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0)

1. 伏暑內發

凡潮熱汗出不解、心煩口渴、嘔惡胸痞、舌胎白帶灰黑、小便赤澀或自利,此伏暑內發,三焦並受。治宜清理上中為要,如滑石、杏仁、通草、橘紅、半夏、厚朴、川連、鬱金、黃芩之類。

_邵評:_人受暑熱,棲伏三焦腸胃之間,久久而發者,為伏暑。夏不即發,有至秋而發者,亦有至霜降後發者。其發愈遲,則邪伏愈深,而病愈重也。惟伏暑見症,三焦俱有,或吐瀉霍亂,似瘧非瘧,或竟成瘧利等症。蓋暑必挾濕,為黏膩之邪,留伏於裡,最為淹牽。治宜宣泄肺胃,清暑滲濕,理分三焦為主。

白話文:

如果出現潮熱盜汗、心煩口渴、噁心嘔吐、胸悶氣短、舌苔白膩帶灰黑色、小便赤澀或自利等症狀,就可能是中暑後發的伏暑,三焦都受到了影響。治療應該以清理上焦、中焦為主,可以使用滑石、杏仁、通草、橘紅、半夏、厚朴、川連、鬱金、黃芩等藥材。

2. 暑邪為瘧

頭痛痞悶、舌白而干、四肢麻痹、脈左勁右濡、寒熱不止,此暑邪入里、蒙閉清氣而瘧作也。治宜清理上焦,如連翹、滑石、杏仁、川鬱金、淡竹葉、半夏、蔞皮、貝母之類。

_邵評:_暑從口鼻吸受,先入於肺,挾內有之痰濕,而成瘧疾。雖有頭痛寒熱見症,左脈見勁,此非表邪發瘧,乃是邪蘊於肺胃,痰熱上蒸,蒙閉清氣而作瘧也,與少陽之風寒發瘧者不同。治宜清理肺胃暑熱、化痰滲濕之劑。

白話文:

症狀

患者頭部疼痛且胸悶,舌苔白且乾燥,四肢麻木,脈象左邊有力而右邊濡弱,寒熱交替不斷。

病因分析

這是由於暑邪侵入內里,蒙蔽清氣而導致瘧疾發作。

治療方案

應以清熱解表、化痰利濕的藥物來治療上焦之邪。適合使用的藥材包括連翹、滑石、杏仁、川鬱金、淡竹葉、半夏、蔞皮、貝母等。

邵氏評語

暑邪從口鼻吸入,首先侵入肺部,與體內原有的痰濕結合,最終形成瘧疾。雖然患者有頭痛、寒熱等症狀,並且左脈有力,但這並非表邪引起的瘧疾。而是邪氣蘊積於肺胃,痰熱上蒸,蒙蔽清氣而導致的瘧疾,與少陽經的風寒發瘧不同。治療應以清熱解表、化痰滲濕的藥物為主。

註解

  • 痞悶:指胸部脹悶、呼吸不暢。
  • 蒙閉清氣:指暑邪侵入內里,阻礙了清氣的運行。
  • 上焦:指胸部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臟器。
  • 瘧作:指瘧疾發作。
  • 痰熱上蒸:指痰濕在體內積聚,熱氣上蒸,導致頭疼等症狀。
  • 少陽之風寒發瘧:指由風寒邪氣侵入少陽經而引起的瘧疾。

3. 傷暑兼感寒

小暑後先觸暑邪,復感寒邪,而病身熱頭痛、惡寒煩渴、無汗或自汗、脈虛數(是暑脈)、舌胎白(邪在表在肺,則舌胎白),此屬傷暑後復感寒,邪在肺胃間也,宜紫蘇、薄荷、香薷、青蒿、滑石、厚朴、通草之類。腹脹加枳實、腹皮(邪入中焦,故加運中調氣之品),挾食加楂肉、青皮(消化食滯),舌黃乾嘔加薑製川連(邪入陽明胃經,寒已化熱,故加川連以清胃熱)。

白話文:

小暑過後,人體容易先受暑邪侵襲,之後又感寒邪,就會出現發燒頭痛、畏寒怕冷、口渴煩躁、無汗或自汗、脈搏虛弱而快(這是暑邪的脈象)、舌苔白(邪氣在表在肺,所以舌苔白),這屬於暑邪侵襲之後又感受寒邪,邪氣停留在肺胃之間。

治療應以紫蘇、薄荷、香薷、青蒿、滑石、厚朴、通草等藥物為主。

若有腹脹,應加入枳實;若腹痛,應加入運中調氣之藥物。

若夾雜食滯,應加入山楂肉、青皮等消化積滯之藥物。

若舌苔黃、乾嘔,應加入薑製川連(邪氣進入陽明胃經,寒邪轉化為熱邪,所以加入川連清胃熱)。

_邵評:_先受暑邪,後感秋寒,抑遏肌表。其症身熱、煩渴、自汗,暑邪也。頭痛、惡寒、無汗,表寒也。是肺胃先受暑熱,表復外感寒邪,表裡俱病。當內清暑邪,外散表寒為治。

勞役辛苦之人,日間冒暑,夜間乘涼,而病頭痛寒熱似瘧者,六和湯加減和之。

_邵評:_中氣虛弱,內暑熱而外寒涼,表裡均病,故有寒熱頭痛等見症。體虛挾邪,以扶正清暑散寒為治。

白話文:

邵評:

第一段:

先受到暑邪,後來又感受秋寒,導致肌表被抑制。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口渴、自汗,這是暑邪的症狀;頭痛、惡寒、無汗,則是表寒的症狀。這說明肺胃先受到暑熱,表層又感受了寒邪,表裡都病了。治療應該內清暑邪,外散表寒。

第二段:

勞動辛苦的人,白天冒暑,晚上乘涼,結果就生病了,出現頭痛、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的症狀,可以用六和湯加減治療。

第三段:

邵評:

中氣虛弱,內有暑熱,外有寒涼,表裡都病了,所以出現了寒熱頭痛等症狀。身體虛弱,又夾雜邪氣,治療要以扶正清暑散寒為主。

4. 冒暑兼停飲

有因暑熱而飲涼水大多,以致水停心下、遏伏暑邪。症見大熱煩渴、胸膈痞悶,或兼喘急、小水不利,或身重疼痛、右脈微弱。仲景用一物瓜蒂散吐之。如用五苓去朮,加紫蘇、厚朴、通草散而利之,亦解。舌黃燥者,加入薑製川連。

_邵評:_此水邪郁令火而為中暍之證。由夏令人熱,以水灌洗而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仲景用一物瓜蒂散以去上焦之水。飲水太多,停於心下,遏伏暑邪,則熱渴煩痞。水氣上逆於肺,則喘急而小水不利也。冷水閉汗濕而滯陽氣,故身重痛。暑傷元氣,則右脈微弱。飲冷水以灌,冷水俱郁遏陽氣,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也。用瓜蒂以去上焦水飲,則肺氣通行而水自散矣。後人用五苓散加減,亦通陽利水之治耳,舌黃燥,其邪已入中焦,陽明胃熱,故加川連。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天氣炎熱,喝了太多涼水,導致水停留在心窩,阻礙了暑邪的排出。患者會出現發燒、口渴、胸悶、呼吸急促、排尿不暢,或感到全身沉重疼痛、右脈微弱等症状。張仲景用瓜蒂散來治療這種情況,使其嘔吐排出體內的水分。如果用五苓散去除茯苓,並加入紫蘇、厚朴、通草散來利水,也能治療這種疾病。如果舌頭又黃又乾,就需要加入薑製川連。

邵評的解釋

這種症狀是水邪鬱積在體內導致的熱病。夏季炎熱,用冷水洗滌身體,就會傷到寒涼之氣,水停留在體表。張仲景用瓜蒂散來排出上焦的水分。喝太多水會停留在心窩,阻礙暑邪的排出,就會出現發燒、口渴、胸悶等症状。水氣逆上會影響肺,導致呼吸急促和排尿不暢。冷水會堵塞汗孔,使濕氣停留在體內,阻礙陽氣的流通,導致全身沉重疼痛。暑邪傷及元氣,就會導致右脈微弱。用冷水灌洗,會使寒氣鬱積在體內,阻礙陽氣的運行,這就是“形寒飲冷則傷肺”的道理。用瓜蒂散排出上焦的水分,肺氣暢通,水氣自然消散。後人用五苓散加减,也是用來通陽利水的。舌頭又黃又乾,說明邪氣已經進入中焦,陽明胃熱,所以需要加入川連。

5. 冒暑兼傷寒

有因傷暑口渴,恣食生冷瓜果,以致寒包暑邪,宜六和湯去人參、扁豆,加楂肉。凡胸腹悶痛、舌胎中白邊紅、氣口脈微弱,而身大熱者,此即寒包暑之暴證也。若緩發,非瘧即痢矣。

_邵評:_暑為陽邪,熱灼津虧,則多口渴。渴則飲冷,恣食瓜果生冷,傷脾胃中陽,郁遏陽氣,以致暑不能外出。此因暑而自致之病,非暑傷也。蓋冷物滯於中官,陽氣不得伸越,故胸腹悶痛。舌胎中白邊紅者,寒抑熱邪也。中虛邪滯,則脈微弱。身大熱者,暑也。寒鬱暑邪,用六和湯和中消暑,加楂肉以化冷物之積。

白話文:

有人因為中暑口渴,就大量食用生冷瓜果,結果導致寒氣包住暑氣,應該服用六和湯,去除人參和扁豆,加入山楂肉。如果出現胸腹悶痛、舌苔中間白色邊緣發紅、脈象微弱,但身體卻非常熱的情況,這就是寒包暑的急症。如果病情發展緩慢,就容易演變成瘧疾或痢疾。

6. 暑挾濕

凡暑必挾濕,濕為重濁之邪,暑乃熏蒸之氣,熱處濕中,濕熱相蒸,阻於氣分,當治在手太陰。若治不中的,其邪無處發泄,則漸走營分,侵入血中。其症神昏譫語(入營見症)、舌色絳赤(入營舌色),或咯痰帶血(擾動營血)。若上蒙清竅,則耳聾無聞。上焦不解,蔓延中下,則胸腹板悶、二便不利,即為濕溫重證。

治當急清三焦,如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銀花、竹茹、枳實、通草、金汁之類(清肺衛而宣通氣分之劑),嗣用犀角、連翹、銀花、鮮地、元參、川貝、知母、淡竹葉、綠豆衣之類,清營分以養胃陰(清營分而化熱存津之法)。加入下焦血分,當急用救陰涼血之品為治。

白話文:

夏天容易伴隨濕氣,濕氣沉重濁滯,暑氣則像蒸汽般薰蒸,熱氣在濕氣中,濕熱交蒸,阻礙在氣分,應該治療手太陰經。如果治療不當,邪氣無處發泄,就會逐漸侵入營分,進入血液。症狀表現為神志昏迷、說胡話(入營見症),舌頭顏色絳紅(入營舌色),或者咳痰帶血(擾動營血)。如果上蒙清竅,就會耳聾聽不見。上焦不通,蔓延到中下焦,就會胸腹板悶、大小便不利,這就是濕溫重證。

治療應該急於清熱三焦,例如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銀花、竹茹、枳實、通草、金汁等藥物(清肺衛而宣通氣分之劑),接著使用犀角、連翹、銀花、鮮地、元參、川貝、知母、淡竹葉、綠豆衣等藥物,清營分以滋養胃陰(清營分而化熱存津之法)。如果邪氣進入下焦血分,應該急用救陰涼血的藥物治療。

_邵評:_天之熱氣下降,地之濕氣上騰,則蒸而成暑。故暑必挾濕,鬱蒸化熱,先入上焦肺衛,故治在手太陰肺經為先。治不合法,衛分之邪不解,則入於氣分。氣分之邪不解,則漸入營分。營分不解,則入下焦血分。所謂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也。若邪入營不解,亦有逆傳包絡,神昏耳聾,機竅被蒙,而內閉外脫者,治宜清營達邪、芳香開閉為主。總之,暑濕溫熱,先由上焦而遞傳中下焦。首在肺衛上焦,病屬氣分及營分。若傳中下焦,則入血分而灼耗陰精,則為重證。故溫暑宗三焦立法主治。

白話文:

邵氏評述:

天上的熱氣下降,地上的濕氣上升,兩者交匯便會蒸發成暑氣。因此暑氣必然夾帶著濕氣,鬱積蒸騰化為熱邪,首先侵犯上焦的肺衛,所以治療首要針對手太陰肺經。若治療方法不當,衛分之邪氣無法解除,就會侵入氣分。氣分之邪氣無法解除,就會逐漸侵入營分。營分之邪氣無法解除,就會進入下焦的血分。所謂衛分之後便是氣分,氣分之後便是血分。

如果邪氣侵入營分無法解除,也可能逆傳包絡,導致神志昏迷、耳聾、竅竅閉塞,以及內虛外脫等症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芳香開竅為主。

總之,暑濕溫熱之邪氣,先從上焦開始,逐漸傳至中下焦。治療應首先針對肺衛上焦,病症屬於氣分和營分。若傳至中下焦,就會侵入血分,灼傷陰精,病情就變得更加嚴重。所以治療溫暑病,應以三焦立法為主,針對不同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