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8)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8)
1. 痧疹挾痰
凡時感初起,煩悶嘔惡、手足指冷、寸口脈滯,先用解表透疹之藥。痧疹雖透,而病勢不減,滿悶喘急仍在者,此必痧疹挾伏痰也。當豁痰以透疹,前胡、杏仁、象貝、瓜蔞、橘紅、海石、羚羊角、牛蒡、薄荷、桔梗、竹瀝、薑汁之類主之。痰行結解,痧疹外達,而諸症自平。
白話文:
只要一感到季節性的感染剛開始,像是心情煩悶、噁心嘔吐、手腳冰冷、以及有脈搏沉滯的情況,就應先使用能幫助排毒和治療疹子的藥物。即便疹子已經顯現出來,但病情並未見好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仍然存在,這一定代表疹子的問題同時伴隨著潛藏的痰濕。這時候應該要使用化痰來幫助疹子排毒,例如前胡、杏仁、象貝、瓜蔞、橘紅、海石、羚羊角、牛蒡、薄荷、桔梗、竹瀝、薑汁等藥物可以使用。當痰濕排出,結塊消散,疹子得以從體內排出,那麼所有症狀自然會得到緩解。
2. 絡中濕痰
如發熱脘悶、胸脅肩背皆痛,此濕痰竊踞肺胃之絡,痰氣交阻,故痛。宜六安煎去甘草,加桂枝、鉤藤、蒺藜、瓜蔞皮、片薑黃、白殭蠶、木香汁之類通之行之。
傷寒有解表之後,肢體不能動者,此痰入於肝絡故也。當以金星礞石、半夏、瓜蔞、茯苓、陳皮、天蟲、全蠍、薑汁、炒蒺藜、川桂枝、旋覆花之類,以搜入絡之痰,肢自遂矣。如未應,即以養血藥兼之。
白話文:
[濕痰阻絡]
如果出現發燒、上腹部悶脹、胸口、脅肋、肩膀和背部都感到疼痛,這是因為濕痰佔據了肺部和胃部的微細血管,痰與氣流相互阻塞,所以會感覺到疼痛。應該使用六安煎方去掉甘草,再加入桂枝、鉤藤、蒺藜、瓜蔞皮、片薑黃、白殭蠶、木香汁等,以疏通和促進血液循環。
在感冒後,有時會出現身體肢體無法自由活動的情況,這通常是痰滲入肝臟的微細血管所導致的。這時,應該使用金星礞石、半夏、瓜蔞、茯苓、陳皮、天蟲、全蠍、薑汁、炒蒺藜、川桂枝、旋覆花等藥物,以清除滲入微細血管中的痰,這樣肢體就能恢復正常活動。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則可以同時使用補血藥物輔助治療。
3. 解後伏痰
傷寒解表之後,熱勢稍退,但覺目鈍神呆、身重或痛、胸滿不暢者,此胃中有伏痰也,右關脈必沉伏,或沉滑。宜二陳湯,加枳實、瓜蔞、薑汁、竹茹之類,豁之行之。
白話文:
在治療感冒(傷寒)並舒緩表面症狀後,雖然發燒的情況稍微減輕,但你可能還會感到視線模糊、精神呆滯、身體沉重或疼痛、胸部悶脹不舒服,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胃裡有潛藏的痰濕。從把脈來看,通常右邊的關脈(位於手腕,用於判斷脾胃健康)會呈現沉伏,或者沉滑的脈象,這也是痰濕的徵兆。
對於這種情況,適合服用二陳湯,再加入枳實、瓜蔞、薑汁、竹茹等藥材,這些藥物能幫助清除痰濕,讓你感覺更舒暢。
4. 中宮濕痰
如傷寒胸悶、寒熱模糊、噁心不渴者,中宮有濕痰也。二陳湯加枳實、厚朴、紫蘇、茅朮之類和之。
白話文:
如果有人像得了風寒一樣感到胸口悶悶的,冷熱感混亂不清,想吐但又不覺得口渴,這可能是因為脾胃部位有濕痰的問題。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再加入枳實、厚朴、紫蘇、茅朮這一類的草藥來調理身體。
二陳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由濕痰引起的各種症狀。在這裡,我們還會加入一些其他草藥來增強其效果。枳實和厚朴有助於消食化積,紫蘇能散寒解表,而茅朮則有利水除濕的功效。這些草藥的組合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痰,改善相關的不適症狀。
5. 積痰
如發熱胸悶、咳嗽氣急、痰多濃厚者,中宮積痰也。宜燥潤並用,如南星、半夏、瓜蔞、海石、枳實、陳皮、茯苓之類,或導痰湯亦可。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燒、胸口悶痛、咳嗽且呼吸急促、痰量多且濃稠的症狀,這通常是因為身體內部積聚了過多的痰濕。治療上應採取既能燥濕又能潤肺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南星、半夏、瓜蔞、海浮石、枳實、陳皮、茯苓等藥材,或者也可以選擇服用導痰湯來進行治療。
6. 解後余痰
凡傷寒汗解後、斑疹已透後,尚覺餘熱未除、目睛微定者,痰也。眼下黑色者,亦痰。其症必中脘痞悶、少納不飢。宜二陳湯加枳實、麥芽和之。
白話文:
凡是得了風寒病,發汗治療後病情已經紓解,或是出過疹子病情轉好後,仍感覺體內有些微殘留的熱氣,眼睛看東西有時會微微模糊,這都是因為身體裡還殘留著痰濕。如果眼下方出現黑眼圈,這也是痰濕的表現。患者通常會感到上腹部脹滿不舒服,食慾不佳,吃不下多少東西。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服用二陳湯,並加入枳實和麥芽一起調配,以幫助調理身體。
二陳湯是一種中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引起的各種疾病。加入的枳實和麥芽則能進一步增強其化痰、消食的功效。
7. 痰飲
(參《葉案》,語冠諸首)
痰飲證治詳於《金匱》,今述其要。
脈沉弦為飲,面色鮮明為飲。
治飲當以溫藥和之。
飲家咳嗽,當治飲,不當治咳。
外飲治脾,內飲治腎。述仲景法。
白話文:
關於痰飲的診斷與治療在《金匱要略》中有詳細的記載,現在我將其中的重點概述如下:
如果脈象呈現沉而弦的特徵,這通常是體內有水飲停滯的表現。而面色顯得特別鮮明,也可能是水飲造成的症狀。
治療水飲問題,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來調和身體。
對於因水飲導致的咳嗽,我們應該針對水飲來治療,而不是直接處理咳嗽的症狀。
如果水飲問題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我們應從調理脾臟入手;若是內部原因造成的水飲,則需針對腎臟進行治療。這些都是根據張仲景的治療原則所敘述的。
8. 寒邪犯肺飲發
凡外感寒邪,引動宿飲,上逆咳嗽,畏冷發熱,當以溫藥和之。宜桂枝、乾薑、半夏、茯苓、杏仁、炙草。
白話文:
凡是因為外界的寒氣侵襲,導致身體內原有的水濕被激發,往上逆衝造成咳嗽,同時會感覺怕冷並且發燒。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溫性藥物來調和身體。適合用的藥材有桂枝、乾薑、半夏、茯苓、杏仁、炙甘草。
9. 溫邪犯肺飲發
如溫邪上犯氣分,以致伏飲內發,上擾乘肺,肺氣不降,喘不得臥,發熱無休,或見咳紅,亦屬絡熱。宜桂枝合越婢法,以開太陽,使濁飲下趨;且桂枝得石膏辛涼,仍不礙於溫邪之治,用石膏、桂枝、半夏、茯苓、澤瀉、杏仁、米仁、白芍、甘草。
白話文:
如果溫熱的邪氣侵犯了肺部的氣分,導致潛藏在體內的痰飲被激發,向上幹擾肺部功能,使得肺氣無法順利下降,因而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躺的症狀,並持續發燒沒有停止,有時還會咳嗽帶血,這也屬於血管熱度過高的問題。應該使用桂枝和越婢的療法,以疏通太陽經脈,讓體內的濁重痰飲向下排出;而且桂枝與石膏的辛涼性質相結合,對治療溫熱邪氣也不會產生妨礙。所使用的藥物包含石膏、桂枝、半夏、茯苓、澤瀉、杏仁、米仁、白芍、甘草。
10. 痰飲挾操火
凡咳嗽喉中燥痛或癢,仍不渴飲者,此痰飲挾燥火也。夫脾家有飲,故不渴;而肺家有火,故喉間燥癢也。宜理氣分之熱,兼逐脾家之飲,勿以喉間燥痛而妄用滋清。宜半夏、茯苓,重用橘紅、杏仁、川鬱金、瓜蔞皮、白通草、冰糖炒石膏。此條新法。
白話文:
凡是咳嗽而且喉嚨感覺乾痛或癢,但卻沒有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體內痰濕和燥火交結所導致。脾臟如果存有痰濕,人就不會感到口渴;然而肺部如果有火氣,就會使喉嚨感覺乾燥和癢。應當調理身體內的熱氣,同時去除脾臟的痰濕,不要因為喉嚨乾痛就隨便使用滋補或清熱的藥物。適合使用的藥材包括半夏、茯苓,並且大量使用橘紅、杏仁、川鬱金、瓜萎皮、白通草以及冰糖炒過的石膏。這是新的治療方法。
11. 陽虛飲泛
如年高脾胃陽虛,氣不收納,痰飲上泛,以致嘔咳,或著枕就嗆,乃痰飲伏於下焦腎絡之中、至陰之界。陽氣衰微,則形寒畏冷。下氣上逆,則著枕就嗆。治法當以溫藥和之,宜桂苓朮甘湯以和脾,都氣飲加熟附、胡桃以治腎。
白話文:
如果年紀大的人脾胃功能衰退,導致陽氣不足,無法正常運化水濕,使得痰飲往上泛溢,進而造成嘔吐咳嗽的症狀,甚至在躺下時會因為痰飲上衝而被嗆到。這是因為痰飲積聚在下焦的腎絡,也就是身體極度陰寒的部位。陽氣衰弱,所以患者會感到寒冷畏冷。下部的氣機逆亂上衝,故躺下時易被痰飲嗆到。治療上應使用溫熱性的藥物來調和,適合用桂苓朮甘湯來調理脾胃,並加上都氣飲配合熟附子和胡桃仁來溫腎利水,治療因腎臟問題引起的痰飲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