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九 (12)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九 (12)

1. 傷寒恆論卷九

黃連阿膠湯方(校補)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渣,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按黃連阿膠湯一方,乃交陰陽之方,實養陰清熱之方也。夫此方本為少陰熱化症而為心煩不得臥者立法。蓋心煩者,坎中之精不能上交於心;不得臥者,離中之陰不能下降於腎。方中芩、連、芍藥之苦,直清其熱;又得雞子黃以補離中之氣,阿膠以補坎中之精,坎、離得補,陰、陽之氣自調,升、降不乖,而水、火互為其根矣。因本方能育陰制陽,使心腎相交,升降協調,故能治多種失眠症。

筆者治陽虛陰盛之患者,用大劑扶陽藥品,病者服此等熱藥,服至周身發熱難安時,然後與以一劑滋陰之藥,以斂其所復之陽,陽得陰斂,而陽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濟,而病癒矣。所選用之方劑,即此黃連阿膠湯,屢用而效者。又治高血壓及卒中之陰虛火旺,手足心煩熱、面熱赤、或譫妄者。

八、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者,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原文307

【鄭論】,按腹痛、小便不利者,寒結於下也。下利不止者,是陰寒阻截膀胱運行之機也。便膿血者,下利過甚,而腸中之脂膏,亦與之俱下也。主以桃花湯者,溫中化氣,鎮塞海底之意,誠良法也。

【闡釋】,本條敍述桃花湯的證狀較為詳細,當與下條合看,也是屬於虛寒性的下利。鄭氏謂:「主以桃花湯者,溫中化氣,鎮塞海底之意」。方與證合,不再贅述。

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原文306、308

【鄭論】,按桃花湯,乃治少陰虛寒下利的方,若濕熱下利者,斷乎不可。

【闡釋】,此屬少陰病虛寒性的下利便膿血證。脾腎陽氣不足,腸胃虛寒,下焦不能固攝所致。故本證下利,必定滑脫不禁,並有脈沉細或腹痛喜按等虛寒性的脈證,沒有裏急後重和肛門灼熱的感覺,色澤暗晦,或血色淺淡,其氣不臭等;而熱性下利便膿血,血色鮮明,氣味很臭,有裏急後重,肛門灼熱的感覺,兩者根本是不同的。故鄭氏說:「桃花湯乃治少陰虛寒下利的方,若濕熱下利者,斷乎不可」。

此證也可採用針刺法治療,原文未言穴位。常器之云:可刺足少陰幽門、交信二穴。刺以泄其邪,通行其經絡,則其病可愈。

桃花湯方(校補)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九》

黃連阿膠湯方(校正補充版) 配方: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蛋黃兩枚、阿膠三兩。 做法:用六升水先煮前三種藥材,煮至剩兩升時過濾藥渣,加入阿膠融化後稍放涼,再加入雞蛋黃攪勻。每次溫服七合,一日三次。

功效與應用: 此方調和陰陽,具養陰清熱之效,專治少陰熱化證導致的心煩失眠。心煩是因腎陰無法上濟心火,失眠則是心火無法下交腎水。藥方中苓、連、芍藥清熱,雞蛋黃補心氣,阿膠滋腎陰,使水火相濟、陰陽協調,故能改善多種失眠症狀。臨床上亦用於高血壓或中風患者出現陰虛火旺、手足心熱、面赤譫妄等症。

第八條: 少陰病發病數日後,若出現腹痛、小便不暢、持續腹瀉甚至便中帶膿血,適用桃花湯。 註解:此證屬寒邪凝滯下焦,阻礙膀胱氣化功能,嚴重腹瀉導致腸道黏膜損傷。桃花湯能溫中固澀,猶如鎮守海底般穩固下元。

第九條: 少陰病腹瀉帶膿血者可用桃花湯,亦可施針灸治療。 註解:桃花湯僅適用虛寒性腹瀉,特徵為排泄物暗淡無臭、無肛門灼熱感;若屬濕熱型腹瀉(便血色鮮、氣味臭穢、裏急後重)則絕對禁用。針灸可選足少陰腎經幽門、交信等穴以疏通經氣。

桃花湯方(校正補充版) 配方:赤石脂一斤(半量整塊入煎,半量磨粉後服)、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做法:以七升水煮米至熟,去渣後調入赤石脂粉末一方寸匕溫服,每日三次。若一次見效即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