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恆論》~ 傷寒恆論卷五 (10)
傷寒恆論卷五 (10)
1. 傷寒恆論卷五
【闡釋】,此節乃太陽陽明之脾約證也。獨診之足者,蓋邪熱從足而上,太陽膀胱之津液先虛,故脾被熱灼,而津液澀約,胃被熱蒸,而火氣強盛,故不用承氣之速下,而用麻仁丸之緩攻,以和之也。
又上二條,舒馳遠《再重訂傷寒集注》具載,鄭氏《傷寒恆論》缺之。但舒氏亦疑此兩條非仲景原文,而為叔和錄入,有矛盾。或為鄭氏不錄此二條之原因。
麻子仁丸方(校補)
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有滋腸潤燥緩瀉作用,方中麻仁杏仁潤腸肅肺,因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降有助於通便作用。枳實、厚朴破氣行滯,芍藥養陰,大黃攻下清熱。所以成其潤腸緩下劑,但仍兼攻下破氣。現有中成藥出售,為有效的潤下劑,用於虛弱體質便秘者多效。
白話文:
【解釋】
這一節是討論太陽陽明合病的「脾約證」。之所以特別診察腳部,是因為邪熱從腳部向上蔓延,導致太陽膀胱經的津液先受損耗,因而脾臟被熱邪灼傷,津液運行受阻,胃部受熱蒸灼,火氣旺盛。因此,治療上不選用峻下的承氣湯,而是用麻仁丸緩和攻下,以調和病情。
此外,前兩條內容在舒馳遠的《再重訂傷寒集注》中有記載,但鄭欽安的《傷寒恆論》卻未收錄。舒馳遠也懷疑這兩條並非張仲景的原文,而是王叔和後來補入的,因此存在矛盾。這或許是鄭欽安未收錄這兩條的原因。
麻子仁丸配方(校補)
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製後煉成油脂)。
將以上六味藥材與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劑量,以見效為準。
【方解及應用範圍】
本方具有滋潤腸道、潤燥緩瀉的作用。方中麻子仁和杏仁能潤腸通便、肅降肺氣(因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下降有助於排便)。枳實、厚朴能行氣破滯,芍藥滋養陰液,大黃則攻下清熱。因此,此方為潤腸緩下之劑,但仍兼具攻下破氣之效。現今已有中成藥形式出售,是有效的潤下劑,尤其適用於體質虛弱者的便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