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6)

1. 傷津嘔逆

凡霍亂大吐之後,暑濕穢邪已去,胸中通泰而乾嘔大渴、舌中心絳燥無胎者,此津液消耗也。急宜鮮生地、釵石斛、麥冬、花粉、北沙參綠豆皮之類養之。

2. 霍亂轉筋

不拘因寒因暑,總加木瓜於藥內,邪去轉筋自止。若吐瀉已定而筋尚轉,是耗其津液而然也,宜養液舒筋,如鮮生地、花粉、鉤藤、米仁、木瓜之類。

3. 陰霍亂

凡霍亂實熱證,皆中焦胃病,寒證即胃傷生冷,太陰感寒是也。治法俱見前。陰霍亂者,乃少陰證,初起吐利、脈沉伏、手足冷,其舌形胖嫩淡紅,不渴者是也。四逆湯理陰煎之類,察其宜剛、宜柔投之。

如見舌胎紫色而干、口渴乾嘔者,當以金水六君煎和之。

如見舌形胖嫩而色黑滑者,是太陰中寒,理中證也,不可認作少陰。

_邵評:_凡治太陰,藥宜剛燥;治少陰,藥宜溫潤。有少陰傷寒,先從吐瀉而起。但看舌形紫色無胎,或舌中微白而四畔紅絛,六脈沉細,似寐非寐者,即是少陰傷寒。治當益陰和中,不可作霍亂治。

_按:_凡病起吐瀉,而舌上有胎,或黃或白者,方是霍亂,否則斑痧未透也。緣二證中有濕熱之邪,故舌生胎。少陰乃虛證所發,故舌但紫絳,或淡紅而無胎,臨證者辨之。

凡霍亂吐瀉,發於夏秋之間,固宜察其暑濕穢食之邪為治。若治之不效,或兼嘔吐煩悶、脈伏足冷之症者,又當審其是否斑疹痰飲,不可草率也。

4. 乾霍亂

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腹痛欲死,俗名絞腸痧是也。急用淡鹹湯,或蔥礬水,用鵝羽探吐,得吐則生,不吐則死。吐後方用理氣和中清疏之劑,隨證治之。

如已成閉證,神昏不語,放痧、刮痧等法俱不效者,急以鹽填滿臍孔灸之,不計壯數。

乾霍亂神昏不語,形脫者不治。如開聲神清,但吐瀉不得,絞腸痛欲死者,急用探吐法,並放痧、刮痧之法。蓋毒氣以下行為順,景岳刮痧法最妙。

如見痞滿燥實、臍旁耕痛不可忍者,下證也,急以承氣湯下之。此以提吐為逆,達下為順也。

凡於霍亂神昏不語而形脈不脫者,可治。脈伏而形神不失者,亦可治。或按穴放痧,或背心刮痧,再以川鬱金石菖蒲、廣藿梗、滑石粉通草等煎湯,衝入西黃二分投之。

乾霍亂神昏不語、六脈沉伏,是否兼火當清者,是否兼寒當溫者,但當察其唇齒舌胎之燥潤以別之。

乾霍亂大痛難忍、大汗大渴、舌黃燥刺,用黃連絞水服之。汗止者生,不止者死。

霍亂髮躁,地漿水冷服之。

絞腸痛,蕎麥湯冷服之。

嘔吐不休,環頭蘆稷湯冷服之。

霍亂腹痛,行氣逐穢藥不效者,飛鹽點湯冷服之。

5. 探吐法

以陰陽水對衝,先以刀燒紅,置鹽一撮於刀上,即以熱鹽沖水中和勻,令病人飲之,居密室中,以布袱拴緊其腹,將鵝羽探吐。得吐則生,不吐則死。如醒時,切不可與粥飲,與之立死;不可與熱湯,與之則心閉而死。

6. 伏暑晚發(參《葉案》)

晚發者,夏受暑濕之邪,留伏於裡,至秋新邪引動而發也。其症與瘧疾相似,但寒熱模糊,脈象沉滯,舌胎黏膩,脘痞煩悶,午後更熱,天明汗解,或無汗,清晨稍解,此暑濕之邪留著於裡,最難驟愈。治法不外三焦主治。

在上焦,則舌胎白膩、頭脹身痛、肢冷胸悶、咽乾溺澀等症。當泄氣分之熱,宜連翹杏仁滑石薄荷橘紅通草半夏桔梗。熱邪重加黃芩蘆根,濕邪重加白蔻、厚朴

在中焦,則舌胎微黃黏膩、痞悶胸滿,或目黃舌白,口渴溺赤。宜濕熱兼治,用法半夏、陳皮、赤苓、枳實、川連,通草之類。

若濕邪重,則脾陽受傷,目黃腹脹,小溲不利,或大便不實。又宜溫中去濕,如茅朮、厚朴、二苓、澤瀉木香木瓜之類。濕甚加乾薑

濕熱結於下焦氣分,必兼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宜茯苓、豬芩、滑石、寒水石、晚蠶沙、茵陳、澤瀉之類,桂苓甘露飲亦可。

若暑濕之邪,入於營分,則口渴心煩、舌赤。宜清營分之邪,犀角、鮮生地、菖蒲、元參、連翹、銀花之類。

若舌胎中黃邊絳、齒燥唇焦、脈左數右大,此暑邪內燔,氣血兩虧也。玉女煎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