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終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終 (13)

1. 瘥後昏沉

感證瘥後,十餘日,或半月,漸至昏沉者,皆緣發汗未盡,餘邪在於心包故也,或兼潮熱,或兼寒熱似瘧。宜連翹、梔子、豆豉、麥冬、菖蒲、淡竹葉、鉤藤、丹參之類清之解之。

_邵評:_邪在心包,症見昏沉,然有痰熱內伏者,亦見昏沉。宜分辨之。

白話文:

在病癒後,大約十幾天到半個月左右,如果逐漸出現精神渾渾噩噩的情況,這都是因為當時發汗治療未能徹底,導致殘餘的病邪滯留在心包所引起的。可能伴有周期性的發熱,或者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現象。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連翹、梔子、豆豉、麥冬、菖蒲、淡竹葉、鉤藤、丹參等藥物來進行清熱和解毒。

邵評:當病邪停留在心包時,會出現渾渾噩噩的症狀,但同樣的症狀也可能由體內潛伏的痰熱引起。在治療前,應先區分兩者的差異。

2. 汗後頭疼

傷寒發汗後,熱勢略減,頭疼仍在者,邪未盡也,宜再汗之。若汗後反劇而煩擾者,必挾火挾痰,或挾斑疹未透,宜細審之。

_邵評:_頭疼雖是表證,然有肝陽、痰火、濁熱上攻諸內因,且有虛實之不同,當審因治之。若凡大汗後,熱不退,脈不靜者,作危證斷之。或誤發溫病、濕溫之汗,亦反劇。

白話文:

【汗後頭痛】

在傷寒病發汗後,體內的熱度稍微減輕了,但頭痛的症狀仍然存在,這表示病邪尚未完全清除,應該再進行發汗治療。但如果發汗後頭痛反而加重,並且伴有煩躁的症狀,那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火氣或者痰濕,或者是因為皮膚上的斑疹還未完全透出,這時候就應該詳細地診斷病情。

邵氏評論:頭痛雖然通常是表面的病徵,但也可能由肝臟陽氣過盛、痰濕和濁熱向上衝擊等內在原因引起,而且還有虛弱和實證的不同,因此應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如果在大量發汗後,體溫沒有下降,心跳也沒有平穩,這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應該嚴肅對待。另外,如果誤將溫病或濕溫當作普通疾病來發汗,也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3. 解後額熱

如熱退後,額熱未除、目神似覺呆鈍,此胃中余滯未清。額屬陽明,故獨熱,宜清疏之,二陳加連翹、黃芩、山楂、神麯之類清之和之。

_邵評:_胃中痰食邪熱逗留,故額熱未除,陽明行身之前,額為陽位,陽盛則熱也。清、和的是正法。

白話文:

【解決額頭發熱】

如果體溫已經下降,但額頭仍持續發熱,且眼睛神情顯得有些遲鈍,這可能是胃裡還有殘留的消化不良未清除。因為額頭屬於陽明經的位置,所以會單獨感覺到熱。應該使用有清理和疏通效果的藥物,例如在二陳湯的基礎上添加連翹、黃芩、山楂、神麯等藥材,這些藥材可以幫助清理胃部的餘滯,並調理身體。

_邵評:_胃裡的痰濕、食物殘渣以及邪熱停留,導致額頭的熱度無法消散。陽明經位於身體前方,額頭屬於陽性位置,當陽氣過剩時就會感到熱。使用清理與調和的方法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4. 解後腹熱

如身已涼,獨腹熱未除(腹屬太陰,脾有火內伏,故腹獨熱也),此脾火內甚也。養陰中加生白芍,自除。

白話文:

如果身體其他部位已經恢復正常溫度,只有腹部仍然感覺熱(因為腹部是太陰經的範疇,表示脾臟內部有火氣積聚,所以腹部特別熱),這顯示脾臟內部的火氣還很旺盛。在滋養陰液的藥方中加入生白芍,自然就能緩解這個症狀。

5. 瘥後耳聾

感證身涼後,尚有耳鳴、耳聾等症,乃餘邪留於少陽故也。宜養陰藥中加柴胡、菖蒲、鉤藤、池菊、通草、荷葉之類,以清解少陽之郁。

_邵評:_耳聾一症,半屬少陽,然其因不一,有虛實之不同。腎開竅於耳,腎虛精脫,則耳聾也。痰火上升,阻閉清竅,其耳亦聾。又溫暑熱病之耳聾,由於陰虧邪盛,不關少陽,禁用柴胡升提。種種各因,虛實不同,當分別施治。

白話文:

[康復後的聽力障礙]

在感染疾病後身體感到涼冷,如果還出現耳鳴或聽力下降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殘餘的病邪仍留在少陽經絡所致。應在滋養陰津的藥物中加入柴胡、菖蒲、鉤藤、池菊、通草、荷葉等,以清除和緩解少陽經絡的鬱結。

邵評: 聽力障礙這個病症,一半是出現在少陽經絡,然而導致的原因並非單一,存在虛弱和實證的不同情況。腎臟主管耳朵的靈敏度,若腎氣虛弱,精氣流失,就會造成聽力障礙。若是痰火上昇,堵塞了清竅,也會導致聽力下降。此外,溫熱疾病或暑熱病所引發的聽力障礙,通常是因為陰液虧損,邪氣旺盛,與少陽經絡無關,在這種情況下禁止使用柴胡來提升氣血。各種不同的原因,虛弱和實證的情況各有不同,應當區分清楚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6. 瘥後語謇

感證熱退之後,其舌轉動不靈、語言謇澀不清者,亦系邪留肝脾所致。宜加味逍遙散去白朮,加生薑、鉤藤、菖蒲、蒺藜、天蟲之類。

_邵評:_心脾腎三經之脈,皆縈繞於舌。心腎虛則舌不靈動;痰阻脾絡,肝風內擾,則語言謇澀不清。總是虛風痰火為病,須分因治之。

白話文:

在感冒發燒康復後,如果出現舌頭活動不靈活、說話含糊不清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病邪殘留在肝臟和脾臟所導致的。治療上,可以使用改良版的逍遙散,去掉方中的白朮,加入生薑、鉤藤、菖蒲、蒺藜、天蟲等藥材。

根據邵氏的評論:心、脾、腎三條經絡,都環繞著舌頭。當心、腎兩臟虛弱時,舌頭的活動就會變得遲鈍;若是脾臟有痰濕阻塞,加上肝臟風氣內擾,就會使得說話含糊不清。總的來說,這種情況多是由於體虛、風邪、痰濕、火熱等因素引發的疾病,必須根據不同的病因來進行治療。

7. 瘥後不寐

感證熱退之後,夜不欲寐者,胃不和也,溫膽湯和之。驚悸不寧者,心氣虛也(心氣虛而神不斂,當安神以斂心陽),加棗仁、遠志。

白話文:

在疾病發燒康復之後,如果晚上睡不著覺,這通常是因為胃部消化功能還未完全恢復所致,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溫膽湯來調和胃部。

如果感到驚慌失措,情緒不安,這通常代表心臟的功能有些虛弱(心臟功能虛弱會導致精神無法集中,應當安撫精神以收斂心臟的陽氣),這種情況可以在藥方中加入酸棗仁與遠志兩種草藥。

8. 解後咳嗽

如熱退之後,尚有咳嗽未除(病後咳嗽,是肺胃津虧而有餘邪戀肺也),此餘熱在肺也。宜滋養肺胃之陰,其嗽自止,如南沙參、麥冬、骨皮、知母、川貝、川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之類,或加生地、玉竹之類。

_邵評:_凡感外邪而有病者,症見咳嗽,其病為輕,以其邪傳入肺。肺主皮毛,邪從外達也。內傷虛證,見咳則重,五臟傳乘,肺受火刑,水源涸竭,每多死證。故咳嗽一症,虛實病因,當細細分辨而治焉。

白話文:

[解決持續咳嗽問題]

在發燒退去後,如果仍有持續的咳嗽未能消除(這種病後的咳嗽,通常是因為肺和胃的津液不足,且還有殘餘的邪氣影響著肺部),這顯示肺部仍留有餘熱。應該滋養肺和胃的陰分,咳嗽自然就會停止。可用的藥材包括南沙參、麥冬、骨皮、知母、川貝、川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等,或可加上生地、玉竹等。

_邵評:_當人感染外來病毒生病,出現咳嗽症狀時,病情通常較輕,因為病毒進入了肺部。肺主管皮毛,病毒由外部入侵。然而,如果是內傷導致身體虛弱的情況下出現咳嗽,病情就比較嚴重,因為五臟之間相互影響,肺部受到火氣的侵害,水源枯竭,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危險的病情。因此,對於咳嗽這個症狀,我們必須細心辨別虛實病因,並根據情況治療。

9. 瘥後盜汗

感證瘥後,餘熱盜汗不止者,陰虛有火也,當歸六黃湯加減。

_邵評:_陰虧火盛,內蒸燔灼,津液外泄也,育陰瀉火固表為治。

無熱惡寒,而盜汗不止者,陽虛也,黃耆建中湯加減(陽虛營衛不和而汗出也,調和營衛治之)。自汗不止者,亦陽虛也,玉屏風散加牡蠣龍骨收之。

_邵評:_衛陽虛弱,不能固護腠理,表虛而自汗出也。實表固澀之法,此方極驗。

白話文:

在疾病痊癒後,如果持續出現夜晚盜汗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身體陰虛,內部有火熱所致,治療上可採用當歸六黃湯進行調理,藥方劑量可依個人狀況增減。

邵評:這是因為陰虛火旺,導致身體內部過熱,使體內津液無法保留,從而向外流失,治療上應著重滋養陰液、清降火熱以及固表。

如果沒有發燒但感覺畏寒,而且盜汗不止,這可能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可用黃耆建中湯進行調節,藥方成分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身體的營養與防禦功能失調,導致汗液無故排出,治療上需調和營衛功能)

如果白天自汗不止,這也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可用玉屏風散加上牡蠣、龍骨等藥物來收斂汗液。

邵評:這是因為防禦體表的陽氣虛弱,無法固守皮膚毛孔,導致表層虛弱而出汗。使用固表止汗的方法,這個處方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