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十 (12)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十 (12)

1. 傷寒恆論卷十

【鄭論】,按寸為陽,尺為陰,寸見浮數,陽邪之徵,尺見(浮)〔自〕澀,血虛之驗。清膿血者,邪氣太盛,逼血下行耳。

【闡釋】,厥陰下利本屬虛寒,今脈反見浮數,是陰病轉陽的脈象。本條陽復太過,由於邪無出路,熱不得泄,以致內傷陰絡,血為熱蒸,腐化為膿,故大便膿血,亦即鄭氏所說:「清膿血者,邪氣太盛,逼血下行耳」。

二、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①;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原文365

【鄭論】,按下利一證,原有因寒、因熱、因濕、因膀胱失職、因中虛、因飲食、種種不一,總要認證分別陰陽實據,學者一見,自有定法,若只見一脈而論證,未免不恰。況脈只數十端,而病有千萬,何得只憑脈一端立法?仲景當不若此,定有遺誤。

【闡釋】,下利一證,應如鄭氏所說:「總要認證分別陰陽實據」,對證用藥,無不立應。但僅憑一脈立說,玄渺難憑,不足為法。

三、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原文371

【鄭論】,按下利而曰熱,法宜清熱,不獨白頭翁湯可治,學者總宜圓通,認理為要。

【闡釋】,下利而有各種熱性證狀的,稱為熱利,有別於寒利。下重則邪滯下焦,不獨白頭翁湯可治,應如鄭氏說「總宜圓通,認理為要。」

白頭翁湯(校補)

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白頭翁清熱活血止腹痛;黃連、黃柏清濕熱,厚腸胃,瀉下焦之火;秦皮亦屬苦寒,有收澀之功。合之有清熱平肝止利之功。本方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有特效;凡屬熱性下痢,無論腸炎痢疾療效都很高。

四、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原文373

【鄭論】,按下利飲水,明是熱傷津液也,故以白頭翁湯清熱之劑主之。

【闡釋】,此條與上條同,凡屬清熱之劑,可隨宜選用,不可執定白頭翁湯為是。

五、下利譫語者,(以)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主之)。原文374

【鄭論】,按下利譫語一證,亦有虛實之不同,不得盡為有燥矢而用小承氣湯,但利有新久之分,譫語有虛實之異,務在臨時斟酌,於飲冷、飲熱、舌潤、舌乾、小便清、黃,如此求之則得矣。

【闡釋】,用承氣湯之目的,是瀉陽明裏實,而不是瀉厥陰之熱,本證所以列入厥陰篇中,一方面因為下利的辨證,連類而及,一方面因為病變源於厥陰,實際上病仍屬陽明。今下利而見譫語,主有燥屎,則下利為熱結旁流,譫語為裏有實熱。裏有實熱,用小承氣湯下其實熱,則下利自止。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十》

【鄭論】
寸脈屬陽,尺脈屬陰。若寸脈出現浮數,是陽邪的表現;尺脈現澀,則是血虛的跡象。所謂“清膿血”,是因邪氣過盛,逼迫血液下行所致。

【闡釋】
厥陰病的下利本是虛寒之證,但脈象若反見浮數,表示陰病轉陽。此條論述陽氣恢復過度,因邪無出路,熱不得散,內傷陰絡,血液被熱蒸腐化為膿,故見大便膿血,正如鄭氏所言:“清膿血者,邪氣太盛,逼血下行耳”。

二、下利,脈沈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鄭論】
下利一證,可由寒、熱、濕、膀胱失職、中虛、飲食等多種因素引起,關鍵在於辨證以分陰陽之實據。醫者一見,自有定法。若僅憑一脈論治,未必恰當。脈象不過數十種,而病症卻有千萬,豈可僅憑脈象立法?仲景當不至於此,恐原文有誤。

【闡釋】
下利一證,正如鄭氏所言,應“總要認證分別陰陽實據”,對症用藥,方能立效。若僅憑脈象立論,未免玄虛難憑,不足為法。

三、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鄭論】
下利稱為“熱”,治法當以清熱為主,並非只有白頭翁湯可用。醫者須靈活變通,以理為要。

【闡釋】
下利伴有熱性症狀者稱為熱利,有別於寒利。下重是邪滯下焦的表現,不必拘泥於白頭翁湯,正如鄭氏所言“總宜圓通,認理為要”。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白頭翁清熱活血止腹痛;黃連、黃柏清濕熱,厚腸胃,瀉下焦之火;秦皮亦苦寒,有收澀之功。合之可清熱平肝止利。此方對細菌性痢疾有特效,凡屬熱性下痢,無論腸炎或痢疾,療效均佳。

四、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鄭論】
下利而欲飲水,顯然是熱傷津液,故以白頭翁湯清熱為主。

【闡釋】
此條與上條同屬熱利,凡清熱之劑皆可選用,不必局限於白頭翁湯。

五、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鄭論】
下利譫語一證,亦有虛實之分,不可一概認定為燥屎而用小承氣湯。且下利有新久之別,譫語有虛實之異,須臨證細辨,從飲冷飲熱、舌潤舌乾、小便清黃等細節推求,方能得出正解。

【闡釋】
用小承氣湯的目的在於瀉陽明裡實,而非瀉厥陰之熱。此證列入厥陰篇,一方面是因下利的辨證相關,另一方面是病源出於厥陰,實際仍屬陽明。下利而見譫語,主因有燥屎,下利為熱結旁流,譫語為里有實熱。故以小承氣湯下其實熱,則下利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