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3)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3)
1. 赤胸
發熱、惡寒、頭病,似傷寒;而胸膈赤腫疼痛者,赤胸也。
以上二證,古人皆謂之時行傷寒。
按:傷寒類證雖多,惟溫熱關於傷寒為尤重。以今之傷寒,大半屬於溫熱也,且治法與傷寒不侔。傷寒入足經,而溫邪多入手經。傷寒宜表,而溫邪忌汗。傷寒藥宜辛溫,而溫邪藥宜辛涼。苟不辨明,必多誤治。故此集特參以溫熱立論,而以溫熱之法為兼治焉。凡列於太陽證內,是傷寒正病;而列於陽明、少陽經中,其證都兼溫熱。
蓋少陽木火之源,陽明濕熱之茨,其風溫、溫熱之邪,自是同氣之感。他如霍亂、腳氣等證,治法各備本門。
_邵評:_此數句,分別傷寒、溫熱之來路不同,治法用藥之各異,大宜著眼。
白話文:
【赤胸】
症狀表現為發燒、畏寒、頭痛,類似感冒;但若胸部皮膚泛紅腫脹且疼痛,這就是所謂的「赤胸」。
以上兩種情況,古人都認為是流行性感冒。
根據經驗:雖然感冒類型眾多,但其中溫熱型感冒對傷寒的影響特別重大。因為現在所說的感冒,大多屬於溫熱型,而且其治療方法和一般感冒不同。一般感冒影響的是下肢,而溫熱型感冒則多影響上肢。一般感冒適合發汗治療,但溫熱型感冒卻不宜。一般感冒的藥物應以辛辣溫補為主,而溫熱型感冒的藥物則應以辛辣涼性為主。如果不加以分辨,很容易造成誤診誤治。因此,本書專門將溫熱型感冒納入討論,並採用溫熱型感冒的治療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所有列在太陽經範疇內的,都屬於典型的感冒病症;而列在陽明經、少陽經中的,其症狀多伴有溫熱型感冒的特徵。
因為少陽經是木火的根源,陽明經是濕熱的聚集地,所以風溫、溫熱型的邪氣,自然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其他如霍亂、腳氣等病症,其治療方法各自都有詳細的說明。
_邵評:_這幾句話清楚區分了感冒和溫熱型感冒的不同來源,以及其治療方法和藥物使用的差異,非常值得關注。
2. 察舌辨證法
病之經絡、臟腑、營衛、氣血、表裡、陰陽、寒熱、虛實,畢形於舌。故辨感證,以舌為主,而以脈證兼參之。此要法也。茲將舌之部位、形色詳列於下,實臨證者之金鑑焉。
白話文:
疾病在人體的經絡、臟腑、營衛、氣血、表裡、陰陽、寒熱、虛實等各方面的表現,都能完整地反映在舌頭上。因此,在辨識疾病的性質時,主要是觀察舌頭的變化,同時也會參考脈象和其他症狀。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現在,我會詳細列出舌頭各部位和顏色所代表的意義,這些對於實際診斷病情的人來說,就像是金鑑一樣寶貴。
3. 部位
滿舌屬胃,中心亦屬胃;舌尖屬心,舌根屬腎,兩旁屬肝膽,四畔屬脾。舌尖屬上脘,舌中屬中脘,舌根屬下脘。
白話文:
[部位]的部分內容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釋為:整個舌面反映的是胃的情況,尤其是舌頭的中心區域;舌尖反映的是心臟的健康狀況;舌根則與腎的功能相關;舌頭的兩側邊緣反映的是肝和膽的狀況;而舌頭的四周邊緣則與脾臟的健康有關。再進一步細分,舌尖對應的是上部消化道(上脘),舌中部對應的是中間部分的消化道(中脘),舌根則對應下部消化道(下脘)。
4. 形色
白胎肺經,絳胎心經,黃胎胃經,鮮紅膽經,黑胎脾經,紫色腎經。焦紫起刺肝經,青滑肝經。
白話文:
[膚色與臟腑關聯]:皮膚呈現白色可能反映肺部問題,深紅色或酒紅色可能和心臟狀況有關,黃色可能代表胃部有疾病,鮮紅色可能涉及膽囊的健康,黑色可能顯示脾臟的問題,而紫色可能和腎臟的狀態相關。如果皮膚出現燒焦般的深紫色且有紅點,可能是肝臟有異常,青色且摸起來油膩的膚質則可能反映肝臟的問題。
5. 診察
白胎肺經。候衛分、氣分之表邪也。
肺主衛、主氣、主皮毛。風寒先入皮毛,內應乎肺。又太陽經亦主一身之表。故肺家之邪,即可以候太陽之表。仲景麻黃湯,亦散肺分之邪也。
舌無胎而潤,或微白而薄者,風寒也。外症必惡寒發熱,而口不渴。宜溫散之。
_邵評:_風寒在表,故無胎而或薄白。
舌苔白而燥刺者,溫邪也。外症初必微寒,繼即發熱不已,此邪在手太陰肺經。宜涼散之,忌足經辛溫藥。
舌白而黏膩者,濕邪在於氣分也。外症必發熱、頭重、身痛,而口不渴。宜解肌去濕,如桂枝、奏艽、羌活、紫蘇、二陳、二苓之類。
_邵評:_濕邪干犯氣分。
肺分雖兼太陽,惟寒邪可用足經辛溫藥。若風溫入肺,症見發熱口渴、咳嗽喉癰、舌胎白燥或白兼邊紅。治宜輕清涼解肺經,如焦梔、豆豉、桑葉、杏仁、栝蔞皮、象貝、前胡、薄荷、蘇子、黃芩、桔梗之類。
_邵評:_風溫犯肺之正法。
絳胎心經。候營分、血分之溫熱也。
邵評:,屬火,故絳色應心。絳,深紅色也。
心主營、主血,舌胎絳燥,邪已入營中。宜清絡中之熱、血分之火,忌用氣分藥。
凡溫邪從口鼻吸入,上焦心肺先受。如舌胎先白後紅者,邪先入氣分、後入營分也。如初起舌即絳色者,邪不入氣分而入營分也。宜清解營分之熱,如犀角、鮮生地、丹皮、元參之類。
_邵評:_暑邪、溫疫,如遇此胎,亦宜清營解毒。
凡白胎,邪在氣分,宜解表,忌清裡。絳胎,邪在營分,宜清熱,忌發汗。
_邵評:_經主氣,絡主血,衛主氣,營主血,臨證最宜辨清。
黃胎胃經。辨陽明裡證之熱邪也。
_邵評:_陽明燥金從土化,故黃色應胃。
邪入手經,以舌之絳白分心營肺衛矣;邪入足經,又當以舌之黃白分表裡施治也。蓋白胎主表,黃胎主裡,太陽主表,陽明主裡,故黃胎專主陽明裡證。辨證之法,但看舌胎帶一分白,病亦帶一分表。必純黃無白,邪方離表而入里。
_邵評:_此以舌胎黃白分邪之在表在裡。
如見舌胎白中帶黃,或微黃而薄,是邪初入陽明,猶帶表證,微兼惡寒。宜涼散之。
如黃而兼燥,外症不惡寒反惡熱,是傷寒外邪初入陽明之裡,或溫熱內邪欲出陽明之表。斯時胃家熱而未實,宜梔豉、白虎之類,清之可也。如厚、黃、燥、刺,或邊黃、中心焦黑起刺,臍腹脹滿硬痛,乃從雨霧中得之,宜解肌滲濕,如五苓散加羌防之類。
_邵評:_濕入太陰之表,故可解肌利濕。
如白帶黑點,或兼黑紋而黏膩者,亦屬太陰氣分之濕。宜行濕和脾。
如黃中帶黑而浮滑黏膩者,是足太陰濕熱內結。宜利濕清熱。
若黑而燥刺,是陽經注入太陰之熱邪。宜清火解毒、兼陽明治。如屢清不解,腹無痞滿硬痛之症者,不可妄投承氣,是胃中津液乾涸、少陰腎水不支,宜大小甘露飲主之。
白話文:
診察
舌苔呈現白色,通常表示是肺經的疾病。這種情況下,要觀察是衛分還是氣分的表邪。
肺臟主管身體的防禦功能(衛)、氣的運行、以及皮膚毛髮。風寒之邪會先侵犯皮膚毛髮,然後影響肺臟。另外,太陽經也主管身體的表層,因此肺部的邪氣,也可以看作是太陽經的表證。張仲景的麻黃湯,就是用來驅散肺部的邪氣。
如果舌頭沒有舌苔,且呈現濕潤的狀態,或是稍微有些薄薄的白色舌苔,這表示是風寒的症狀。患者會有怕冷發熱,但不會口渴的現象,應使用溫散的方法治療。
(邵評:風寒在體表,所以舌頭沒有苔或是有薄薄的白苔。)
如果舌苔是白色且乾燥帶刺,這表示是溫邪的症狀。患者最初會稍微怕冷,接著會持續發高燒,這是邪氣進入手太陰肺經的表現。治療上應使用清涼散邪的方法,要避免使用屬於足經的辛溫藥。
如果舌苔是白色且黏膩,這表示濕邪停留在氣分。患者會有發熱、頭重、身體痠痛,但不口渴的現象。治療上應使用解肌祛濕的方法,例如桂枝、秦艽、羌活、紫蘇、二陳湯、二苓散等藥。
(邵評:濕邪侵犯氣分。)
雖然肺部疾病可以關聯到太陽經,但只有寒邪才可以使用屬於足經的辛溫藥。如果風溫侵入肺部,會出現發熱口渴、咳嗽喉嚨腫痛、舌苔呈現白色乾燥或是白色中帶有紅色邊緣的症狀。治療上應使用輕清涼解的方法,例如焦梔子、豆豉、桑葉、杏仁、栝蔞皮、象貝母、前胡、薄荷、蘇子、黃芩、桔梗等藥。
(邵評:這是風溫侵犯肺部時的正統治療方法。)
舌苔呈現紅色,表示心經的疾病。這種情況是溫熱進入了營分、血分。
(邵評:心屬火,所以紅色對應心。紅色,指的是深紅色。)
心臟主管營血的運行,如果舌苔呈現紅色且乾燥,表示邪氣已經進入營分。治療上應使用清絡熱、清血分火的方法,要避免使用屬於氣分的藥物。
通常溫邪從口鼻進入人體,上焦的心肺會先受到影響。如果舌苔先呈現白色然後變紅,表示邪氣是先侵犯氣分,然後才侵犯營分。如果一開始舌苔就是紅色,表示邪氣沒有經過氣分,而是直接進入營分。治療上應使用清熱解營的方法,例如犀角、鮮生地、丹皮、玄參等藥。
(邵評:如果遇到暑邪、溫疫,出現這種舌苔,也應該用清營解毒的方法治療。)
凡是舌苔呈現白色,表示邪氣在氣分,治療上應使用解表的方法,忌用清裡的方法。舌苔呈現紅色,表示邪氣在營分,治療上應使用清熱的方法,忌用發汗的方法。
(邵評:經脈主管氣,絡脈主管血;衛氣主管氣,營氣主管血,臨床診斷時最重要是分辨清楚。)
舌苔呈現黃色,表示是胃經的疾病。是辨別陽明裡證的熱邪。
(邵評:陽明燥金從土轉化,所以黃色對應胃。)
邪氣進入手經,可以通過舌苔的紅白來區分是心營或是肺衛的問題。邪氣進入足經,又應該通過舌苔的黃白來區分表裡證。一般來說,白苔代表表證,黃苔代表裡證。太陽經主表,陽明經主裡,所以黃苔專門代表陽明裡證。判斷的方法是,只要舌苔帶有一點白色,就表示病情也帶有一點表證。必須是純黃沒有白色,才能表示邪氣已經從表進入到裡。
(邵評:這是用舌苔的黃白來區分邪氣是在表還是裡。)
如果看到舌苔是白色中帶有黃色,或是呈現微黃且薄的狀態,表示邪氣剛進入陽明經,還帶有表證,可能稍微怕冷。治療上應使用清涼散邪的方法。
如果舌苔是黃色且乾燥,患者不覺得怕冷反而覺得怕熱,這表示傷寒的外邪剛進入陽明經的裡,或是溫熱的內邪想要從陽明經的表出來。這時胃部有熱但還沒有實證,可以使用梔子豉湯、白虎湯等藥來清熱。如果舌苔厚、黃、燥、帶刺,或是邊緣黃色、中心焦黑帶刺,腹部脹滿且硬痛,是因為從雨霧中感染所致,應該使用解肌滲濕的方法,例如五苓散加羌活、防風等藥。
(邵評:濕邪侵入太陰經的表,所以可以使用解肌利濕的方法。)
如果舌苔是白色帶有黑點,或是帶有黑色紋路且黏膩,這也屬於太陰經氣分的濕邪,應該使用行濕和脾的方法治療。
如果舌苔是黃色中帶有黑色且浮滑黏膩,這表示是足太陰經的濕熱內結,應該使用利濕清熱的方法治療。
如果舌苔是黑色且乾燥帶刺,表示是陽經的熱邪注入到太陰經,應該使用清火解毒的方法,同時要治療陽明經。如果多次清熱都沒有效果,而且腹部沒有痞滿硬痛的症狀,就不能隨便使用承氣湯,這是因為胃中的津液乾涸、少陰腎水不足所導致,應該使用大小甘露飲來治療。