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9)

1. 暑濕傷胃

凡身熱中焦痞滿、不飢不納、二便不爽,此暑熱傷於中焦氣分,熱痰聚胃所致。宜苦辛泄降,半夏瀉心去甘草、乾薑,加杏仁、枳實。

_邵評:_邪自上焦而至中焦,由衛分而入氣分。上焦主肺,中焦主胃,病則痞滿不飢不納,是暑熱濕痰伏於中焦氣分,胃氣不得宣行也。宜苦辛開痞,宣泄中焦氣分治之。

白話文:

只要身體發熱,胸口感到悶脹、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且大小便不通暢,這都是因為暑熱影響了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使得熱痰在胃部聚集所導致的問題。治療上應該使用帶有苦味和辛香的藥物來幫助排出胃中的痰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去掉甘草和乾薑,再加入杏仁和枳實來治療。

_邵評:_疾病從肺部(上焦)傳播到胃部(中焦),從體表的防禦系統進入到了消化系統。上焦主要管理肺部,中焦則管理胃部。當胃部生病時,會感到胸脹、無食慾、不想進食,這是因為暑熱和濕痰影響了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使得胃氣無法順利運行。治療上應該使用苦味和辛香的藥物來打開胃部的堵塞,並釋放消化系統內的暑熱,以此來治理消化系統的問題。

2. 暑入營分

凡身熱心煩、面赤舌絳、神呆、夜寐不安,此暑邪入於心也。辰砂六一散,加川鬱金、川連之類,或犀角尖、鮮生地、石菖蒲、廣鬱金、連翹、銀花之類。

_邵評:_邪由肺衛而入心營,邪入漸深矣。心主血而藏神,營熱則傷神,神呆而寐不安也。當清熱以開泄其邪,使邪從肺達為妥。否則熱灼陰傷,邪入下焦血分,有陰涸邪陷之危。亦有逆傳心包,邪熱內閉,為內閉外脫之症耳。

白話文:

[暑熱侵入血液層]

凡是身體發熱、心情煩躁、面色紅赤、舌質鮮紅、精神呆滯、夜晚睡覺不寧穩,這些都是暑熱之邪侵入心臟的徵兆。應使用辰砂六一散,再加入川鬱金、黃連等藥物,或者犀角尖、新鮮生地、石菖蒲、廣鬱金、連翹、銀花等藥材。

_邵評:_邪氣由肺部和防衛系統進入到心臟的營養系統,邪氣已深入。心臟主導血液運行且藏納精神,營養系統的熱度升高會傷害精神,造成精神呆滯且睡覺不安穩。應當清熱解毒以排除邪氣,使邪氣能從肺部排出較為妥當。否則,若熱度燒灼導致陰液受損,邪氣進入下焦的血液系統,會有陰液枯竭、邪氣陷入的危險。甚至可能逆向傳入心包,邪熱在內部封閉,形成內閉外脫的病症。

3. 暑入膻中

如暑邪初傷氣分,發熱口渴,失治則邪傳膻中。舌形絳縮、小便赤澀、鼻煤裂血、耳聾神昏,此邪由氣分蔓延及血,最怕內閉外脫,急用犀角尖、石菖蒲、廣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之類。

_邵評:_暑邪由口鼻吸入,先傷上焦肺衛,肺內膜原與心包絡膜相連,心在肺下,其道最近,故極易傳入心包;且心為君火,心包為相火,暑為相火行令之邪,同氣相求,其入心包尤易,即陳無擇所謂暑喜歸心是也。邪入營分,而至逆傳心包,則元神傷耗,陰血涸竭,邪熱深入宮城,每多內閉外脫。急用清心達邪,芳香開閉一法,如用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然亦十不救一矣。

白話文:

[暑熱攻心]

如果暑熱邪氣剛開始侵襲人體的氣分,會出現發燒和口渴的症狀,若未得到適時治療,邪氣就會進一步影響到膻中部位(心包)。此時會看到舌頭呈現深紅色且收縮,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鼻子乾裂出血,聽力下降甚至神智不清。這顯示邪氣已從氣分擴散到血分,最讓人擔心的是內臟功能衰竭與外在脫水的情況,應立即使用犀角尖、石菖蒲、廣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等藥物進行治療。

_邵評:_暑熱邪氣是由口鼻進入人體,首先侵害上焦的肺部防禦系統。由於肺部的內膜和心包膜相連,而心臟位於肺部下方,兩者之間距離很近,所以暑熱邪氣很容易進入心包。再者,心臟屬君火,心包屬相火,而暑熱邪氣是相火的具體表現,因此容易被心包吸引,這就是陳無擇所說的暑熱偏好歸心。當邪氣進入營養層級,並且反向影響到心包,就會損耗元神,陰血枯竭,邪熱深入心臟,常常導致內臟功能衰竭和外在脫水。此時應立即使用清心解毒,芳香開竅的方法,如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然而,這種情況往往十分危急,治療成功的機率不高。]

4. 暑入陽明

凡大熱大渴、乾嘔唇燥、舌胎黃厚、六脈洪數,此暑邪入於陽明也,黃連香薷飲及益元散。大熱大渴大汗者,白虎湯。

_邵評:_暑邪在上焦肺衛,不傳心營而傳入陽明之經,見症熱渴乾嘔、脈洪數而舌胎黃厚,此邪在中焦陽明胃經證也。汗少者,用黃連香薷飲;熱渴而大汗者,白虎湯。蓋邪入陽明,無所復傳,以陽明為中土,萬物所歸也。然邪入陽明,有在經、在腑之分。在經宜清,在腑當下,皆以救液逐邪為務。蓋陽明主津液所生病,病在陽明,津液涸竭,則邪陷氣脫而死,或可遷延三候、四候。非若邪入心包,直犯宮城,元神無所歸束,外散而亡,每在一候、二候,邪內閉而正外脫也。

白話文:

[暑入陽明]

只要是出現高燒、極度口渴、乾嘔、嘴脣乾燥、舌苔黃厚,加上六脈洪大且快速跳動,這都是暑熱侵入了陽明經的徵兆,應服用黃連香薷飲或是益元散。若是有高燒、極渴和大量出汗的狀況,則應使用白虎湯。

_邵評:_暑熱邪氣原本在上焦的肺部和防禦系統,但未傳到心臟的營養系統,反而傳入了陽明經,出現的症狀包括高熱、口渴、乾嘔,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舌苔黃且厚,這些都是邪氣在中焦陽明胃經的證狀。如果汗出不多,可以使用黃連香薷飲;如果極度口渴且大量出汗,則應用白虎湯。因為邪氣進入陽明經後,已經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傳播,因為陽明經是中間的土,所有東西都會歸向這裡。然而,邪氣進入陽明經,有在經絡與腑臟的區別。在經絡的應當清熱,在腑臟的應該下瀉,目的都是為了排除邪氣,保護體液。因為陽明經掌控著津液,一旦陽明經有病,津液就會枯竭,那麼邪氣會陷落,氣息會脫離,導致死亡,或者病情可能會拖延到第三個或第四個階段。不像邪氣進入心包,直接侵犯到核心,元神無法歸屬,從外部散失,通常在一、二個階段就會出現邪氣內閉,正氣外脫的情況。

5. 暑入膜原

暑穢從口鼻吸入,結於膜原,則必脘悶寒熱。治宜開達膜原,如廣藿香、川鬱金、檳榔、厚朴、草蔻、青皮、滑石、連翹、紫蘇、黃芩之類。

_邵評:_暑濕穢邪,從口鼻吸受,直行中道,流布三焦,結於膜原,膜原附近於胃,為半表半裡之界,故見症寒熱如瘧。實非虐也,與少陽之半表半裡大為不同。故仿達原飲意,用辛香溫化之藥,以達膜原暑穢之邪。

白話文:

[暑氣侵襲膜原]

當暑氣的污濁之氣從口鼻進入身體,在膜原部位積聚,就會導致胸口悶悶的,並出現發冷和發熱的症狀。治療上應著重於打開並疏通膜原,可用的藥材有廣藿香、川鬱金、檳榔、厚朴、草蔻、青皮、滑石、連翹、紫蘇、黃芩等。

_邵評:_當暑熱濕氣和污濁之邪從口鼻吸入,直接影響到中間通道,並在全身的三焦部位散佈,最終在膜原積聚。膜原靠近胃部,是介於體表和體內的邊界,因此會產生像瘧疾一樣的發冷和發熱的症狀。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瘧疾,和少陽經的半表半裡狀況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可以參考達原飲的原理,使用辛辣芳香且能溫暖身體的藥物,來達到清除積聚在膜原的暑熱污濁之邪的效果。

6. 暑入厥陰

凡四肢不熱、中心如焚、舌灰黑(暑穢挾濕內蒸,則舌胎灰黑)、消渴、心下板實、嘔惡吐蛔、寒熱似瘧者,此暑邪陷於厥陰也,病勢最危。治宜酸苦泄熱、扶正祛邪,宜人參、枳實、川連、乾薑、黃芩、白芍、椒梅。

_邵評:_此暑熱乘虛而陷入於足厥陰肝經也。厥者,盡也。陰盡則陽生,木中有相火,故外不熱而內如焚。火灼津傷,故渴而且消。蟲為風木所化,熱盛生風,木邪犯胃,則嘔而吐蛔也。邪結不開,則心下板實。肝與膽為表裡,故寒熱如瘧。邪陷至陰,症勢危險。厥陰見症,多寒熱錯雜之邪,故藥亦須寒熱並用耳。

白話文:

[暑氣侵入厥陰經]

當出現四肢冰冷,但身體內部卻像在燃燒,舌頭呈現灰黑色(這是由於暑氣混雜濕氣在體內升騰,導致舌苔灰黑),口渴且易飢,胸口感覺堅硬飽脹,嘔吐甚至吐出蛔蟲,發冷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時,這表示暑氣已深入到厥陰經,病情非常危險。治療上應選擇能酸苦泄熱、扶正袪邪的藥物,如人參、枳實、黃連、乾薑、黃芩、白芍和烏梅。

_邵評:_這是因為暑熱趁虛而入,深入到了足厥陰肝經。厥的意思是盡。陰氣盡則陽氣生,肝木中有相火,所以外表看似不熱,但體內卻像在燃燒。火氣灼傷津液,因此會感到口渴且易飢。寄生蟲是由風木化生,熱氣旺盛會產生風,木氣過旺侵犯到胃部,就會引發嘔吐甚至吐出蛔蟲。邪氣凝結不解,會讓胸口感覺堅硬飽脹。肝臟與膽囊互為表裡,所以會有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症狀。邪氣深陷到厥陰經,病症情況非常危險。厥陰經相關的症狀,多為寒熱交錯的複雜情況,所以在藥物的使用上,也必須同時考慮寒性和熱性的藥材。]

7. 暑毒入腸

如冒暑吃酒,引暑毒入於腸內。酒與暑並,大熱大渴,小便不利,其色如血。五苓去桂,加川連、銀花、滑石。

_邵評:_暑為陽熱之邪,酒性大熱而有濕。冒暑飲酒,兩熱相併,入於小腸,火腑不宣,故大熱大渴而大便赤如血也。此熱結下焦,而小水不利,用利水清熱之劑以治之。

白話文:

[暑熱毒素進入腸道]

如果在酷熱的天氣裡飲酒,會導致暑熱毒素進入腸道。酒和暑熱結合,會使人感到非常燥熱並且極度口渴,同時也會造成小便不暢,尿液顏色像血一樣深紅。治療上會使用五苓散去掉肉桂成分,再加入黃連、金銀花和滑石。

_邵氏評論:_暑熱是屬於陽性的熱邪,而酒性質非常熱且帶有濕氣。在酷熱的天氣下飲酒,兩種熱力相結合進入小腸,使得小腸的火熱無法正常發散,因此會感到非常燥熱和口渴,並且大便呈現鮮紅色,如同血液一般。這是由於熱結積聚在身體的下部,影響了小便的排泄。應當使用有助於利尿和清熱的藥物來治療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