使人身體健康,心智煥發,都是坎離互濟交融,一升一降,往來不窮,性命於是乎立。傷寒六經中之太陽,即坎中真陽也;少陰者,即坎水也。六經以太陽為首,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陽,以太陽為寒水之區,主皮膚,統營衛,為一身綱領。然太陽底面,即是少陰腎經,相為表裏也。
白話文:
【解釋】鄭氏在書的最後附上了「太陽少陰總論」,為什麼呢?《醫理真傳》一書,開宗明義地揭示了宇宙的總綱領,並以水火(坎離)作為人生立命的根本。坎卦屬於水,在人體中代表陰血,但其中含有真陽,在人體中為腎臟,一點真陽包藏在兩陰之中,是人立命的真種子。離卦屬於火,代表陽氣,在人體中為心臟。而離卦中的一爻來自坤卦,因此真陰寄居其中。
在人體中,腎中的真陽可以上升,使水液上交於心臟,心臟中的真陰可以下降,使火氣交於腎臟。氣血循環,周而復始,水氣上升,火氣下降,陰陽平衡,使人身體健康,心智明亮,都是因為水火(坎離)相互交融,一升一降,循環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維持。傷寒六經中的太陽經,就是坎卦中的真陽;少陰經,就是坎卦中的水液。六經以太陽經為首,一切病邪初入人體,必定會經過太陽經,因為太陽經被認為是寒水之位,主導皮膚,統管營衛,為全身的綱領。但是,太陽經的下面,就是少陰腎經,兩者相互表裡。
若太陽病過發汗,則傷少陰腎中真陽,而有亡陽之虞。太陽一經為病,有經病,有傷風症,有傷寒症,有兩感症,有腑症。腑症之中,又有蓄尿症,蓄熱症,蓄血症,癃閉症。在六經病證中,最為繁多,變化亦大,其治似簡實難。至少陰一經之病,有由傳經而來,亦有外邪直中少陰經。
少陰經兼屬手少陰心及足少陰腎,係上火下水,而下水中復有真陽,故本經之病,除經症外,尚有協火、協水兩症。在六經中,除太陽經外,本經較其他諸經為復雜,因其為水、火交會之地,元氣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病至此際,是元氣衰極,剝至於根,故少陰病中,重症、死症較多。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過度發汗,可能會傷害到少陰腎中的真正陽氣,有失去陽氣的風險。太陽經所引起的疾病,可以分為經病、風症、寒症、兩感症和腑症。其中腑症又包括蓄尿症、蓄熱症、蓄血癥和癃閉症。在六經病症中,它們的種類繁多,變化大,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治療困難。至少陰一經的病症,可能是由經絡傳遞而來,也可能直接影響到少陰經。
少陰經涉及到手少陰心和足少陰腎,表現出上火下水的特徵,其中下水還包含真正的陽氣。因此,除了經絡病症之外,還有協調火氣和水氣的兩種病症。在六經中,除了太陽經之外,少陰經的複雜性較高,因為它是水和火交匯的地方,也是元氣的根源,人體生命之主。當病情達到這種程度時,表示元氣已經衰竭到極點,根基被削弱,因此在少陰病中,重症和死亡的病例比較多。
仲景立四逆,是專為救這一點元氣說法。又云治三陰厥逆,可知這一點元氣,澈上澈下,包羅天地,此方不獨專為少陰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備,知得此理,便知得薑附之功用也。筆者數十年之經驗,對治陽虛諸種病症,用薑、附少則30克,多達250克,從未發生任何副作用,真是藥到病除。不敢自秘,願與同人共用之,以救世之陽虛患者,功莫大焉。
余自幼小時,即聞老人相傳,有麻腳瘟證,終不知此證是何也?今者曆醫有年,始得其要。夫曰麻腳瘟者,人身衛外之陽不足,卒為陰邪所閉也。然有吐有瀉,皆是陰邪已犯中宮,上下逼迫,而人身元氣係在後天,頃刻將元氣剝盡,能令人死。余曾救多人,一見此症,即用大劑回陽,可以移危為安。
白話文:
張仲景創立了四逆方,專門用來輓救這股基礎的元氣。他又提到,用於治療三陰厥逆,表明這股元氣貫穿全身,涵蓋天地,這個方子不僅專為少陰病設立,還包含了上、中、下三焦的治療方法。瞭解這個原理,就能理解薑和附子的療效。我數十年的臨牀經驗告訴我,在治療陽虛的各種疾病時,使用薑和附子的量從30克到250克不等,從未出現過任何副作用,確實做到了藥到病除。我不願將這種療法祕而不宣,希望與同行共用,以救助世間的陽虛患者,這是最大的功德。
從小我就聽到老人們口耳相傳,有一種麻腳瘟的病症,但從不知其詳情。經過多年的行醫,終於明白了這個病的要點。所謂麻腳瘟,是指人體外部的陽氣不足,突然被陰邪所困。然而,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說明陰邪已經侵犯了中焦,上下夾擊,而人的元氣存於後天,瞬間就可能耗盡,使人死亡。我曾經救過很多人,一看到這種症狀,就立即使用大量回陽藥物,能夠轉危為安。
如斬關丸、四逆湯,皆神效之品。設窮鄉僻壤,覓藥維艱,一遇此等證候,即速搗生薑汁同紅糖服之,如無紅糖,即薑汁亦可;如薑不便,而胡椒亦可,速速吞之,皆能獲效。昧者不識,胡亂施治,未有不速其死者也,願諸公熟記之,至切至切。
【闡釋】,鄭氏釋麻腳瘟病為人身衛外之陽不足,卒為陰邪所閉也,是經驗有得之言。因其病來勢兇猛,頃刻將元氣剝盡,能令人死。即用大劑回陽,如四逆湯、斬關元服之,可以轉危為安。對缺醫少藥之窮鄉僻壤,提出簡便易行之薑汁同紅糖服之,或胡椒速吞之,皆能獲效,足以補醫藥之不逮,彌足珍貴。
白話文:
例如斬關丸、四逆湯,都是療效奇佳的藥方。如果身處貧困偏遠地區,難以取得藥物,一旦遇到這種病狀,就趕緊搗碎生薑汁與紅糖服用;如果沒有紅糖,薑汁也可以;如果薑不便取得,胡椒也可以,趕快吞服,都能發揮功效。那些庸醫不懂得此法,胡亂治療,沒有不加速死亡的,希望各位醫者銘記於心,至關重要!
【闡釋】鄭氏認為麻腳瘟病是因為人體保護外在的陽氣不足,突然被陰邪之氣阻隔閉塞所致,這是經驗之談。由於此病來勢兇猛,片刻間就會耗盡元氣,導致死亡。因此必須使用大劑量的回陽藥,如四逆湯、斬關丸服下,才能轉危為安。對於缺醫少藥的貧困偏遠地區,提出了簡單易行的薑汁與紅糖服用,或胡椒快速吞服的方法,都能發揮療效,足以彌補醫藥的不足,十分珍貴。
斬關丸方,舒馳遠自製(據舒本少陰前篇五條補入)
硫磺五兩,研細末,貫入豬大腸,線劄煮去腸滾水淘數次曬乾,肉桂一兩,白蔻、生附子、花椒、生白朮、吳萸、半夏、雞內金各五錢
以上共為末,飯碾成丸。
醫家治病,務要識得內外兩法,邪有由外而入者,有由內而出者,大有分別。如發熱一證,無論男婦老幼一見發熱,鮮不以為外感也,不知大有分別。余閱歷數十年,方始識得,不敢自秘,以公諸世,亦救世之意也。千古以來,名賢迭出,惜此未剴切詳明也。曰內曰外,何以辨之?證之?由外感者,無論男婦老幼,一經外感,邪從毛竅而入,閉其外出之氣機,人即沉迷倒臥不起,所現頭疼、身痛、惡風、畏寒等等情狀。若由內而出者,無論男婦老幼,人不困倦,起居一切如無病者,但發熱而已。
白話文:
斬關丸方,舒馳遠自製(根據舒本《少陰前篇》五條增補)
硫磺五兩,研製成細末,裝入豬大腸,用線紮緊,煮熟後取出腸衣,用滾水沖洗數次後曬乾,肉桂一兩,白蔻、生 附子、花椒、生白朮、吳萸、半夏、雞內金各五錢
以上各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飯黏和製成丸劑。
醫家治療疾病,一定要懂得辨別內、外兩方的法則,病邪有的由外而入,有的由內而生,大有區別。如發熱一症,無論男女老幼,一旦發熱,大多認為是外感邪氣所致,殊不知大有不同。我經過數十年的閱歷,才認識明白,不敢獨自藏私,拿出來公諸於世,也是救世濟民的善意吧。歷代以來,名醫賢士輩出,可惜對於這一點,沒有切實而詳細地闡明。何謂內、何謂外,憑什麼識別?如何診斷?由外感者,不論男女老幼,一旦遭受外感,邪氣從毛孔侵入,閉塞人體向外輸發的氣機,病人於是昏沉困頓,倒臥不起,出現頭痛、身體疼痛、惡風怕冷等種種病狀。若是由內而生者,無論男女老幼,病人並不睏倦,起居飲食一切如常人,只不過發熱而已。
其間有手心獨發熱者,有上半日發熱者,有下半日發熱者,有夜間發熱者,種種不一。但其人面白、唇青、口不渴、滿口津液,飲食無味,大小便利,不思水飲為據。即有面赤如硃,口紅唇裂、皆在舌上,津液滿口,小便清長,喜飲熱湯上辨之,萬無一失。
【闡釋】,發熱有內、外之分,鄭氏原文剴切詳明,無庸贅述。但筆者認為將《醫理真傳》認病捷要總訣發熱類與之合參,則更為全面,故不憚繁而錄之,以供辨證。發熱而身疼者,外感也(自汗桂枝,無汗麻黃)。發熱而身不疼,飽悶吞酸者,內傷於食也(平胃散加消食行氣之藥)。
白話文:
有些人手掌心獨自發熱,有些人上半天發熱,有些人下半天發熱,有些人晚上發熱,各種情況都不一樣。但這些人共同的特徵是面色蒼白、嘴唇發青、不口渴、滿口津液、飲食無味、大小便正常、不想喝水。如果有人面部紅得像朱砂一樣,嘴唇乾燥裂開,舌頭上也有這些症狀,滿口津液,小便清長,喜歡喝熱湯,就可以根據這些特徵來辨別,萬無一失。
發熱身疼,不惡寒,舌黃而飲冷者,熱傷於裏也(白虎湯加桂枝乾葛)。發熱身疼,惡寒,口不渴者,邪入少陰也(麻黃附子細辛湯)。素稟不足,無故身大熱,舌青欲飲極熱者,元陽外越也,亦有口不渴者,皆同(吳萸四逆湯)。小兒發熱,氣粗口熱者,表裏俱病,內有熱也(人參敗毒散加芩、連、梔子)。
發熱出氣微溫,而口不熱,小便清長,大便不實,素有疾者,元氣不固也(理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白話文:
熱病伴有身痛,但不畏寒,舌苔黃且喜飲冷,這是熱病在體內(內傷熱)的表現,可用白虎湯加入桂枝和幹葛來治療。
熱病伴有身痛和畏寒,且口不口渴,這可能是邪氣進入少陰經的表現,應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進行治療。
素質本就不足,卻莫名地出現高熱,舌色青且想喝極熱的水,這是元陽外洩的表現。也有口不渴的情況,都適用吳萸四逆湯進行治療。
小孩有熱病,呼吸急促,口中發熱,這代表他們同時患有表證和裡證,體內有熱,可用人參敗毒散加入黃芩、連翹、梔子來治療。
熱病發作時,呼吸微溫,口不熱,尿液清澈且排尿頻繁,大便不實,若平時就有疾病,這可能是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使用理中湯或六君子湯類的方子進行調理。
計三條
問曰:俗云服薑附燒乾腎水,果有是說乎?
答曰:子不觀仲景之用薑附,所以回陽也,陽回則津液自生,何以不燒乾腎水而反生津液,生死人而肉白骨乎?此其中大有關鍵,昧者不明陰陽底蘊,畏薑附視若砒霜,不敢輕用,病家亦不敢輕服,相沿成風,牢不可破。猶其不知薑附乃少陰主藥,仲景用之以扶少火而生氣者也。曰:然則薑附其可恆用歟?曰:可。曰:何以知其可恆用也?曰:凡一切陽虛諸症,如少氣、懶言、身重、惡寒、聲低、息短、舌潤、舌黑、二便清利、不思水飲、心悸、神昏、不語、五心潮熱,喜飲熱湯、便血、吐血、閉目妄語,口臭難禁,二便不禁,遺尿遺屎,手足厥逆,自汗,心慌不寐,危候千般,難以枚舉,非薑附何以能勝其任,而轉危為安也乎?曰:然則世之用大黃芒硝以治病者,其故何也?曰:大哉斯問也?曰:夫大黃芒硝乃治壯火食氣之症也。曰:壯火之為病若何?曰:壯火者,是外來之邪熱,入與陽明之燥熱相合,盤據於中,若不急為撲滅,頃刻將真陰灼盡而性命不保,故曰壯火食氣即此。仲景於此,輕則以人參白虎,重則以大承氣、小承氣湯,與夫六味、麥味、雞子黃連潤燥、養陰、救陰諸法,皆一轍也。至所現病情,如氣粗口熱、大渴飲冷、壯熱、煩躁、汗多、身輕、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芒刺滿口,譫語神昏,二便不利,胸腹痞滿,狂叫不休,便血,吐血,種種危候,難以枚舉。如此之病,不惟薑附不用,即一切辛燥之品,皆當禁服也。由是觀之,則醫亦可學也,而用藥之宜熱宜涼,有一定之理也。噫!先生此論,其可為醫門之一助也,實快事也。
白話文:
計三條
問:俗話說服用薑附會燒乾腎臟的水分,真的是這樣嗎?
**答:**你不看看仲景如何使用薑附,它的目的就是溫陽補氣,陽氣回升後津液就會自行產生,為什麼不會燒乾腎臟的水分,反而能生津液,救死扶傷、讓肌肉豐滿呢?這其中有很大的關鍵,無知的人不明白陰陽的道理,把薑附當作「砒霜」,不敢輕易使用,病家也不願意輕易服用,長此以往,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風氣。他們更不知道薑附是少陰的要藥,仲景用來扶助少陽之火,生氣回春的。
問:那麼薑附可以長期服用嗎?
答:可以。
問:為什麼知道薑附可以長期服用呢?
答:凡是一切陽虛的症狀,如氣虛、懶得說話、身體沉重、怕冷、聲音低沉、呼吸短促、舌苔潤澤、舌質發黑、大小便清利、不愛喝水、心悸、神志昏沉、不說話、五心發熱、喜歡喝熱湯、便血、吐血、閉著眼睛胡言亂語、口臭難耐、大小便失禁、遺尿遺屎、手腳冰涼、自汗、心慌失眠,危急情況千變萬化,難以一一列舉,如果不使用薑附,怎麼能應付這些病情,並且轉危為安呢?
問:那麼,世間用大黃芒硝來治病的人,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呢?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大黃芒硝是專門治療壯火實火的症狀的。
問:壯火導致的疾病是什麼樣子?
答:壯火就是來自外界的邪熱,與陽明經的燥熱結合,盤踞在人體內,如果不趕緊撲滅,頃刻間就會灼傷真陰,危及性命,這就是壯火實火的現象。仲景治療這種疾病,症狀較輕的,就用人參白虎湯;症狀嚴重的,就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還有六味湯、麥味湯、雞子黃湯等潤燥、養陰、救陰的各種方法,都是同一個道理。至於出現的症狀,如氣粗口熱、非常口渴、愛喝冷飲、發高燒、煩躁不安、汗多、身體發輕、睜著眼睛睡不著、聲音洪亮、口臭、滿嘴長口瘡,神志昏亂、胡言亂語、大小便不利、胸腹脹滿、狂叫不止、便血、吐血,種種危急情況,難以一一列舉。遇到了這種疾病,不只不能使用薑附,連一切辛燥的藥品都要禁止服用。
由此可見,醫術也是可以學習的,用藥應當溫補還是清涼,都有確定的道理。哎呀!先生這番論述,可以成為醫學界的輔助啊,真是令人欣慰!
【闡釋】,鄭氏此條採取問答形式,說明薑附之功用,並斥服薑附燒乾腎水之說。仲景傷寒論113方中,用附子者有33方,蓋附子純陽之性,能補坎中真陽。《醫理真傳》一書中,有坎卦解、離卦解、氣血兩字作一卦解,君相二火解等,都是說明氣血周流五臟六腑,以及全身,必須相應平衡,始能健康長壽。如有偏盛,必發而為病。
「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火旺者陰必虧,寒甚者陽必衰」。此陽虛陰虛之所由來也。薑附乃陰症主藥,用之以扶少火而生氣者,凡一切陽虛諸症,皆可服之。附子為熱藥之冠,能扶欲絕之火種,又必佐乾薑之辛散,以蕩盡陰邪,迎陽歸舍,故曰回陽。凡陽虛陰盛為病,皆可放膽使用,能早用善用,即不致釀成危候。
白話文:
解釋 鄭氏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說明瞭生薑和附子的藥用功效,並且駁斥了服用生薑和附子會燒乾腎水的說法。在仲景的《傷寒論》113種藥方中,有33種藥方使用了附子,這表明附子具有純陽的特性,能夠補益腎中的真陽。《醫理真傳》一書中,有坎卦解、離卦解、氣血兩字作一卦解、君相二火解等,這些理論都說明瞭氣血在五臟六腑和全身循環流動,必須相應平衡,才能保持健康長壽。如果某一方面過於旺盛,必定會導致疾病。
「氣的餘留就是火,氣的不夠就是寒」。「火旺盛的人陰氣必定虧損,寒氣太過的人陽氣必定衰竭」。這就是陽虛和陰虛的由來。生薑和附子是陰證的主藥,它們被用來扶助微弱的陽氣並生髮陰氣,凡一切陽虛證候都可以服用。附子是熱性藥物的首選,它能夠扶助將要熄滅的陽氣,還需要用辛散的乾薑作為輔佐,以驅散陰邪,讓陽氣歸位,所以說具有回陽的作用。凡是陽虛陰盛導致的疾病,都可以大膽使用生薑和附子。只要用藥及時且得當,就不會導致危急的情況發生。
蓋邪火始能傷陰,真火實能生陰,火盛則水盛,火衰則水衰,故燒乾腎水之說,實屬無稽。筆者臨證數十年來,以善用薑桂附聞於世,用附片少則數十克,多則達二三百克,從未發生任何副作用,蓋即本諸邪火始能傷陰,真火實能生陰之理論。又曰:「然則世之用大黃,芒硝以治病,其故何也"?蓋硝、黃乃治壯火食氣之藥也,食氣者,食盡元陰之氣也。若不急為撲滅,頃刻將真陰灼盡而命不永。
至其所現症狀,如氣粗口熱,大渴飲冷等,非但薑附不可用,即一切辛燥之品,皆當禁服,此又白虎、承氣之用矣。
或問:俗云小兒純陽之體,不宜服薑附,是耶?非耶?
白話文:
邪火會傷陰,但真火卻可以生陰,火盛水也盛,火衰水也衰。所以說薑桂附會燒乾腎水,完全是沒有道理的。我行醫數十年,以擅長使用薑桂附聞名,用附片少則幾十克,多則達到二三百克,從未出現任何副作用,這就是因為遵循了邪火傷陰,真火生陰的理論。
那麼世人為什麼用大黃、芒硝治病呢?因為硝、黃是治療壯火食氣的藥物。食氣,就是耗損元陰之氣。如果不立即撲滅,很快就會把真陰燒盡而導致死亡。
出現氣粗口熱、極度口渴且想喝冷飲等症狀,不僅不能用薑桂附,所有辛燥的藥物都要禁止服用,這時候就要用白虎、承氣湯了。
答曰:小兒者,稚陽也,如初生之萌芽,其質嬌嫩,用藥稍差,即禍生不測,便釀出陽虛種種危候,非薑附何能扶少火而生氣,以助先天危亡之機乎?世人動曰純陽,豈非見之左耶。總之用薑附亦必究其虛實,相其陰陽,觀其神色,當涼則涼,當熱則熱,何拘拘以薑附為咎哉?
【闡釋】,俗說「小兒純陽之體,有熱無寒」。其實此語非是。有初生小兒,生下後其身體即為陽虛者,由其母在妊娠期中,喜食生冷;或因營養不良,以致胎兒在母腹中,即未健康成長,發育不好,其面容皎白,額上顯出青紋,口唇青白,哭時聲不洪亮,舌質淡紅,苔白膩等。
白話文:
小孩就像剛冒出的嫩芽,非常嬌弱,用藥稍微不慎,就會釀成不可預測的禍患,導致陽氣虛弱,出現各種危險徵兆。只有生薑和附子才能溫補陽氣,幫助孩子應對先天的虛弱。有些人說小孩是純陽之體,其實是錯誤的。總之,用生薑和附子要根據孩子的虛實、陰陽情況以及面色,應該涼的時候就涼,應該熱的時候就熱,不要一味地把使用生薑和附子當成錯誤。
亦有小兒患病,注射青鏈黴素,或過服寒涼之劑,有如鄭氏所說:「用藥稍差,即禍生不測,便釀出陽虛種種危候。」上述兩種症狀,則非用薑附以扶少火而生氣,以救危亡不可。總之用薑附必辨其陰陽虛實,何能拘泥於小兒純陽之體,不宜服薑附哉!筆者曾治患兒戴某,生下後三月,即患咳嗽,病勢嚴重,送醫院治療,經注射青黴素半月,病癒出院。在一年中,咳喘斷續發作,住醫院四次。
最後一次診斷為肺氣腫,雖注射針藥及輸液治療,未見減輕,已下病危通知書。患兒面容烏黑,咳時頭傾胸曲,氣喘促,出冷汗,手足冰涼,舌質淡紅,苔白膩。其母在妊娠期中,喜吃生冷瓜果以及冰糕汽水等飲料。根據上述診斷,胎兒在母體內即受損傷,生下後即現陽虛之象。
白話文:
有的兒童患病,注射青黴素,或過量服用寒涼藥物,正如鄭氏所說:「用藥稍微不當,就會產生無法預料的禍患,隨即引發陽虛種種危急症候。」上述兩種情況,如果不採用薑附來溫補少火、生髮陽氣,以挽救危亡,那就沒辦法了。總之,使用薑附一定要辨別陰陽虛實,怎麼能拘泥於小兒純陽之體,不宜服用薑附呢?筆者曾經治療一個兒童患者戴某,出生後三個月,就患有咳嗽,病情嚴重,送醫院治療,注射青黴素半個月後,病情好轉出院。在一年中,咳嗽喘息斷續發作,住院四次。
最後一次診斷為肺氣腫,雖然注射針藥和輸液治療,但是不見好轉,已經下達病危通知書。患兒面容烏黑,咳嗽時頭低下胸部彎曲,氣喘急促,出冷汗,手腳冰冷,舌質淡紅,苔白膩。其母親在懷孕期間,喜歡食用生冷瓜果以及冰糕汽水等飲料。根據上述診斷,胎兒在母體內就已經受到損傷,出生後就出現陽虛症狀。
加之三月即住醫院治療,共有五次,注射青黴素及輸液,損傷陽氣。現已見種種危候,非用薑附以扶陽止咳喘不可。先用四逆湯加麻黃治之;繼用真武湯,最後以理中湯善其後,共服藥三十劑而痊癒。今十年,小孩健康成長,已讀小學矣。
或問:俗云小兒初生,先服開口藥,以下胎毒,免生瘡症,用藥不外大黃、銀花、勾藤、防風、巴豆、大棗等,果可服否?
答云:小兒下地,定要服開口藥,以下胎毒,免生瘡、風症,此皆不經之論。夫小兒居母腹中,母呼一呼,母吸一吸,十月功圓,破衣而出,此時一團真氣養成,有何胎毒?如果有毒,小兒尚可活乎?既經下地,如初出土萌芽,此則一身真氣,本是並無一毫外邪,何得即以戕伐生氣之藥而施之,則無疾反生有疾,不生風因而生風,故有四六風、七天風,十有九死,難以枚舉。此千古之流弊,實千古小兒之大厄也。噫!何世人之不講究理法耶?
白話文:
此外,該小孩在三月時因病住院,治療共五次,注射青黴素和輸液,損傷了陽氣。現在已出現各種危急症狀,必須使用薑附來扶助陽氣,止咳化喘。先用四逆湯加麻黃治療;接著用真武湯;最後以理中湯調養,共服用三十帖藥後痊癒。如今過十年後,小孩健康成長,已經上小學了。
回答
小兒出生後,一定要服用開口藥,以去除胎毒,防止產生瘡症和風症,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小兒在母親腹中時,母親一呼一吸,小兒也跟著一呼一吸,十月懷胎圓滿,破衣而出,此時一身真氣已經養成,哪有什麼胎毒?如果有毒,小兒還能活下來嗎?小兒出生後,就像剛從土裡萌芽的植物,一身真氣原本沒有任何外邪,怎麼能用傷害生氣的藥物來治療,這會無病生有病,不生風反而生風,所以會有四六風、七天風等疾病,死亡率很高,難以計數。這種傳襲千古的錯誤觀念,實在是小兒的巨大禍害。唉!世人怎麼都不講究道理呢?
【闡釋】,鄭氏認為小兒初生下地,不可妄施藥品,力斥世俗用大黃、銀花等藥以下胎毒之非是,並指出其流弊,在當時是很有見地的。現今產科醫院林立,婦女生育小孩多在醫院,此種陋習,已隨之而消失矣。
白話文:
鄭氏認為新生嬰兒剛出生時不應該胡亂使用藥物,強烈反對世俗上使用大黃和銀花等藥材來清除胎毒的做法,並且指出了這種做法會帶來的危害。現在有很多產科醫院,女性大多在醫院生產,這種不良習慣已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