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七 (13)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七 (13)

1. 傷寒恆論卷七

若誤汗則熱邪入於肝經而譫語,當如太陽下篇16、17條例,刺期門以泄肝邪,肝之邪熱去,譫語自止。

四、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原文150

【鄭論】,按此條大約當解表而不解表,誤下之,則邪正相搏,結下心下而成痞鞕,以致上之水漿不入,下之利不止,其人心煩,實危亡之首,可不(謹)〔慎〕軟?

【闡釋】,此為太陽少陽並病,本不當下而反下之,三焦氣阻,水道不行,與水相結而成結胸,因而心下鞕。正虛於下則下利不止,邪逆於上則水漿不下,氣結於中則心煩,此乃誤下而成結胸之危候。鄭氏曰:「實危亡之道」。然則坐以待斃耶?筆者認為應大劑回陽收納,待正氣充實,繼用陷胸湯攻之,俟邪去而以溫補調之,斯為得矣。

計二法(據舒本校補)

一、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針炙的一種方法,用針針於一定穴位,以艾裹針體而蒸燒之,以冀發汗。),仍不解者,此為壞病(因治療錯誤致病情發生惡化,證候變亂,而不能稱其名者。)。桂枝不中(就是不中用的意思。)〔之〕也。(現)〔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文16前段

【鄭論】,按太陽證,既經汗、吐、下、溫針,治皆不愈,總其未得病之源委而誤用之也,仍究察其何逆,而隨機治之,然亦不得為之真壞證也。

【闡釋】,太陽證,既經汗、吐、下、溫針的治療,病仍未解,原因是治法不當,使病情變化,成了壞病。鄭氏曰:「仍究察何逆,而隨機治之」。假如發汗、溫針亡陽,則有脈微身寒之變,宜桂枝加附子湯。吐傷中氣,氣逆脈促者,宜生薑半夏湯。下之而寒水下陷,利遂不止,脈濡滑者,宜四逆理中輩。此即原文隨證治之之義矣。

二、〔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原文,266、267

【鄭論】,按太陽之邪不解,應當傳入陽明,何得越位而轉入少陽也?然太陽寒水之氣,亦許結於脅下鞕滿,如此而言。亦可謂轉屬少陽也。迨至乾嘔不欲食,往來寒熱,少陽之本證具也,未經吐、下,可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若已經汗、吐、下,溫針而見譫語,未見柴胡證,似從譫語法治之,亦不得盡目之為壞病也。學者又當於臨證時,細細求之可也。

【闡釋】,本條前段提出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既具少陽主證,脈雖沉緊與證不符,當舍脈從證,可與小柴胡湯治療。後段則述及少陽病誤治的變證及救誤的原則,鄭氏曰:「亦不得盡目之為壞病也,當於臨證時,細細求之可也」。總之誤用汗、吐、下、溫針,非病胃燥,即為血熱。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七

若錯誤使用發汗法,則熱邪會侵入肝經而導致譫語(神志不清),應該按照太陽篇第十六、十七條的治法,針刺期門穴來疏泄肝經的邪氣,肝經的邪熱去除了,譫語自然就會停止。

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生病,卻錯誤地使用下瀉法治療,就會形成結胸(胸部脹滿疼痛),心下痞滿(心窩部脹滿),腹瀉不止,無法進食飲水,病人感到心煩意亂。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必須謹慎小心。

這屬於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的情況,本不應該使用下瀉法,卻錯誤地使用了,導致三焦氣機阻滯,水道不通,與水液結成塊狀而形成結胸,因此心下痞滿。由於正氣虛弱導致下瀉不止,邪氣逆犯於上則無法進食飲水,氣機阻塞於中則心煩意亂。這是誤用下瀉法導致結胸的危急症狀,鄭氏稱其為「危亡之道」。難道只能坐以待斃嗎?我認為應該大量使用回陽救逆的方法,待正氣充實後,再使用陷胸湯攻邪,待邪氣去除後再溫補調養,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太陽病三日,已經使用發汗法治療,即使使用了嘔吐、下瀉或溫針法,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這就是病情惡化,症狀混亂,難以歸類的「壞病」。桂枝湯在此時就沒有效果了。應當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判斷病情逆亂的具體原因,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太陽病證,已經使用發汗、嘔吐、下瀉、溫針等方法治療,但病情仍未好轉,原因是治療方法不當,導致病情變化,形成壞病。鄭氏說:「應該仔細觀察病情逆亂的原因,然後隨機應變治療」。如果發汗、溫針導致陽氣虧虛,則會出現脈象微弱、肢體冰冷的變化,應該使用桂枝加附子湯。如果嘔吐損傷了脾胃之氣,出現氣逆、脈象促數的情況,應該使用生薑半夏湯。如果使用下瀉法導致寒邪下陷,腹瀉不止,脈象濡滑,則應該使用四逆湯之類的溫陽藥物。這就是原文中「隨證治之」的含義。

太陽病沒有治癒,轉而發展為少陽病,表現為脅下脹滿,乾嘔,不想吃東西,寒熱往來,尚未使用嘔吐、下瀉法治療,脈象沉緊,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已經使用過發汗、嘔吐、下瀉、溫針等方法,出現譫語,而沒有少陽病的典型症狀,這就屬於壞病,應當根據譫語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療,也不能完全將其歸類為壞病。學習者應該在臨床實踐中仔細探討。

本條前面提到太陽病沒有治癒而轉變為少陽病,已經出現少陽病的主症,雖然脈象沉緊與症狀不符,但應該捨棄脈象而根據症狀治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後面則講述少陽病誤治後的變化及糾正錯誤治療的原則。鄭氏說:「也不能完全將其歸類為壞病,應該在臨床實踐中仔細探討」。總之,誤用發汗、嘔吐、下瀉、溫針等方法,不是由於胃燥,就是由於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