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九 (3)
傷寒恆論卷九 (3)
1. 傷寒恆論卷九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即前麻黃附子細辛湯去細辛之辛散,加甘草之甘緩,此少陰感寒之微發汗法,也是溫經發表的方劑,用以微微發汗以治療病勢較輕的少陰兼太陽表症。近人推廣以治陽虛體質之感冒,寒邪侵入少陰之咳嗽、咽喉痛等證。
五、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原文282
【鄭論】,按陰邪上干,故欲吐而不吐,以致心煩,但欲寐者,少陰之徵,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氣機下泄,腎氣不充於上也。虛、故引水自救,學者於此,當以飲冷、飲熱判之,舌苔之乾、潤判之。因邪熱自利之渴者,當以救腎水為急,因虛自利之渴者,當以救腎陽為先。至小便白,下焦火化不足,虛寒之的候,可以無疑也。
【闡釋】,久病之人,小便黃者,陽氣未絕於內也。至下焦虛寒,不能制陰寒之水,不受陽熱蒸化而小便反白,故知久病而小便白者,皆危候也。少陰病形悉具者,指脈微細而沉,利不止,厥逆,乾嘔而煩。上有虛熱,下有實寒,法當用白通湯治之。然遽投熱藥,上有虛熱相拒,則水藥必將傾吐而出,故需用苦寒之豬膽汁,及鹹寒之童便,引之下行,乃能盡白通湯之力而收其效。但令腎水得從溫化,蒸氣上行,則心煩燥渴可愈,下行之小便,亦將色變矣。
六、病人脈陰陽俱緊,反(出汗)〔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原文283
【鄭論】,按少陰乃封藏之所,脈現細微,乃是本象,今所現者緊,而反汗出,是陽亡於外,上逆而為吐,為咽痛,陽既上逆,而下部即寒,故見自利。
【闡釋】,太陽傷寒,脈陰陽俱緊,是浮而緊;少陰病,則陰陽俱緊,是沉而緊,此為寒邪已直侵少陰。陰證本不當有汗,現在反見汗出,此陰寒太甚,陽虛不能固外而從外脫,則上為吐,下為利。由於陰寒極盛,虛陽上浮,故咽痛,此類咽痛,大多不紅不腫,和實證咽痛完全不同,此為假熱真寒證。治以白通加童便、豬膽汁以回陽固脫,則諸證自愈。
七、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原文286
【鄭論】,按脈既微,本非可汗之證,汗之必亡陽,故曰不可發汗;陽己虛,而尺脈又見澀,澀為血少,更不可以言下,此係根本之地,明示人汗、下之非法,當慎之也。
【闡釋】,此節指出少陰病不可汗、下。然僅以脈來定少陰病,似不妥當,必須結合少陰證其他證狀來判定。少陰病,其脈微,為陽虛,當溫之;尺脈弱澀者,尺主下焦,弱主氣不足,澀主陰不足,亦當溫。此條本為少陰禁汗禁下而設,故不言治。然溫經補陽之附子湯之類,即可治也。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九
將麻黃一兩,與其他三味藥,用七升水先煮麻黃至沸騰,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此方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去細辛,加甘草而成。因去除了細辛的辛散之性,加入甘草的甘緩之性,故為少陰感寒的輕微發汗方法,屬於溫經發表的方劑。用以治療病勢較輕的少陰兼太陽表證。現代應用範圍擴展至治療陽虛體質感冒、寒邪入侵少陰所致的咳嗽、咽喉痛等症狀。
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心煩意亂,只想睡覺,五六天腹瀉且口渴,這是少陰病的表現。身體虛弱,所以想喝水來緩解。如果小便顏色發白,則少陰病的症狀就更明顯了。小便發白是因為下焦虛寒,寒邪入侵,無法正常運化水液,所以小便顏色發白。
鄭氏註解:陰邪入侵上焦,所以想吐卻吐不出,導致心煩意亂,只想睡覺,這些都是少陰病的徵兆。五六天腹瀉且口渴,是因為氣機下泄,腎氣不足。身體虛弱,所以想喝水來緩解。學習者應從飲水冷熱、舌苔乾濕來判斷病情。因邪熱引起的腹瀉口渴,應以補益腎水為先;因虛弱引起的腹瀉口渴,應以溫補腎陽為先。小便發白,說明下焦溫煦不足,虛寒,這是毫無疑問的。
闡釋:久病之人,小便顏色發黃,表示體內陽氣尚未衰竭。若下焦虛寒,無法運化陰寒的水液,水液沒有被陽氣蒸騰化解,反而小便發白,所以久病小便發白都是危急的徵兆。少陰病症狀齊全是指脈象微弱細小而沉,腹瀉不止,四肢厥冷,乾嘔且心煩。這種情況是上焦虛熱,下焦實寒,應該使用白通湯治療。但是直接使用溫熱的藥物,上焦的虛熱會拒抗藥物,導致藥液被嘔吐出來,所以需要先使用苦寒的豬膽汁和鹹寒的童尿引導藥力下行,才能充分發揮白通湯的療效。等到腎水得到溫煦化解,水氣上升,心煩燥渴就能痊癒,小便顏色也會改變。
病人脈象陰陽俱緊,反而出汗,這是陽氣耗損的表現,屬於少陰病,通常伴隨咽喉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鄭氏註解:少陰是收藏精氣的地方,脈象通常細弱,這是少陰的正常表現。現在脈象卻是緊的,而且還出汗,說明陽氣外泄,導致上逆而嘔吐,咽喉疼痛。陽氣上逆,下焦則寒,所以出現腹瀉。
闡釋:太陽傷寒,脈象陰陽俱緊,是浮緊;少陰病,脈象陰陽俱緊,是沉緊,說明寒邪已經直接侵犯少陰。陰證本不應出汗,現在反而出汗,說明陰寒太盛,陽氣虛弱,無法固護肌表,導致陽氣外泄,上焦嘔吐,下焦腹瀉。由於陰寒極盛,虛陽上浮,所以咽喉疼痛。這種咽喉痛大多不紅不腫,與實證咽喉痛完全不同,這是假熱真寒的表現。治療應該使用白通湯加童尿、豬膽汁回陽固脫,那麼各種症狀都會痊癒。
少陰病,脈象微弱,不能發汗,因為陽氣已經耗損;陽氣已虛,尺脈弱澀,更不能服用瀉下藥。
鄭氏註解:脈象微弱,本來就不能發汗,發汗必然會耗損陽氣,所以說不能發汗;陽氣已經虛弱,尺脈又澀,澀脈表示血虛,更不能使用瀉下藥,這是根本的原則,明確指出發汗、瀉下都是錯誤的方法,應該謹慎。
闡釋:這一段指出少陰病不能發汗、瀉下。但是僅僅依靠脈象來判斷少陰病,似乎不夠妥當,必須結合少陰病的其他症狀來判斷。少陰病脈象微弱,是陽氣虛弱,應該溫補;尺脈弱澀,尺脈主下焦,弱表示氣不足,澀表示陰不足,也應該溫補。這一段主要說明少陰病忌汗忌下,所以沒有提到治療方法。但是溫經補陽的附子湯等藥物,就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