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十 (6)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十 (6)

1. 傷寒恆論卷十

【鄭論】,按六七日不利,至發熱而利,裏已通矣,裏通表暢,發熱亦是病解之機。但其人汗出不止為可慮,可慮者,汗出亡陽,不止,是陽無所附,脫離即在轉瞬,不死何待?

【闡釋】,鄭氏謂「汗出亡陽」,此即辨證大眼目。汗出不止,是陰盛於內,陽浮於外,是謂有陰無陽,故死。

十九、病(人)〔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原文340

【鄭論】,按四肢厥,而無熱形可徵,則為陰盛無疑,寒結於下,未在中上,故不結胸,而獨在小腹,故痛亦在小腹也。

【闡釋】,此種證狀,經常見之。筆者常用大劑回陽之方,如四逆、白通之類,加肉桂、小茴以治之;外則用肉桂、小茴、花椒、橘葉以熨痛處。屢用屢效者。

二十、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原文347

*腹濡脈虛復厥,,明明陰盛陽微,下之則微陽立消,烏得不死?(頂批)

【鄭論】,按脈微而厥,明明陰盛,而非陽盛也。陽盛始能傷血,血傷故不可下,今所見者,陽虛的候,非陰虛的候,何所見而為亡血乎?余甚不解。

【闡釋】,陽盛始能傷血,血傷始見亡血之證,今所見者為陽虛的候,非陰虛的候,故鄭氏曰:「何所見而為亡血乎?余甚不解。」此血虛致厥,下之安得不死!

二十一、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主之。原文351、352

【鄭論】,按四肢厥,而脈細微欲絕,陰盛陽虛之明驗也。此際正宜大劑回陽,茲以當歸四逆湯主之,決非確論,余不敢從。

【闡釋】,本條鄭氏認為係「陰盛陽虛之明驗,正宜大劑回陽,以當歸四逆湯主之,決非確論。」但歷代注家謂手足厥冷,既不同於陽微陰盛的四逆湯證;亦不同於熱深厥深的白虎湯證;更不是陽氣鬱遏於裏,不能透達的四逆散證。而是血虛寒鬱,不能榮於脈中,而四肢失於溫養,所以手足厥寒。

本方不用薑附回陽而亦以四逆名湯者,正像四逆散一樣,以其能治四肢逆冷之故。故鄭氏所說:「決非確論」是當深思的。

當歸四逆湯(校補)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校補)

前方加,生薑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渣,溫分五服。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十

六七天症狀未見好轉,直到發燒腹瀉,表示裡證已通。裡證通暢,表證也隨之舒緩,發燒也是疾病好轉的徵兆。但如果病人持續大量出汗就要注意了,因為汗出損耗陽氣,若汗止不住,陽氣將無處依附,很快就會脫離,性命危在旦夕。

鄭氏認為「汗出亡陽」是辨證的關鍵。持續大量出汗,是體內陰氣過盛,陽氣浮於體表,也就是所謂的有陰無陽,所以會致死。

病人手腳厥冷,說自己沒有結胸症狀,小腹脹滿,按壓疼痛,這是寒邪凝結在膀胱的關元穴。

四肢厥冷,卻沒有發熱的症狀,那就肯定是陰盛無疑了,寒邪凝結在下焦,沒有到達中上焦,所以沒有結胸,而只在小腹,因此疼痛也只在小腹。

這種症狀很常見。我常使用大劑量的回陽藥方,例如四逆湯、白通湯等,再加入肉桂、小茴香;外敷則使用肉桂、小茴香、花椒、橘葉溫熨疼痛處。屢試屢效。

傷寒五六天,沒有結胸症狀,腹部浮腫,脈象虛弱且厥冷,不可服用瀉下藥,這是失血的表現,服用瀉下藥會導致死亡。

腹部浮腫、脈象虛弱且厥冷,分明是陰盛陽微,服用瀉下藥會立刻耗盡微弱的陽氣,怎麼能不死呢?

脈象微弱且厥冷,分明是陰盛,而不是陽盛。陽盛才會傷血,血傷才不能服用瀉下藥。現在看到的症狀是陽虛的表現,不是陰虛的表現,怎麼會是失血呢?我非常不解。

陽盛才會傷血,血傷才會出現失血的症狀。現在看到的症狀是陽虛的表現,不是陰虛的表現,所以鄭氏說:「怎麼會是失血呢?我非常不解。」這是血虛導致厥冷,服用瀉下藥怎麼能不死!

手腳厥冷,脈象細弱將絕,應該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如果病人體內有長期寒邪,應該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治療。

四肢厥冷,脈象細弱將絕,是陰盛陽虛的明顯表現。此時應該使用大劑量的回陽藥物,用當歸四逆湯治療,這並非確切的論斷,我不贊同。

本條鄭氏認為是「陰盛陽虛的明顯表現,應該使用大劑量的回陽藥物,用當歸四逆湯治療,這並非確切的論斷。」但是歷代注家認為手腳厥冷,既不同於陽微陰盛的四逆湯證;也不同於熱深厥深的白虎湯證;更不是陽氣鬱遏於裡,不能透達的四逆散證。而是血虛寒鬱,不能滋養脈絡,而四肢失於溫養,所以手腳厥冷。

本方不用生薑附子回陽,卻也以四逆名湯命名,就像四逆散一樣,因為它能治療四肢逆冷。所以鄭氏所說的:「這並非確切的論斷」是值得深思的。

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以上七味藥,用水八升,煮成三升,去渣,溫服一升,一天三次。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就是上面的方子,再加上生薑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以上九味藥,用水六升,黃酒六升混合,煮成五升,去渣,溫服,分五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