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七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恆論卷七 (8)

1. 傷寒恆論卷七

【鄭論】,按此條乃太陽風傷衛證。

【闡釋】,太陽風傷衛證,應用桂枝湯解肌。今增項背強幾幾一證,是風邪入於經輸之故。太陽經輸在背,邪入其間,致使經氣不舒,陰滯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去濡養,則項背強幾幾。故用桂枝湯解肌,加葛根以散經輸之邪。

桂枝加葛根湯方(校補)

葛根四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生薑三兩(切)

上六味,以水一鬥,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即桂枝湯加葛根,治桂枝湯證而項背強幾幾者,用桂枝湯治汗出惡風以解表;葛根味甘平,有生津液作用,則滋養筋脈,故能解除項背強直,亦即治項背強幾幾。近人推廣應用此方於營衛不和,太陽經脈不舒之證,如感冒、頭痛、抽搐等;亦有用治高血壓腦動脈供血不足之頭痛而兼項背緊痛者,效果良好。

二、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原文31

【鄭論】,按此條乃寒傷營證,兩證皆未見陽明(並)〔病〕形,又從何分為合病也?總之風主太陽衛分,寒主太陽營分,以有汗無汗判之,用藥自無錯亂之。況陽明有陽明證表形,不得混而言之。

【闡釋】,合病者,或合兩經,或合三經之證而為病。若兩經合病,自必並見兩經之證,此一定之法也。鄭氏謂:「兩證皆未見陽明病形,又從何分為合病也?……況陽明有陽明證表形,不得混而言之」。疑有闕文,實則本條為寒傷營病,在太陽經背部治法。

葛根湯方(校補)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按葛根湯一方,乃肌、表兩解之方,亦太陽、陽明合解之方也。夫風寒之邪,一從肌腠而入,則為桂枝湯症,一從膚表而入,則為麻黃湯症,今以桂枝湯加麻黃、葛根,是從肌腠以達膚表,俾邪直出。太陽與陽明接壤,太陽之邪已在經輸,逼近陽明,此刻陽明不病亦病也。去太陽之邪,即所以救陽明也。

葛根為陽明之主藥,用之以截陽明之路,而邪不敢入,又能鼓舞胃氣上騰,足以助桂、麻祛邪之力。葛根味甘氣涼,能生津液,滋養筋脈,故能解除項背強幾幾。鄭氏在《醫理真傳》中,用治太陽病,兼見項背強幾幾。自汗惡寒,以致吐血者。其在《醫法圓通》中謂係治邪在太陽之經輸,發熱、惡寒、項背強,及邪初入陽明而成的必自下利的二陽合病。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七

鄭氏論述:此條文描述的是太陽經脈受風寒侵襲的病證。

闡釋:太陽經脈受風寒侵襲,導致衛氣受損,可用桂枝湯來疏通肌表。現在又出現項背強痛的症狀,這是風邪侵入經絡所致。太陽經脈循行於背部,邪氣入侵經絡,導致經氣不通暢,陰液滯留不能正常運布,經脈缺乏濡養,因此出現項背強痛。所以用桂枝湯疏通肌表,再加葛根以散解經絡中的邪氣。

桂枝加葛根湯方(校訂版)

葛根四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擘開),生薑三兩(切片)

以上六味藥,用水一斗,先煮葛根至水減二升,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他事項遵循桂枝湯的服用及禁忌事項。

方劑解說及其應用範圍

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了葛根,用於治療符合桂枝湯證候,同時伴有項背強痛的病人。桂枝湯用於治療汗出惡風的症狀以解表;葛根味甘性平,具有生津液的作用,能滋養筋脈,因此能緩解項背強直,也就是治療項背強痛。現代人將此方廣泛應用於營衛不和、太陽經脈不通的病症,例如感冒、頭痛、抽搐等;也可用於治療高血壓腦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伴有項背緊痛,療效良好。

二、太陽病,項背強痛,無汗惡風,葛根湯主治。原文31

鄭氏論述:此條文描述的是營氣受寒的病證,兩個病證都沒有出現陽明經的病症表現,又怎能區分為合病呢?總而言之,風邪主犯太陽經的衛分,寒邪主犯太陽經的營分,根據是否有汗來區分,用藥就不會混淆。況且陽明經有其特有的病症表現,不能混為一談。

闡釋:合病是指同時犯兩經或三經的病證。如果兩種經絡合病,必定同時出現兩種經絡的病症表現,這是固定的規律。鄭氏認為:「兩個病證都沒有出現陽明經的病症表現,又怎能區分為合病呢?……況且陽明經有其特有的病症表現,不能混為一談。」這段話可能缺失部分文字,實際上本條文描述的是寒邪侵犯營氣,在太陽經背部的治療方法。

葛根湯方(校訂版)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擘開)

以上七味藥,用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至水減二升,去上層浮沫,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他事項遵循桂枝湯的服用及禁忌事項。

方劑解說及其應用範圍

葛根湯是疏通肌表、解表裏的方劑,也是治療太陽經、陽明經合病的方劑。風寒邪氣,一部分從肌膚腠理侵入,就成為桂枝湯的病證;一部分從皮膚表面侵入,就成為麻黃湯的病證。現在將桂枝湯與麻黃、葛根合用,就是從肌膚腠理到達皮膚表面,使邪氣直接排出。太陽經與陽明經相鄰,太陽經的邪氣已經到達經絡,逼近陽明經,此時陽明經雖然沒有生病,但也受到影響。去除太陽經的邪氣,也就是挽救陽明經。

葛根是陽明經的主藥,用它來阻斷陽明經的邪氣入侵,邪氣就不敢侵入,還能鼓舞胃氣上升,足以幫助桂枝、麻黃祛除邪氣。葛根味甘性涼,能生津液,滋養筋脈,因此能緩解項背強痛。鄭氏在其《醫理真傳》中,用此方治療太陽病,伴有項背強痛、自汗惡寒,甚至吐血的症狀。在其《醫法圓通》中,認為此方用於治療邪氣停滯在太陽經的經絡,出現發熱、惡寒、項背強痛,以及邪氣初入陽明經而導致的必然腹瀉的二陽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