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9)
卷之四 傷寒類證 (9)
1. 暑濕傷胃
凡身熱中焦痞滿、不飢不納、二便不爽,此暑熱傷於中焦氣分,熱痰聚胃所致。宜苦辛泄降,半夏瀉心去甘草、乾薑,加杏仁、枳實。
_邵評:_邪自上焦而至中焦,由衛分而入氣分。上焦主肺,中焦主胃,病則痞滿不飢不納,是暑熱濕痰伏於中焦氣分,胃氣不得宣行也。宜苦辛開痞,宣泄中焦氣分治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身體發熱、中焦部位痞滿、沒有食慾、不願意進食、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這是因為暑熱傷了中焦的氣分,導致熱痰積聚在胃部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採用苦辛味藥物來瀉降,用半夏瀉心去甘草、乾薑,再加上杏仁、枳實。
邪氣從上焦(肺)傳到中焦(胃),從衛分(身體表面)進入氣分(內臟)。上焦主管肺,中焦主管胃,患病後出現痞滿、沒有食慾、不願意進食等症狀,是暑熱濕痰停留在中焦的氣分,導致胃氣無法正常運行的緣故。因此,應該採用苦辛味藥物來開痞,宣泄中焦的氣分來治療。
解釋:
- 中焦: 中醫理論中,指胸部到肚臍之間的部位,主要包括脾胃等臟器。
- 氣分: 指人體內氣血運行於臟腑經絡的部位。
- 暑熱傷於中焦氣分: 指暑熱侵入人體,損傷了中焦的氣分,造成氣機阻滯。
- 熱痰聚胃: 指暑熱侵入人體後,與體內的濕氣結合,形成熱痰,積聚在胃部。
- 苦辛泄降: 指使用味苦辛的藥物來瀉降體內積聚的邪氣。
- 半夏瀉心去甘草、乾薑: 指用半夏瀉心火,去甘草的緩和作用,用乾薑溫中散寒。
- 杏仁、枳實: 指用杏仁降氣止咳,枳實破氣消積。
2. 暑入營分
凡身熱心煩、面赤舌絳、神呆、夜寐不安,此暑邪入於心也。辰砂六一散,加川鬱金、川連之類,或犀角尖、鮮生地、石菖蒲、廣鬱金、連翹、銀花之類。
_邵評:_邪由肺衛而入心營,邪入漸深矣。心主血而藏神,營熱則傷神,神呆而寐不安也。當清熱以開泄其邪,使邪從肺達為妥。否則熱灼陰傷,邪入下焦血分,有陰涸邪陷之危。亦有逆傳心包,邪熱內閉,為內閉外脫之症耳。
白話文:
如果出現身體發熱、心煩意亂、臉色發紅、舌頭發紅、神志不清、夜裡睡不安穩等症狀,這是暑邪入侵心臟的表現。可以服用辰砂六一散,並加入川鬱金、川連等藥物,或者使用犀角尖、鮮生地、石菖蒲、廣鬱金、連翹、銀花等藥物。
暑邪從肺部的衛氣入侵心臟的營氣,邪氣逐漸深入。心臟主宰血液並藏納神志,營氣熱則傷神,因此出現神志不清、夜裡睡不安穩的症狀。應該清熱解毒,使邪氣從肺部排出,才是妥善的治療方法。否則,熱邪灼傷陰液,邪氣入侵下焦的血液,會導致陰液枯竭、邪氣內陷的危險。也有可能逆傳心包,邪熱內閉,出現內閉外脫的症狀。
3. 暑入膻中
如暑邪初傷氣分,發熱口渴,失治則邪傳膻中。舌形絳縮、小便赤澀、鼻煤裂血、耳聾神昏,此邪由氣分蔓延及血,最怕內閉外脫,急用犀角尖、石菖蒲、廣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之類。
_邵評:_暑邪由口鼻吸入,先傷上焦肺衛,肺內膜原與心包絡膜相連,心在肺下,其道最近,故極易傳入心包;且心為君火,心包為相火,暑為相火行令之邪,同氣相求,其入心包尤易,即陳無擇所謂暑喜歸心是也。邪入營分,而至逆傳心包,則元神傷耗,陰血涸竭,邪熱深入宮城,每多內閉外脫。急用清心達邪,芳香開閉一法,如用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然亦十不救一矣。
白話文:
如果暑氣一開始侵犯了人體的氣分,就會出現發熱口渴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暑邪就會蔓延到膻中部位(即胸部中央)。舌頭會呈現絳紅色且縮小、小便顏色深紅且排泄困難、鼻腔乾燥出血、耳朵聽不見聲音、神志昏迷,這些都是暑邪由氣分蔓延至血分的表現。這種情況最怕出現內閉外脫的危急狀態,必須緊急使用犀角尖、石菖蒲、廣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等藥物來治療。
暑邪從口鼻吸入人體,首先會損傷上焦的肺衛,而肺的內膜原本就與心包絡的膜相連,心臟位於肺臟下方,彼此距離最近,因此暑邪很容易傳入心包。另外,心臟是君火,心包是相火,暑邪是相火行令之邪,同氣相求,更容易進入心包,這正如陳無擇所言「暑喜歸心」。暑邪進入營分,並逆傳心包,就會導致元神受損、陰血耗竭,邪熱深入心臟,最終容易出現內閉外脫的危急狀況。必須緊急使用清心解毒、芳香開竅的方法來治療,例如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但即使使用這些藥物,也常常難以挽回患者的生命,存活率極低。
4. 暑入陽明
凡大熱大渴、乾嘔唇燥、舌胎黃厚、六脈洪數,此暑邪入於陽明也,黃連香薷飲及益元散。大熱大渴大汗者,白虎湯。
_邵評:_暑邪在上焦肺衛,不傳心營而傳入陽明之經,見症熱渴乾嘔、脈洪數而舌胎黃厚,此邪在中焦陽明胃經證也。汗少者,用黃連香薷飲;熱渴而大汗者,白虎湯。蓋邪入陽明,無所復傳,以陽明為中土,萬物所歸也。然邪入陽明,有在經、在腑之分。在經宜清,在腑當下,皆以救液逐邪為務。蓋陽明主津液所生病,病在陽明,津液涸竭,則邪陷氣脫而死,或可遷延三候、四候。非若邪入心包,直犯宮城,元神無所歸束,外散而亡,每在一候、二候,邪內閉而正外脫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燒、口渴、乾嘔、嘴唇乾燥、舌苔黃厚、脈搏有力快速的情況,就代表暑氣入侵陽明經脈,可以服用黃連香薷飲或益元散。如果發燒、口渴、大量出汗,則服用白虎湯。
5. 暑入膜原
暑穢從口鼻吸入,結於膜原,則必脘悶寒熱。治宜開達膜原,如廣藿香、川鬱金、檳榔、厚朴、草蔻、青皮、滑石、連翹、紫蘇、黃芩之類。
_邵評:_暑濕穢邪,從口鼻吸受,直行中道,流布三焦,結於膜原,膜原附近於胃,為半表半裡之界,故見症寒熱如瘧。實非虐也,與少陽之半表半裡大為不同。故仿達原飲意,用辛香溫化之藥,以達膜原暑穢之邪。
白話文:
夏天濕熱的穢氣從口鼻吸入,停留在體內的膜原,就會導致胸悶、發冷發熱。治療方法應該要疏通膜原,可以使用廣藿香、川鬱金、檳榔、厚朴、草蔻、青皮、滑石、連翹、紫蘇、黃芩等藥物。
6. 暑入厥陰
凡四肢不熱、中心如焚、舌灰黑(暑穢挾濕內蒸,則舌胎灰黑)、消渴、心下板實、嘔惡吐蛔、寒熱似瘧者,此暑邪陷於厥陰也,病勢最危。治宜酸苦泄熱、扶正祛邪,宜人參、枳實、川連、乾薑、黃芩、白芍、椒梅。
_邵評:_此暑熱乘虛而陷入於足厥陰肝經也。厥者,盡也。陰盡則陽生,木中有相火,故外不熱而內如焚。火灼津傷,故渴而且消。蟲為風木所化,熱盛生風,木邪犯胃,則嘔而吐蛔也。邪結不開,則心下板實。肝與膽為表裡,故寒熱如瘧。邪陷至陰,症勢危險。厥陰見症,多寒熱錯雜之邪,故藥亦須寒熱並用耳。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出現四肢不熱、但心口卻像火燒一樣,舌頭灰黑(這是暑熱夾雜濕氣內蒸造成的),口渴且小便量多,心窩處按壓有硬塊,還伴隨嘔吐和吐蛔蟲,以及寒熱交替的症狀,這表示暑邪已經侵入厥陰經,病情非常危險。治療方法應以酸苦味藥物來泄熱、扶正祛邪,常用藥物包括人參、枳實、川連、乾薑、黃芩、白芍、椒梅等。
邵評解釋
這是暑熱趁虛而入,侵犯了足厥陰肝經。厥的意思是極度,也就是陰氣已經達到極點。陰氣極度衰竭就會導致陽氣生發,肝經屬木,木中有相火,所以外在表現為四肢不熱,但內部卻如火燒一般。火氣灼傷津液,就會造成口渴和小便量多。蟲是風木所化,暑熱過盛會生風,木邪侵犯胃部,就會出現嘔吐和吐蛔蟲的症狀。邪氣聚集而不散,就會導致心窩處按壓有硬塊。肝膽相表裡,所以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邪氣侵入到陰經,病情非常危險。厥陰經的病症往往是寒熱錯雜,所以藥物也需要寒熱並用。
7. 暑毒入腸
如冒暑吃酒,引暑毒入於腸內。酒與暑並,大熱大渴,小便不利,其色如血。五苓去桂,加川連、銀花、滑石。
_邵評:_暑為陽熱之邪,酒性大熱而有濕。冒暑飲酒,兩熱相併,入於小腸,火腑不宣,故大熱大渴而大便赤如血也。此熱結下焦,而小水不利,用利水清熱之劑以治之。
白話文:
如果在炎熱的天氣裡喝酒,容易將暑氣和酒氣一起帶入腸胃,導致身體極度燥熱口渴,排尿困難,尿液顏色呈紅色。可以服用五苓散去掉桂枝,加入川連、銀花、滑石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