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終 (1)
卷之二終 (1)
1. 卷之二終
2. 救逆
3. 救逆述古
逆者,汗、吐、下三法與病相逆也。救逆者,救其誤治之變證也。仲景一百十三方,每多因救誤而設。茲特彙集救誤諸條,分汗、下兩門,以便查閱。
白話文:
【救逆述古】
所謂「逆」,指的是發汗、催吐、瀉下的治療方法與病情實際情況相違背。而「救逆」,就是針對這些因為錯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狀況進行救治。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一共有113個處方,許多都是為了應對因治療失誤所產生的後遺症而制定的。現在,我特別把所有因應錯誤治療的條款整理彙集起來,並分為發汗和瀉下兩個類別,方便大家查找和參考。
4. 誤汗例
傷寒脈症,當服麻黃湯發汗,若尺中脈遲,是營氣不足,不可發汗。若誤汗之,遂漏不止(亡陽)、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汗多陽虛,津弱表不固而液亡),此津脫陽虛也。當以桂枝加附子湯回陽止汗(和營衛而散邪,加附子以回陽補虛)。
_邵評:_尺遲營弱,不可發汗。誤汗而津脫亡陽,外風復襲,此勢所必然也。
傷寒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汗多則心氣虛,故叉手外衛也)、心下悸、欲得按者(液虧氣餒而心跳動,欲得按,虛則喜實也),桂枝甘草湯主之(二味辛甘相合,補助心陽,生陽化氣之良劑也)。蓋汗為心液,過多則心氣虛,桂枝、甘草能扶陽以補心氣也。若至振振擗地(陽虛,飲邪上逆,水氣凌心),則當用真武矣(壯腎陽而鎮水逆)。
_邵評:_妄汗傷心,液虧氣餒而心悸,與心下有水氣而悸者迥別。
傷寒汗出惡風,脈浮緩微弱,桂枝證也。誤以大青龍汗之,致其人厥冷、筋惕、心下悸(誤汗而坎陽外亡,腎火上炎,挾腎水凌心,故心下悸。與上條心虛而悸者不同)、頭眩、熱仍不退、身肉瞤動、振振欲擗地者(擗,據也,眩動之極,心體不安,思欲據地以自固也),真武湯主之(此湯降火利水,壯腎陽而鎮水逆,為少陰治水而設),內鎮少陰水逆,外救太陽亡陽。
_邵評:_發汗過多,亡腎陽而水氣上侵,凌心作悸,與上條心虛而悸者不同。
_按:_此二條同是汗後心悸,其因各異。前條心虛氣弱,液虧而悸,見症叉手外衛、喜欲得按,純是虛象,故用桂枝、甘草辛甘扶陽而補心氣。後條心悸,乃發熱而頭眩、筋惕瞤動、振振擗地等症,是過汗而腎陽外亡,虛火上炎,水氣凌心為患,故用真武湯壯腎陽而鎮水逆。此與陽虛外亡又有分別。陽虛外亡者,但須四逆湯以回陽;此則兼有水飲,故必用真武湯降火而鎮水也。辨證之際,毫釐千里,可不慎歟!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其汗,致亡陽驚狂,起臥不安(火迫劫汗,心陽外亡,故驚狂、起臥不安),宜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壯蠣救逆湯主之,斂攝心陽,其狂自定矣。
_邵評:_陽者心之陽,即神明也。亡陽者,火氣通於心神,被火迫而不守,則外亡也。故用桂枝加龍牡,取其補心鎮逆而固脫,故曰救逆。去芍藥者,欲其急復心陽耳。
脈浮宜以汗解,誤以火炙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陽邪因火逆而熱盛,入於陰分,故腰以下重痹也。邪因火迫而在陰,故曰火逆)。火逆,又誤下之以虛其陰,復因燒針以益其陽,致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_邵評:_火逆、燒針,又復下之,三番誤治,陰陽俱已虛竭。煩躁者,驚狂之漸也。心陽內傷,故用桂甘以復心陽之氣,龍牡以安煩亂之神,的是正法。
白話文:
誤汗的例子
傷寒的脈象和症狀,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發汗,但如果尺中脈遲緩,代表營氣不足,就不能發汗。如果誤用發汗,就會導致汗液不止(陽氣外洩),怕冷、小便困難、四肢微微抽搐、難以彎曲伸展(因為汗出過多導致陽虛,津液不足,體表不固而津液流失),這是津液脫失陽氣虛弱的現象。這時應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恢復陽氣、止住汗液(調和營衛以驅除邪氣,加入附子來恢復陽氣、補益虛損)。
邵評:尺脈遲緩代表營氣虛弱,不宜發汗。如果誤用發汗而導致津液流失、陽氣外洩,外邪再度侵襲,這是必然的結果。
傷寒發汗過多,病人會出現雙手交疊放在胸前護住心口(汗多導致心氣虛弱,所以用手保護心口)、心悸、喜歡按壓胸口(因為津液虧損、氣力不足而心跳動,喜歡按壓是因為虛弱喜歡被實物支撐),應服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這兩味藥辛甘相合,能夠補助心陽,是產生陽氣、化生氣機的好藥)。因為汗液是心之液,過多會導致心氣虛弱,桂枝、甘草能扶助陽氣以補益心氣。如果嚴重到身體顫抖倒地(陽虛,水邪上逆,水氣侵犯心臟),就應使用真武湯來治療(強壯腎陽、鎮壓水氣上逆)。
邵評:胡亂發汗會損傷心臟,導致津液虧損、氣力不足而心悸,這與心下有水氣而心悸的情況截然不同。
傷寒汗出怕冷,脈象浮緩微弱,這是桂枝證。如果誤用大青龍湯發汗,會導致病人手腳冰冷、肌肉抽動、心悸(誤用發汗導致腎陽外洩,腎火上炎,挾帶著腎水侵犯心臟,所以心悸。這與上面心虛導致的心悸不同)、頭暈、發熱不退、身體肌肉顫動、身體顫抖想倒在地上(“擗”是靠著的意思,眩暈顫動到了極點,身體感到不安,想要靠著地面來穩住身體),應使用真武湯來治療(此湯藥能降火利水,強壯腎陽、鎮壓水氣上逆,是治療少陰水邪的方劑),對內能鎮壓少陰的水氣上逆,對外能救助太陽的陽氣外洩。
邵評:發汗過多會導致腎陽外洩,水氣上侵,侵犯心臟而導致心悸,這與上面心虛導致的心悸不同。
按:這兩條都是講述發汗後心悸,但原因各不相同。前一條是心虛氣弱,因為津液虧損而心悸,症狀是雙手放在胸前護住心口、喜歡按壓胸口,純粹是虛弱的表現,所以用桂枝、甘草辛甘扶陽來補益心氣。後一條的心悸,是因為發熱而頭暈、肌肉抽動、身體顫動想倒在地上等症狀,是因為過度發汗導致腎陽外洩,虛火上炎,水氣侵犯心臟所致,所以用真武湯強壯腎陽、鎮壓水氣上逆。這與單純的陽虛外洩又有區別。陽虛外洩只需用四逆湯來恢復陽氣;而這條則兼有水飲,所以必須用真武湯降火、鎮水。辨證時,毫釐之差,結果可能相差千里,不能不謹慎啊!
傷寒脈浮,醫生用火來逼迫發汗,導致陽氣外洩而出現驚狂、坐立不安(用火逼迫發汗,心陽外洩,所以出現驚狂、坐立不安),應該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來治療,收斂心陽,驚狂自然會平定。
邵評:陽氣是心之陽氣,也就是神明。陽氣外洩,是因為火氣通於心神,被火逼迫而不能固守,所以外洩。所以用桂枝加龍骨牡蠣,取其補益心臟、鎮逆固脫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救逆」。去掉芍藥,是為了盡快恢復心陽。
脈浮應該用發汗來解除,如果誤用火烤來治療,邪氣就無法排出,反而會因為火而更加旺盛,病情從腰部以下一定會變得更加嚴重且麻木,這叫做火逆(陽邪因為火逆而熱盛,進入到陰分,所以腰部以下出現沉重麻木)。火逆,又誤用瀉下的方法來虛弱陰氣,又用燒針來增強陽氣,導致煩躁,應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邵評:火逆、燒針,又加上瀉下,三次錯誤的治療,陰陽都已經虛弱衰竭。出現煩躁,是驚狂的徵兆。心陽內傷,所以用桂枝甘草來恢復心陽之氣,用龍骨牡蠣來安定煩亂的神志,這才是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