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七 (6)
傷寒恆論卷七 (6)
1. 傷寒恆論卷七
【鄭論】,按頭汗出,至脈細微,陽微結等語,滿盤俱是純陰之候,何得云必有表也?表像從何徵之?又曰復有裏,以為脈沉者裏也,汗出為陽微,既稱陽微,不得以柴胡湯加之。又曰: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此是正論。少陰、少陽,原有區分,脈沉緊而頭汗出,頭屬三陽,故知非少陰也。
其為陰結者,是指外之寒邪閉束,而非謂少陰之陰寒閉結也,可與小柴胡湯,是從頭汗而得之,若不了了,得屎而解者,裏氣通,則表氣暢也。
【闡釋】,本條主要在辨明少陰與少陽的疑似證。自頭汗出至脈細等症狀,都很象少陰證,但少陰病不應有表證,病人頭汗出,微惡寒,是表證尚在,所以說不是少陰證,而是「陽微結」,這種症候一定有表證也有裏證,邪在半表半裏之間,小柴胡自是對症之方。鄭氏所按,自相矛盾之處甚多,不可從。
十七、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原文58
【鄭論】,按汗、吐、下三法,與亡津液,審其別無他苦,但見陰陽自和者,必能自愈。若現有別證,相機治之,便得也。
【闡釋】,夫汗、吐、下都是治病的大法,如用之不當或用之太過,都能傷及正氣,皆可亡血亡津液,血與津液都是屬於陰,亡血實質上與亡津液是一個意思。如其陰陽能處於協調狀態,就可以自然痊癒。正常人的身體機能,全在陰陽平衡,亦即《內經》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意義。
十八、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不)〔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即子宮),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取〕之。原文143
【鄭論】,按發熱至熱除,表已解也,脈遲身涼,如結胸、譫語,是熱不發於外,而伏於內,因其經水適來後,隨氣機收藏而入於內,故曰熱入血室,病已重也,刺期門,實以泄其邪熱也。
【闡釋】,合下三節,皆言熱入血室之證也。血室在人身體上究在何處,歷代醫家注釋不一。如成無已謂:「血室者,營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也」。柯韻伯說:「血室者,肝也,肝為藏血之臟,故稱曰血室」。但張景岳則謂:「血室即子宮」,筆者認為張氏之說為是,詳見注釋(張景岳云:「子戶,即子宮也,俗名子腸,醫家以衝任之脈盛於此,則月事以時下,故名之曰血室。」)。
此條乃邪傷厥陰血分之證也。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者,借婦人以明血室之所在也。誠如鄭氏所說:「表已解也,熱伏於內,因其經水適來,隨氣機收藏而入於內,故曰熱入於血室」。邪熱入而居之,裏熱已重也,刺期門穴以瀉裏熱,則諸證盡失也。
白話文:
傷寒恆論卷七
鄭氏認為,「頭汗出,脈細微,陽微結」等症狀,都是純陰的表現,為何必定說有表證?表證的徵兆從何而來?又說有裡證,認為脈沉是裡證,汗出是陽微,既然是陽微,就不能用柴胡湯。又說:如果純陰結聚,就不可能有外證,這是正確的論述。少陰、少陽本來就有區別,脈沉緊而頭汗出,頭屬三陽,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
所謂陰結,是指外邪寒氣阻塞,而不是指少陰的陰寒閉結,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是從頭汗的症狀推斷出來的,如果症狀沒有好轉,而大便通暢後症狀解除,那是裡氣通暢,所以表氣也舒暢了。
本條主要在辨別少陰與少陽疑似症狀。從頭汗出到脈細等症狀,都很像少陰證,但是少陰病不應該有表證。病人頭汗出,微惡寒,是表證還在,所以不是少陰證,而是「陽微結」,這種症候一定有表證也有裡證,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小柴胡湯正是對症的藥方。鄭氏的論述,自相矛盾之處很多,不可採信。
凡是疾病,如果發汗、吐瀉、下利或失血、失津液,陰陽自行恢復平衡的,必定自愈。
鄭氏認為,發汗、吐瀉、下利這三種方法,以及失津液,如果仔細觀察沒有其他病症,只是看到陰陽自行恢復平衡的,必定能自愈。如果出現其他病症,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治療,就能痊癒。
發汗、吐瀉、下利都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果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都會傷及正氣,都會導致失血失津液,血和津液都屬於陰,失血實際上和失津液是一個意思。如果陰陽能夠保持協調狀態,就可以自然痊癒。正常人的身體機能,全在陰陽平衡,也就是《內經》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意義。
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剛好來,持續七八天,發熱消除而脈象遲緩,身體冰冷,胸脅部滿悶,像結胸一樣,神志不清,這是熱邪侵入子宮,應該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瀉血。
鄭氏認為,從發熱到熱退,表證已經解除了,脈象遲緩,身體冰冷,像結胸一樣,神志不清,這是熱邪沒有發於外,而潛伏於內,因為月經剛好來後,隨著氣機的收藏而進入體內,所以說是熱邪侵入子宮,病情已經嚴重了,刺期門穴,是用來瀉去邪熱。
這三節都論述了熱邪侵入子宮的症狀。子宮在人體的具體位置,歷代醫家注釋不一。例如成無已認為:「子宮是營血停滯的地方,經脈交會的地方,就是衝脈。」柯韻伯說:「子宮就是肝臟,肝臟是藏血的臟器,所以稱為子宮。」但是張景岳則認為:「子宮就是子宮」,筆者認為張氏的說法正確。
這一條是邪氣侵犯厥陰血分的症狀。說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剛好來,是借婦女來說明子宮的位置。正如鄭氏所說:「表證已經解除了,熱邪潛伏於內,因為月經剛好來,隨著氣機的收藏而進入體內,所以說是熱邪侵入子宮」。邪熱進入並停留在那裡,裡熱已經很重了,刺期門穴瀉去裡熱,那麼所有症狀都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