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終 (5)
卷之二終 (5)
1. 誤下例
此心下雖滿不硬,而痛尚微,乃心下有水氣故也(凡表未解而內有水氣之證,不可攻表,必先治飲而後表可解。此小便不利,表邪挾心下水飲為患)。若小便利,邪仍在太陽之表,鬚髮汗,今小便不利,病在太陽之腑,非桂枝證未罷也,但當利其小便(是太陽傳腑之本病,用逐飲以利小便,飲去則滿痛自除,但得膀胱水利,則太陽之表裡證悉平耳)。
_邵評:_太陽經病挾水,治以小青龍;腑病挾水,治以五苓散。臨證時務須細辨。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此引邪入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妄下而轉屬太陰,非太陰本病,乃誤下傳也。表病未罷,故仍用桂枝以解外,滿痛既見,倍加芍藥以和里。病本於陽而入陰,故用陰以和陽)。大實痛,邪氣結於太陰之裡,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太陽轉屬陽明而胃實,尚未離乎太陽,有此表裡證,仍用桂枝加大黃以除實痛,乃雙解表裡法也)。
_邵評:_因誤下後,引太陽之邪入里,其邪未盡離乎太陽,自表而入,仍欲自表而出。用桂枝以去太陽未盡之邪,加芍藥以和裡虛之腹痛,加大黃下里實之痛也。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熱邪下陷,利遂不止(虛其腸胃,熱邪乘虛入里,下迫而利不止),脈促者(促而有力,為陽盛也,與前促而無力大異),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陽邪內擾,裡熱氣逆),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解陽明表邪,清胃腑裡熱)。因表未解,故用葛根;因喘汗而利,故用芩連之苦以泄之堅之。
_邵評:_本太陽桂枝證,法宜解表,而反下之,裡虛邪入,陽重熱利,表裡俱熱,症似虛而脈實,勿蹈盛盛之咎。用葛根之輕清以解肌,芩連苦寒以清裡,甘草和中,喘除利止,表裡俱解矣。
_又評:_脈促者,數而時一止也。前條胸滿脈促,是陽虛寒入,用桂枝去芍藥,甚則加附子辛溫藥扶陽散寒。此條脈促,喘而汗出,是陽盛熱入,用葛根、芩、連辛寒藥解肌清熱。同是促脈,辨其陽虛、陽盛,寒邪、熱邪,全在有力、無力中分出。用藥之寒溫,如同冰炭,學者可不細心辨認乎?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此少陽的證,醫以湯藥下之,不應,又以丸藥下之(少陽柴胡證,不當有下利症,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邪並陽明而胃實,為醫之誤也),因日晡潮熱(陽明胃實也),已而微利(誤下所致)。潮熱者,胃實也,然屬少陽之邪,宜先用小柴胡以解外(先解少陽之表邪,加芒硝以除陽明之裡實),後以柴胡加芒硝主之(先表后里之法)。
_邵評:_此少陽經邪因誤下而成胃實之證,為少陽陽明並病。胃實者可下,而證兼少陽則不可下,故用小柴胡以解外,加芒硝以治裡實。
白話文:
誤下例
患者雖感心下飽滿但不堅硬,疼痛也較輕微,這是因為心下有水氣的緣故。(一般來說,表證未解而內有水氣的病症,不能攻表,必須先治療水飲,表證才能解除。此例患者小便不利,是表邪與心下水飲共同致病。)如果小便通暢,邪氣仍在太陽經的表層,就應該發汗。現在小便不利,病邪已深入太陽經的腑部,並非桂枝湯證候尚未解除,應該先利尿。(這是太陽經傳入腑部的本病,應用利水藥以通利小便,水飲去除,則飽滿疼痛自然消失。只要膀胱通利,太陽經的表裡證候都可痊癒。)
邵氏評語:太陽經病邪夾雜水飲,治以小青龍湯;腑病夾雜水飲,治以五苓散。臨證時務必仔細辨別。
本為太陽經的病證,醫生卻錯誤地使用了下瀉的方法,結果導致腹滿劇痛,這是因為病邪因此入侵陰經所致,宜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錯誤下瀉導致病情轉入太陰經,這並不是太陰經的本病,而是誤下所致。表證未解,因此仍需使用桂枝湯以解表,腹滿疼痛已出現,需加倍芍藥以緩解裡虛。病邪起於陽經而入陰經,因此應用陰柔之藥以調和陽氣。)大實痛,邪氣結聚於太陰經的裡層,宜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太陽經病證轉入陽明經而胃實,但尚未完全脫離太陽經,有表裡同病的證候,因此仍用桂枝加大黃湯以消除實熱疼痛,這是雙解表裡的治療方法。)
邵氏評語:因誤下後,導致太陽經的邪氣入裡,但邪氣尚未完全離開太陽經,從表層進入裡層,仍然想從表層排出。用桂枝湯去除太陽經尚未完全清除的邪氣,加芍藥以緩解裡虛所致的腹痛,加大黃以治療裡實所致的疼痛。
太陽經病證,符合桂枝湯的證候,醫生卻錯誤地使用了下瀉的方法,導致熱邪下陷,腹瀉不止。(損傷了腸胃,熱邪乘虛而入裡,向下迫使腹瀉不止。)脈象促數(促數而有力,是陽氣盛實,與之前脈象促數而無力大相徑庭),表證尚未解除。喘息並汗出(陽邪內擾,裡熱氣逆),宜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解表陽明經的邪氣,清除胃腑裡的熱邪。)因為表證未解,所以使用葛根;因為喘息、汗出和腹瀉,所以使用黃芩、黃連等苦寒之藥以瀉實堅陰。
邵氏評語:本為太陽經的桂枝湯證候,治療方法應是解表,卻錯誤地使用了下瀉法,導致裡虛邪氣入裡,陽氣偏盛,熱邪導致腹瀉不止,表裡俱熱,症狀似虛而脈象實,不可犯盛實之過。使用葛根清輕解表,黃芩黃連苦寒清裡,甘草調和脾胃,喘息和腹瀉即可消除,表裡都可痊癒。
另一評語:脈象促數,是指脈搏快速,有時還會暫停一下。前文所述胸滿脈促,是陽虛寒邪入侵,應使用桂枝去芍藥湯,嚴重者加附子等辛溫藥扶助陽氣散寒。本文所述脈象促數,喘息並汗出,是陽氣盛實熱邪入侵,應用葛根、黃芩、黃連等辛寒藥解表清熱。同樣是脈象促數,要辨別是陽虛還是陽盛,是寒邪還是熱邪,完全取決於脈象有力還是無力。寒溫藥物的應用,如同冰炭,學習者不可不仔細辨認!
傷寒病發十三日未愈,胸脅滿悶並嘔吐,這是少陽經的病證,醫生卻使用湯藥下瀉,無效後又使用丸藥下瀉(少陽經柴胡湯證,不應出現腹瀉症狀,現在卻腹瀉,可知醫生使用丸藥下瀉,邪氣並入陽明經,胃氣實熱,是醫生的錯誤),出現午後潮熱(陽明經胃實熱),然後微瀉(誤下所致)。潮熱是胃實熱的表現,但屬於少陽經的邪氣,應先使用小柴胡湯解表(先解除少陽經的表邪,再用芒硝去除陽明經的裡實),然後使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先解表後治裡的方法)。
邵氏評語:這是少陽經邪氣因誤下而導致胃實熱的病證,少陽陽明經同病。胃實熱可以下瀉,但病情兼有少陽經證候則不可下瀉,因此使用小柴胡湯解表,加芒硝治療裡實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